(一)施肥不科學,肥水管理粗放
重視氮磷忽視鉀和微量元素。底肥長期偏施二胺、尿素,或者隻施三元平衡肥料,養分不夠全面,不能滿足小麥生長的營養元素需要。肥水施用的數量、時期、分配 與 高産高效的需求不适應。
(二)整地粗放、土壤耕層質量差
1、稭稈還田質量差(打不碎、撒不勻、埋不深、壓不實)、整地質量差(耕不深,耙不實, 坷垃多)
2、常年旋耕,耕層淺。
耕層淺,土壤松暄;犁底層上升加厚,小麥根系下紮阻力大,根系分布淺。小麥抗旱、抗寒能力降低。
(三)播種質量差
播量不準,下種不勻, 深淺不一,播後不壓。 缺苗斷壟,吊根懸空, 透風失墒,受旱受凍。1、播種早旺長弱苗、抗凍差、抗病差。
2、播量過大或過小
群體适宜、個體健壯、安全越冬、抗逆性強群體過大
群體過小
有些種植戶播種較為遲緩,縮短了生育期,群體不足,穗子小粒子少,降低了小麥的産量。
(四)病蟲草害綜合預防能力弱。
重治蟲輕治病,重治療輕預防。土傳和種傳的根部病害越來越重。惡性雜草頻發,有的地塊嚴重影響小麥的産量。
(五)防災減災能力弱
旱、凍、熱、風、陰雨等逆境危害影響危害程度的因素: 品種、土壤問題(耕層)、群體結構、肥水管理(包括葉面肥水技術)。
二、科學選種并科學地處理種子(一)科學選種:選擇優質高産抗病品種。特别是要抗赤黴病、條鏽病、黃花葉病毒病等。品種很多,要充分了解品種特性,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自己的地力水平選擇品種。要選擇在當地種植三年以上的,适應性強的品種。不要一味地求新求高産。種子處理:曬種、拌種、藥種同播。小麥拌種的好處:(1)、能預防小麥生長期地下害蟲的危害,比如蛴螬、金針蟲、蝼蛄等。還能預防小麥生長後期的地上害蟲,比如蚜蟲、灰飛虱等。(2)、能預防小麥的土傳病害,比如全蝕病、莖基腐病、紋枯病、根腐病等。還能預防小麥的種傳病害,比如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等。(3)、能夠促進小麥生長,根系發達,葉片寬厚,分蘖增多。地下害蟲
小麥蚜蟲
小麥根部病害
最佳防治方法
種子處理:首先是提前七至十天,選晴好天氣曬種二三天,以去潮氣,打破休眠,提高種子發芽率。然後再用殺蟲和殺菌成分種衣劑或種子處理,将種子包衣。小麥根部病害發生嚴重的地塊,必須使用殺菌劑,如苯醚甲環唑、戊唑醇或咯菌腈等藥劑拌種;地下害蟲為害嚴重和想防治蚜蟲的地塊,要用含殺蟲劑成分如吡蟲啉、噻蟲嗪或呋蟲胺等藥劑拌種,或者使用殺蟲緩釋顆粒與小麥種子混合播種。
(三)拌種的方法(1)、拌種後顔色越豔,效果越好顔色隻是起到一個警戒的作用,是為了區分開種子是否拌過種衣劑,以免拌過農藥型種衣劑的種子被人畜禽誤食。所以,拌種後種子顔色的深淺與拌種劑的警戒顔色有關,與質量無關。但是同一種種衣劑拌種均勻了,顔色就相對濃一些。(2)、拌種後味道越濃,效果越好。目前的種衣劑多數是高效低毒的,多數是有色無味,或者農藥味很淡。如果農藥味濃,說明添加的農藥是高毒的,這是不可取的。對于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最好是使用殺蟲的土壤處理劑,或是在化肥中混拌殺蟲劑,或在麥種中混播殺蟲緩釋顆粒劑,不能單獨隻靠拌種劑。(3)、拌種劑量越大,效果越好。很多農戶選擇拌種劑,總是覺得“大包裝,量足,效果好”,其實這隻是心理作用。拌種劑的效果是有效成分含量和劑量決定的,并不簡單是“多多益善”,具體的用量應該參照說明書、配方使用。
拌種劑的選擇1、三證齊全,而且登記的是種子處理劑或懸浮種衣劑。2、大廠家,名牌産品。3、根據需要選擇成分含量。比如,根部病害嚴重的地塊要選殺菌劑含量高的種衣劑。
小麥種子處理歌每年小麥播種前,種子處理必須幹。首先曬種兩三天,然後用藥把種拌。苯醚(甲環唑)戊唑(醇)咯菌腈,殺菌成分第一選,種子帶菌全殺完,土中病菌少感染,根部病害很少見,其它病害輕發展。吡蟲(啉)噻蟲(嗪)呋蟲胺,殺蟲成分第二選,種子吸收體内傳,持效長達二百天,地下害蟲都完蛋,蚜蟲飛虱也少見。芸苔(素内酯)複硝(酚鈉)胺鮮酯,調節成分第三選,播種之後芽率高,根好苗好分蘖好。選購藥劑仔細看,登記包衣(或種子處理)必須選,三種成分配齊全,足量使用保安全,提前拌勻再晾幹,勿等急種再去拌。拌種成本雖然添,事半功倍還增産。近年農藥有改變,殺蟲緩釋顆粒現,與種混播蟲不見,隻需殺菌(劑)調節(劑)拌。
拌種後效果
三、科學施肥、培肥地力、深耕細作
(一)搞好稭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培肥地力。
稭稈還田和增施有機肥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最有效措施,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有機肥又是緩效養分,是小麥養分的來源之一,因而是獲得豐産的基礎。實踐證明,高産麥田均是在長期稭稈還田和大量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實現的。
稭稈還田注意事項
1、稭稈還田機械要選用稭稈粉碎性能高的産品,确保作業質量。盡量将玉米稭稈粉碎粉細,稭稈長度在5厘米左右。2、調整碳氮比,畝增施尿素10kg或碳酸氫铵25--30kg,然後深翻入土,耙細壓實。3、加強土壤處理。在翻耕前畝用辛硫磷或其它殺蟲顆粒劑,和微生物菌劑或五氯硝基苯、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以預防和殺死稭稈和土壤中的病蟲源。4、根據土壤墒情和天氣,适當調整小麥播種量,和确定進行澆水還是震壓。稭稈切碎後,撒施尿素或碳酸氫铵,和殺蟲殺菌顆粒劑,和有機肥,然後深翻入土,耙細壓實
(二)科學施肥小麥每形成100 kg籽粒,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素2.5~3 kg、磷素(P2O5)1~1.7 kg、鉀素(K2O)1.5~3.3 Kg。一般小麥氮磷鉀的吸收比例大約為1:0.44:0.93。 一般氮的吸收有兩個高峰:一是從出苗到節階段,吸收氮量占總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節到孕穗開花階段,吸收氮量占總量的30%~40%。磷的吸收以孕穗到成熟期吸收最多,約占總吸收量的40%左右。鉀的吸收以拔節到孕穗、開花期為最多,占總吸收量的60%左右,到開花時對鉀的吸收已達最大量。小麥施肥要克服鉀肥不足、氮肥運籌前期重中後期輕的缺點,有機肥宜作基肥和前期追肥;磷、鉀肥可全作基肥,或80%作基肥,20%作後期追肥;氮肥基、追各半。據最近幾年部分測土化驗,大部分高産田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較高,速效鉀不足。因此,麥田施肥指導思想應調整為穩氮降磷增鉀,同時适當補充中微量元素(矽、鈣、硼、鋅、钼等)。增鉀補微已經成為當前小麥生産提高質量、增高産量、增加效益的重要措施。 對具體的某一地塊,要根據測土化驗結果,本着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配方施用肥料。
平衡施肥意義重大增産:平衡施肥(較習慣)增産 37.9kg,增9.1%。節肥:可以避免盲目施肥造成的浪費。每畝節本增效90元。提質:合理施氮、後期追氮提高蛋白質含量。過量則降低(蛋白質、面筋、必須氨基酸)含量。 施鉀,提高蛋白質含量,增加沉降值,改善烘烤品質。而對面團穩定時間、沉降值影響最為明顯。 肥地:協調土壤養分,穩步提高地力。
小麥肥料的施用量随着配方肥的大面積使用,也可以将氮磷鉀三要素換算成不同配方比例情況下的配方肥用量,如産量水平600公斤/畝以上的水澆地, 18-10-18(N-P2O5-K2O) 或相近配方配方肥(1:0.5:0.9)推薦用量40-5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0-15公斤/畝。
(三)深耕細作:深耕的好處1、增加土壤通氣性:深耕後能使土壤活性顯著提高,從壓實狀态到松散狀态,大大增強土壤透氣性,加速土壤礦質物養分的利用和有機質的分解,不易受旱,大大提高蓄水、保墒、保肥、保水的能力,改善土壤供肥性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讓作物有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健康出苗,小麥根系生長迅速,健康生長,為小麥高産奠定了紮實的基礎。2、減少病蟲草害:深耕能将地表好土、活性土壤翻下面, 将下土層翻到上面, 即保肥力,又将病菌草籽害蟲翻到下方,使一些病蟲草得不到足夠的氧氣窒息而死,起到了減少病蟲草害的作用。3、加快稭稈腐爛:以玉米稭稈為例,當玉米收獲時,稭稈覆蓋在土壤表面,進行深耕,稭稈會在土壤下翻轉,腐爛速度會加快。如果不深耕的話,小麥直接播種,由于稭稈的影響,生長緩慢,根系發育不全,容易弱苗、黃苗甚至死苗;病蟲害也會加劇。深耕缺點:受适耕期限制、增加成本。可以根據情況二至三年深耕或深松一次。對稭稈還田量較大的高産地塊,尤其是高産創建地塊,要盡量擴大機械深耕面積。土層深厚的高産田,深耕時耕深要達到25厘米左右。深耕作業前要對玉米稭稈進行粉碎還田。深耕後耙實,做到上虛下實,無明暗坷垃
四、科學播種,确保小麥苗全、齊、勻、壯(一)盡量适期播種。黃淮海區域一般是10月8~15号。種子萌發最低溫度是1~2℃,最适是15~20℃。播種到出苗所需積溫100~120℃,小于80℃當年不出土。形成壯苗的積溫是550 ~650℃。播種早氣溫較高,旺長弱苗,抗凍差、抗病差。
(二)适墒播種或者播種後澆水小麥出苗的适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若墒情不足要造墒播種或播種後叫蒙頭水。無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要在前茬收獲後,及時耕耙,保住墒情,搶墒播種。
(三)适量播種播種量的确定,要根據播種期的早晚、土壤墒情、地力水平和品種特性來定。播種較早,機械精播每畝播量為10kg左右。播種稍晚的或者墒情不足的每畝播量為15kg即可。 苫播的稻茬麥種子損失多播種也較晚,每畝播種25kg左右。水澆地要少播,無水澆條件且墒情差的多播地力水平高的要少播,低的多播。分蘖力強,成穗率高的品種播種量要小。
(四)要進行寬幅播種
寬幅播種與常規播種對比
(五)注意播種深度和播後鎮壓
播種深淺小麥比較
五、播種後的管理澆水、震壓。封閉除草。出苗後要及時查苗補種 和疏苗移栽。要确保無缺苗斷壟,無疙瘩苗。
作者:張同化 文章整理:白茶清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