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沙低碳發展專項資金

長沙低碳發展專項資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1:13:31

長沙低碳發展專項資金(長沙縣今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1

近日,在湖南萬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将塑料瓶、瓶标、瓶蓋進行分揀,壓包後運送至深加工工廠。 盛磊 攝

星沙時報訊(記者 盛磊 通訊員 湯思絢)經濟發展新常态下,如何才能破解日趨增強的資源環境約束,走出生态和效益兼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長沙縣的做法是,以生态文明建設為引領,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步伐”加速邁。記者近日從長沙縣發改局獲悉,在今年縣财政安排1000萬元支持下,該局按照工作程序,通過資料審查、真實性核查、現場踏勘等環節,初步鋪排了44個項目作為循環經濟和低碳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項目。

綠皮火車“油改電”

每台年減400噸燃油污染

經過6次大提速和高鐵的快速發展,綠皮火車在幹線上已很少見,隻在支線、短途,以及長途慢速運輸中還保有一定比例。然而,這種靠燒煤的老式火車對環境的污染顯而易見。

如何實現市場需求和環保要求雙赢?位于星沙産業基地星工場的長沙丹芬瑞電氣技術有限公司敏銳地抓住這一商機,研發出客車不間斷供電裝置,并主動申報循環經濟和低碳發展項目——鐵路客運列車油改電項目。

近日,在該公司生産車間,記者見到了這一裝置,其由充電機模塊、逆變模塊和蓄電池組成。公司負責人介紹,現在全國部分直達客車和快速客車采用了電力機車向客車進行供電的技術,然而,電力機車做牽引經過無電區時,供電系統會短暫沒有輸出,導緻後面的客車内部沒有供電,而在每一節客車車廂内增加一台不間斷供電裝置,就能保證客車内部不會斷電。

該公司于2013年10月成立,主要研發軌道交通車載供電系統,目前,全國1.2萬節車廂安裝了其生産的不間斷供電裝置,其已成為我國高速鐵路車載電源的主流供應商。

公司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低碳賬”:鐵路客運列車“油改電”後,每輛每年可減少近400噸柴油的燃油污染,按照節約1kg柴油=減排3.1863kg二氧化碳,每減少一輛柴油列車,每年可減排1274噸二氧化碳。

可回收物綜合利用

一年少砍25萬餘棵大樹

生活中産生的許多廢棄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如你喝完一瓶飲料,是直接将空瓶扔到垃圾桶,還是會将空瓶的瓶身、瓶蓋、瓶标分開,然後分類扔到相應垃圾桶?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湖南萬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的長沙縣可回收物綜合利用項目示範基地,現場體驗了一下空飲料瓶從廢品變為可再生資源的“旅程”。

走進該基地,一台如巨型滑梯的PET分揀機吸引了記者的眼球,分揀機安裝在兩層樓中,每個分揀環節都被滿滿的塑料瓶占據着。“這台機器是我們自主研發的,一天能分揀5噸左右、近15萬隻塑料瓶。”公司負責人介紹。

為什麼飲料瓶要進行分揀?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飲料瓶的瓶身是PET材料,瓶蓋是PP材料,瓶标則是PP混合材料,不同的材料要實現廢物利用,不污染環境就必須進行分類。

該基地将長沙縣範圍内的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織物等全品類的可回收物經過分揀加工處置,形成可再生利用的紙、塑料、玻璃、金屬等20餘種産品進行銷售,實現可回收物的循環利用。

該負責人算了一筆賬:“該基地全年按照300天運行計算,累計處置可回收物總量達1.5萬至3萬噸,相當于一年少砍25萬棵大樹,減少近5萬噸石油,減少7萬噸碳排放。”

雞糞變成有機肥

農村養殖告别髒亂差

近年來,長沙縣持續推進标準化規模養殖,畜牧業發展成效顯著。但與此同時,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對農村人居環境産生很大影響。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成為必然趨勢。

雖然已過立冬節氣,但在位于黃興鎮的盛大蛋雞飼養專業合作社,大棚裡的本地辣椒滿樹挂果。“我的辣椒全部是用雞糞有機肥種出來的。”該合作社負責人朱靜波告訴記者。

該合作社存欄蛋雞8萬多羽,每天産生雞糞約5立方米。過去,這些雞糞主要供應給養殖場周邊的花卉苗木種植戶,雖說雞糞肥力好,但惡臭總讓人避之不及。

2015年11月,湖南宜達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輝奇找到朱靜波,要求購買一車雞糞,用于研發如何快速、便捷制造有機肥。

經過大半年攻關,宜達歐的新型生物質制肥機投入市場。第一個購買的是山東省臨沂市一家農業公司。利用小麥稭稈和生豬糞污制造出有機肥,又好又快。

想到是用自家雞糞做的實驗,又看到了别人應用成功的案例,朱靜波迅速作出決定,花費30多萬元,讓宜達歐為企業量身定做了一台生物質制肥機。

在雞舍旁,記者見到了這種新型的生物質制肥機。隻見傳輸帶把雞糞送進一個大鐵罐,另一頭螺杆式吸管把谷殼等送進去混合,工作人員加入發酵菌,全程嗅不到一絲臭味。

楊輝奇告訴記者,宜達歐生物質制肥機對雞糞等迅速進行高溫處理,将有機肥傳統發酵時間縮短了一半左右;而且,高溫既消除了惡臭,又殺滅了糞污中的病菌和蟲卵,使肥料質量更安全。生物質經機械處理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發酵,就變成了真正的有機肥。

據了解,一台中小型的宜達歐生物質制肥機,滿負荷運轉,每天可處理畜禽糞便和稭稈12噸左右,生産有機肥約6噸,非常适合養殖大戶、種植大戶應用。

楊輝奇介紹,将農業廢棄物通過現代生物技術,快速、便捷轉化為高效有機肥的應用技術,徹底解決了農業污染源頭的産生和排放,推進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可實現精肥育田代替粗肥還田,清潔生産代替亂丢亂燒處理,生物高效制肥代替傳統工藝堆肥,污染物集中處理代替分散排放,真正意義上實現廢棄物的循環、高效、綜合利用。

今年來,宜達歐生物質制肥機在省内已推廣30多台套,還銷往湖北、黑龍江、陝西等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