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燒傷患者疼痛護理問題

燒傷患者疼痛護理問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2 12:44:40

一、定義

1、燒傷泛指由熱力、電流、化學物質、激光、放射線等所造成的組織損傷。

2、熱力燒傷是指由火焰、熱液、蒸汽、熱固體等引起的組織損傷。

3、通常所稱的或狹義的燒傷,一般指熱力所造成的燒傷。

二、病理生理

1、局部變化

(1)、由于局部熱損傷産生的炎性反應,毛細血管擴張及通透性增高,血漿樣液體滲至細胞間、皮質間或體外,形成水腫、水疱或創面滲液;

(2)、深度燒傷可緻皮膚脫水、凝固,甚至炭化形成焦痂。

2、全身變化

較大面積燒傷後,可引起全身性的燒傷反應,機體釋放出多種血管活性物質,如組胺、 S - HT 、激肽、前列腺素類、兒茶酚胺、氧自由基、腫瘤壞死因子、血小闆活化因子、溶酶體酶等,引起燒傷後微循環變化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緻血容量減少、紅細胞丢失、負氮平衡和免疫功能降低等,從而誘發休克,繼發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腎衰竭、燒傷膿毒症、應激性潰瘍等并發症,使病情更加惡化。

燒傷患者疼痛護理問題(燒傷患者的護理)1

燒傷患者疼痛護理問題(燒傷患者的護理)2

三、臨床分期

根據燒傷病理生理特點,病程大緻分為4期,各期之間往往互相重疊和互相影響,分期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各階段臨床處理的重點。

1、體液滲出期

(1)、織燒傷後立即發生的反應是體液滲出,一般以傷後6~12小時内最快,持續24~48小時,以後漸趨穩定并開始回吸收。

(2)、此期由于體液的大量滲出和血管活性物質的釋放,容易發生低血容量休克,臨床上又稱為休克期。

2、急性感染期

(1)、從燒傷滲出液回吸收開始,感染的危險即已存在并将持續至創面完全愈合。

(2)、燒傷後早期因為皮膚生理屏障被破壞,緻病菌在創面中的壞死組織和滲出液中大量繁殖;

(3)、嚴重燒傷後的應激反應及休克的打擊,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對病原菌的易感性增加,通常在休克的同時即可并發局部和全身性感染;

(4)、深度燒傷形成的凝固性壞死及焦痂,在傷後2~3周可進入廣泛組織溶解階段,此期細菌極易通過創面侵入機體引起感染,此階段為燒傷并發全身性感染的又一高峰期;

(5)、燒傷感染可來自創面、腸道、呼吸道或靜脈導管等,在嚴重燒傷時,内源性感染是早期全身性感染的重要來源,細菌可通過呼吸道、腸道等進入血液循環,播散至各髒器,嚴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3、創面修複期

(1)、燒傷後組織修複在炎症反應的同時即已開始;

(2)、創面的修複與燒傷的深度、面積及感染的程度密切相關;

(3)、淺度燒傷多能自行修複,無瘢痕形成;深Ⅱ度燒傷靠殘存的上皮島融合修複,如無感染,大約3~4周逐漸修複,留有癜痕;Ⅲ度燒傷形成癜痕或攣縮,可導緻肢體畸形和功能障礙,需要皮膚移植修複。

4、康複期

(1)、深度創面愈合後,可形成癜痕,嚴重者影響外觀和功能,需要鍛煉、工療、體療和整形以期恢複;

(2)、某些器官功能損害及心理異常也需要一個恢複過程;

(3)、深Ⅱ度和Ⅲ度創面愈合後,常有瘙癢或疼痛、反複出現水疱,甚至破潰,并發感染,形成殘餘創面,這種現象的終止往往需要較長時間;

(4)、嚴重大面積深度燒傷愈合後,由于大部分汗腺被毀,機體熱調節體溫能力下降,在夏季,這類傷員多感全身不适,常需2~3年的調整适應過程。

四、傷情判斷與臨床表現

傷情判斷根據燒傷的面積、深度和部位而定,同時應考慮全身情況,如休克、吸入性損傷或複合傷。

(一)、燒傷面積和深度估計

1、燒傷面積

以相對于體表面積的百分率表示。估計方法有多種,目前國内多采用中國新九分法和手掌法。

(1)、中國新九分法:将全身體表面積劃分為11個9%的等份,另加1%,其中頭頸部為9%

(1個9%)、雙上肢為18%(2個9%)、軀幹(包括會陰)為27%(3個9%)、雙下肢(包括臀部)為46%( 5 個9% 1%)

兒童頭較大,下肢相對短小,可按下法計算:頭頸部面積=[9 (12﹣年齡)]%,雙下肢面積=[46-(12﹣年齡)]%。

(2)、手掌法:用病人自己的手掌測量其燒傷面積。不論年齡或性别,若将五指并攏、單掌的掌面面積占體表面積的1%。此法适用于小面積燒傷的估計,也可輔助九分法評估燒傷面積。

中國新九分法

燒傷患者疼痛護理問題(燒傷患者的護理)3

成人體表各部位表面積的估計%

燒傷患者疼痛護理問題(燒傷患者的護理)4

手掌法

燒傷患者疼痛護理問題(燒傷患者的護理)5

2、燒傷深度

目前普遍采用3度4分法,即Ⅰ度、淺Ⅱ度、深 Ⅱ度、Ⅲ度。其中,Ⅰ度及淺 Ⅱ 度傷屬淺度燒傷;深Ⅱ度和Ⅲ度燒傷屬深度燒傷。

燒傷局部臨床特點

燒傷患者疼痛護理問題(燒傷患者的護理)6

熱燒傷深度分度示意圖

燒傷患者疼痛護理問題(燒傷患者的護理)7

(二)、燒傷嚴重程度判斷

按燒傷的總面積和燒傷的深度将燒傷程度分為4類(通常情況下,燒傷總面積的計算不包括Ⅰ度燒傷)。

1、輕度燒傷 Ⅱ度燒傷總面積在10%以下。

2、中度燒傷 Ⅱ度燒傷面積在11%~30%,或Ⅲ度燒傷面積在10%以下。

3、重度燒傷 燒傷總面積31%~50%,或Ⅲ度燒傷面積11%~20%;或總面積、Ⅲ度燒傷面積雖未達到上述範圍,但已發生休克、吸入性損傷或有較重複合傷者。

4、特重燒傷 燒傷總面積在50%以上,或Ⅲ度燒傷面積在20%以上,或存在較重的吸入性損傷、複合傷等。

(三)、全身表現

1、小面積、淺度燒傷無全身症狀;

2、大面積、重度燒傷病人傷後48小時内易發生低血容量性小克,主要表現為口渴、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皮膚濕冷、尿量減少、煩跳不安等;

3、感染發生後可出現體溫驟升或驟降,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創面驟變,白細胞計效驟升或驟降;

4、其他如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血糖、血氣分析都可能變化。

(四)、吸人性損傷表現

1、吸入性損傷又稱呼吸道燒傷,是指吸入火焰、蒸汽或化學性煙塵、氣體等所引起的呼吸系統損傷;

2、其緻傷因素為熱力或燃燒時煙霧中的化學物質,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等,這些化學物質能引起局部腐蝕和全身中毒;

3、多見于頭面部燒傷病人,面、頸、口鼻周圍常有深度傷創面,鼻毛燒毀,口鼻有黑色分泌物;

4、有呼吸道刺激症狀,咳炭末樣痰,呼吸困難,聲音嘶啞,肺部可聞及哮鳴音;多死于吸入性窒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