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說明文的基礎知識?淺談說明文的學與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許多學生愛學記叙文,而厭學說明文許多教師也認為,教學說明文總不如文學作品那麼形象生動,學起來不免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其實不然說明文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多,在初中階段居于比較重要的位置,抓好說明文的學習與寫作相當重要下面筆者淺談一下這方面的問題先談說明文學習的興趣培養衆所周知,興趣是學習的内驅力,是創造才能的催化劑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現行省編義務教材初中語文也考慮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入選的一些說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學小品,不少寫得形象生動,通俗活潑,讓人讀也饒有趣味教師隻要根據說明文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就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關于說明文的基礎知識?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淺談說明文的學與寫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許多學生愛學記叙文,而厭學說明文。許多教師也認為,教學說明文總不如文學作品那麼形象生動,學起來不免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其實不然。說明文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多,在初中階段居于比較重要的位置,抓好說明文的學習與寫作相當重要。下面筆者淺談一下這方面的問題。先談說明文學習的興趣培養。衆所周知,興趣是學習的内驅力,是創造才能的催化劑。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現行省編義務教材初中語文也考慮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入選的一些說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學小品,不少寫得形象生動,通俗活潑,讓人讀也饒有趣味。教師隻要根據說明文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就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
首先,要樹立明确的學習目标。初中語文重點培養說明性文字的讀寫聽說能力,它是在第二冊重點培養記叙性文字的讀寫聽說能力的基礎上過渡而來的。況且,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的,說明也是常見、常用的表達方式之一。說明文學同人們的生産、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關系,是文學作品所無法替代的。學生的說明能力強,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将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可見,學好說明文,樹立明确的目标,今後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教之以情”、“學之以趣”、“以情動情”是教育的共同規律。教師的情感對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讓學生愛讀說明文。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教師自己都厭教,那麼,怎麼談得上學生“學海無涯樂作舟”呢?
其次,充分利用和發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葉老說過,說明文“是傳授知識的文字”。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根據說明文具有知識性強和中學生正處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點,教師隻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現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會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例如《松鼠》、《大自然的語言》文字活潑,生動有趣;《奇妙的克隆》有利于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識性,又飽含強烈的愛國激情。
第三,課内外結合,重視實體教學。說明文的說明性強,實用性強。教學中,教師把學生各門學科的學習内容聯系起來,課内外生活結合起來,多讓學生留意自己身邊的事物,顯示說明文學習的指導作用,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濃厚興趣。又如第三冊中,學生學過《中國石拱橋》後,仔細觀察自己所在地區的某一座橋的特點,摹仿課文介紹盧溝橋的寫法,寫一則 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數學生興趣很高。
第四,充分彰顯說明文的語言魅力。說明文的客觀性很強,就是語言要求準确、簡明和周密。教學中,教師隻要抓住一些關鍵詞句,讓學生體會語言的準确性、分寸,同樣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再如,講“石拱橋”特點時,“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其中關聯詞表示出“形式”到“質地” 的主次與遞進的關系,不僅形體美,而且耐用,這足以說明石拱橋的好處了。講“趙州橋”的特點之二是“大拱橋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讓學生畫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數量的三座橋,進行比較,體會出說明語言的真正魅力。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說明方法。引用古典神話典故,打比方、作比較等;讓學生在寫說明文中恰當運用一些叙述、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讓學生在電化教學活動中參與;讓學生自己質疑問難等等,着重培養學生客觀準确的寫實能力,進一步激發起學習說明文的興趣。
至于說明文的寫作比之散文、小說也許容易些,簡言之就是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展開,并運用一定的說明方法和精确的語言體現說明事物的特征。下面具體說說趣味盎然的說明文的一些寫法。平時,我們看着身邊各種各樣的動物或者植物,有時候是不是不經意間突然冒出個想要把它記下來的沖動,那麼,就讓我們仔細觀察,然後遵循下面的四個步驟,寫出一篇情趣盎然的作文來吧。一是整體勾畫摹姿态。不管寫哪一種動物或者植物,尤其是人們平時不大常見的,首先就可以用簡練的話句勾畫出這種動物或植物的整體形态,以便給讀者一個總的印象。動物可以交代體形大小、皮毛色澤、飲食習性等,植物可以交代植株高矮、莖枝粗細、外表顔色等。《松鼠》的開篇是“大森林裡居住着許多松鼠。松鼠是一種精明強幹的小動物,很讨人喜歡。它四肢靈活,身段修長。玲珑的小臉孔上,嵌着一對閃閃發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擦過油。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可以一直翹到頭頂上,顯得格外漂亮。”作者“精明強幹” 說明了松鼠的總特點;“毛茸茸的大尾巴”“高翹到頭頂的形象”寫出了松鼠特有的體态。這樣就給了讀者一個概貌的認識。關聯到全文的寫法,一般是先寫整體,再寫局部;或者先總述,後分述。
二是細部描寫抓特點。任何事物都有其固有的生動的形象特征,觀察時就要抓住這些特點,并在作文的細部描寫中形象地描述出來,讓人如臨其境,如見其物。這裡觀察的内容并沒有什麼變化,要注意靈活運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各種感覺器官,從不同的側面來感知事物,抓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事物的不同情态,并選用準确的詞句來表達。如《我的“朋友”》文中一段(她(含笑花)的葉子呈墨綠色,花不大,白色的花瓣中是嫩黃的花桂。靠近一些,還能聞到淡淡的、甜甜的清香呢。一陣風吹來,天堂和含笑的葉子碰在一起,發出沙沙的響聲,好像在傾心交談呢!”作者不僅調動了視覺寫葉的“墨綠”、花心的“嫩黃”,調動嗅覺寫花的“清香”,調動聽覺寫“沙沙的響聲”,還想象這兩朵花在“傾心交談”,顯得真切細膩而富有情趣。
三是相關介紹蘊科學。每一種事物都蘊含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寫作時作一些相應的介紹,可以讓讀者獲取一定的常識,更深地了解所寫的事物。例如寫植物,就可寫其萌芽、開花、結果等生長規律及種子的傳播、食用或藥用價值等。寫動物,就應介紹其生活習性及與人類的關系或者仿生學上的作用等。例如“你盡管站在蟬的背後講話,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它都滿不在乎。要是一隻麻雀,就是比這種聲音更低微,雖然它沒有看見你,一定也會驚慌地飛去。”這裡就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蟬沒有聽覺這一特點。而這些相關的科學知識,可以是源于深入細緻地觀察了解,可以向字典或專業書籍取“經”,也可以求助于師長或者互聯網。
四是聯想想象賦予情感。―篇介紹說明事物的作文如果隻寫出其生動的形象和相關的知識,那事物還是“死”的。要想把事物寫“活”,還要通過豐富的聯系和想象,賦予其“人”一般的思想感情。寫動物,可以寫它的特别可愛之處。如狗的勇敢忠誠、豬的憨态可掬、兔的機敏聰明、牛的忠厚老實;寫植物,可以寫出其特有的精神品質。如小草的堅韌不撓、青松的淩霜傲雪、翠竹的虛心勁拔、梨花的純潔無瑕等。同時要借助各種修辭手法,運用飽含情感的語句,把這些特殊的感情表達出來。我們相信,隻要認真地做好了以上幾點,你的事物觀察作文就必定能夠寫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