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馬還累,失戶的驢,名字上就被定下了卑微一生的騾子,到底還有着怎樣的苦衷?
“竹子開花、騾子懷孕,最終都會給自身帶來毀滅。”流傳千年的這句話,我們很容易看出其 中奇怪的地方:騾子居然會懷孕?而且懷孕了就會死?
騾子
騾子的誕生和“不孕不育”對于騾子是否會生育,我們其實都能用常識做出回答:不會。因為騾子屬于種間雜交動物,“種間雜交”指的就是跨物種生育,其生下來的産物甚至不能算是一種獨立的“物種”。
作為馬和驢的後代,騾子将二者64條和62條的染色體折了個中,擁有63條染色體。正常的動物都是二倍體生物體,簡單來說就是染色體都是偶數,但騾子卻有着奇數的染色體,這導緻它的生殖細胞無法正常減數分裂,自然也無法懷孕,繁育後代。
其實,原本種間雜交都不是那麼容易成功的,因為不同物種間有着生殖隔離,也叫生殖屏障,它是區分物種的重要定義,讓不同物種的生物不能交配并生育。如果兩種物種間不存在生殖隔離,就算它們看起來差距再大,也隻能算是一個物種下的不同“亞種”;相反,看起來很相像的動物,一旦出現生殖隔離,就能直接說明它們是不同的兩個物種了。
而對于這類“相似”物種之間的雜交,曆史上有過很多實驗。上世紀有個蘇聯專家伊萬諾夫做過人與黑猩猩的實驗,可他花光了經費也未成功,最終這個實驗也因人倫道德等多方面因素被迫終止;還有人試圖用染色體數量相同的獅子和貓進行雜交,結局也以失敗告終。
可騾子實在是一朵“奇葩”,它不僅是少見的種間雜交成功産物,還巧合地繼承了父母的綜合優點。馬較容易馴服但“嬌氣”,驢“犟脾氣”但能承重,騾子又溫順,又能扛,吃得相對少,而且壽命比父母的25~30年都要長,能達到50年,其經濟程度對于農村來說簡直是不二選擇。
不過,最初想要生産騾子,人們隻能把馬和驢關在一起,期待着它們“日久生情”,這個過程十分艱難,往往需要花費好幾年時間,還不一定成功,因為生殖隔離的不同物種之間也鮮少存在性吸引,但現在在人工授精的操作下,騾子也變得很容易誕生了。
那麼為什麼人和黑猩猩、獅子和貓的雜交會失敗,而馬和驢就能成功呢?難道馬和驢是同一物種嗎?
不是這樣的。人與黑猩猩經過了幾百萬年的進化,早已成為南轅北轍的兩種動物,黑猩猩有48對染色體,而人類隻有46對,染色體的形狀也差别很大。至于獅子和貓雖然有着同樣數量的染色體,但體型差異過大,本身就有着生理構造的隔離。
人類(上)和黑猩猩(下)的染色體對比
馬和驢雖然同是馬科馬屬,但又分為野馬種和非洲野驢種。它們的雜交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種族本身的體型大小、染色體的形态都比較相似,甚至有很多是同源的,比如:驢的2号染色體和馬的1号染色體、驢的13号和馬的11号、驢的14号和馬的13号,驢的16号和25号加起來對應馬的5号。這是不是很像進化規律專門為騾子誕生留下的“缺口”呢?
騾子真的不能繁衍後代嗎?騾子這種生物可以說既不幸又幸運,雖然過得勞累,但它的誕生和存活卻充滿了奇迹,甚至連“不能生育”這一點也是有可能被推翻的。
上文我們說到騾子隻有63條奇數染色體,如果這個63是在2×32的基礎上減一的模式,那它基本是不可能存活的。但騾子的染色體是32 31的模式,簡單來說就是父母各拿出一半染色體,31的那邊因為是奇數,所以必定有一條染色體不是雙體,而是三體。
這意味着它沒有單條遊離的多餘染色體,而是所有染色體都趨向于随機分離,自由組合。如果那條三體染色體和同屬的動物結合,騾子就會正常懷孕。這又造就了它的可育性,雖然概率極低,低于千萬分之一。
2017年的時候,河北省圍場蒙古族自治縣的一位邱姓農民,就曾發現自家母騾子産下了一頭騾駒。全村人驚奇和興奮之餘,又擔心這頭“異常生産”的小騾駒有疾病,然而它不僅能夠站立行走,甚至會索取母乳,一切與正常無異。
這個案例說明了騾子是有可能生育的,而且不僅如此,騾子甚至也有“性欲”。為了防止騾子見到馬和驢就騎,給村子帶來混亂,主人通常會對公騾子進行“閹割”處理。過程比較不人道,但好在騾子生命頑強,隻要好吃好喝休養一段時間就能恢複正常了。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騾子作為一種雜交品種,本身是沒有繁育後代的希望的,但自然卻讓它保留了繁殖本能,這對騾子來說,到底算好事還是壞事?
騾子懷孕是好是壞?騾子怎麼想我們不知道,但騾子懷孕生子這件事對大多數人類來說未必是好事。
“騾子無法生育”幾乎可以算是人類常識的固化了,我們看了實例,可以知道騾子不僅有懷孕的幾率,而且生下後“母子健康”,傳言也不攻自破,但是對于時代更早的人來說,騾子懷孕是一件大逆不道、有違天理的事,出于恐懼心理,人們會把懷孕的母騾處死。
1997年,美國加州也出現過騾子懷孕的情況,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随着影響擴大,呼籲殺死母騾子和小騾子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可以猜想,這樣的事件一定不止一件。
其他家養的牲畜懷孕了,人們能想到财産增值,歡天喜地;而騾子為服役而生,為服役而死,一生中拼着極小的概率懷上後代,卻還要被當成不祥之物處理掉,傳出“懷孕必死”的說法,真是有苦說不出。
不過科學家對此抱着相反的态度,他們不僅不認為騾子生駒“該死”,甚至覺得這件事在遺傳學上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而且騾子本身也是一種實用的“良駒”,如果能實現種内繁殖,必定會形成優良的産業鍊。
他們嘗試過翻倍騾子的染色體數量,也嘗試過在公騾子的精子上做文章,然而都失敗了,人類對于騾子生駒的研究依然道阻且長。
試想,如果将來我們對騾子生育的研究成功了,那騾子就成為了世界上第一種既跨越了父母輩的生殖隔離,又能自身生育後代的種間雜交動物。它會在生物學上創造出全新的概念、帶給我們越來越多的驚喜和奇迹嗎?一切隻能在未來才可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