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宋代哲理詩

宋代哲理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9:11:41

宋詩雖然沒有唐詩那樣含蓄、凝練,卻常給人一種深刻的感悟。北宋蘇轼的詞作堪為一流,而他的很多詩篇也令人深受啟迪。比如“春江水暖鴨先知”,既讓人耳目一新,又十分耐人咀嚼。

再如南宋楊萬裡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可謂脍炙人口,更充滿幽情逸趣。宋代還有一位詩人雖然名不經傳,不過他的一首絕句卻非常有名,值得一讀。下面分享宋代的一首哲理詩,開篇蓄勢待發,結尾兩句令人感悟不盡。

宋代哲理詩(宋代的一首哲理詩)1

讀秦記

宋代:胡仲參

萬雉雲邊萬馬屯,築來直欲障胡塵。

誰知斬木為竿者,隻是長城裡面人。

宋代哲理詩(宋代的一首哲理詩)2

胡仲參,字希道,出生于宋度宗年間,他從小就勤奮刻苦,遇事也善于分析思考,年輕時曾在臨安就學,應禮部試不第,便隐居山林。他喜歡吟詩作賦,也因此與一些名士交遊廣泛。

詩的大意是:為了防備北方的鐵騎入侵,秦始皇修築了上接雲霄的長城,沿邊還屯紮着千軍萬馬。可是他怎麼也無法預料,推翻秦朝政權之人,其實都住在長城之内。

宋代哲理詩(宋代的一首哲理詩)3

戰國七雄逐鹿中原,而秦國勢力最強,最後六國滅,嬴政登基,并自稱秦始皇,從此結束了烽火不斷的亂世。可是北方的匈奴卻一直侵擾不斷,為了社稷和百姓,于是便不惜耗費巨資,開始修築萬裡長城。

首句就描述了這樣的曆史背景,“萬雉雲邊萬馬屯”。一個“雉”字,即雉堞,是指古城牆上掩護用的矮牆,這裡引申為長城。雲邊,采用誇張手法,仿佛城牆高聳入雲;同時又以“萬”字,極寫出守護力量的強大,也為最後兩句的展開打下伏筆。

宋代哲理詩(宋代的一首哲理詩)4

次句闡述修築城牆的目的,“築來直欲障胡塵”。秦始皇曾派大将蒙恬讨伐匈奴,那時候就開始修築長城。幾百萬人利用地形,沿着黃河、陰山等要塞,并将燕趙的舊城牆連接起來,綿延萬餘裡,曆時近五年,終于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迹。

秦始皇一定認為自己建立了不世功勳,也必然以為這是一勞永逸,此後将太平永世。“直欲”二字,彰顯出自信滿滿,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

宋代哲理詩(宋代的一首哲理詩)5

最後兩句充滿理趣,“誰知斬木為竿者,隻是長城裡面人。” 花費了無數人力物力,并寄予了巨大期望的萬裡長城,雖然暫時擋住了外面的圍攻,但是秦始皇若是泉下有知,也會痛心疾首,他本以為大秦王朝可以延續千秋萬世,可惜短短幾十年就被摧毀。

“斬木為竿”,即指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他們苦秦久矣,登高一呼、應者雲集,更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讓幾輩人辛苦建立的大秦帝國毀于一旦。“裡面人”三字,辛辣地諷刺了大秦的暴政,終于搬起石頭砸痛自己的腳!

宋代哲理詩(宋代的一首哲理詩)6

胡仲參的這首絕句詠史寓意,翻出新意,更充滿哲理,令人深思。詩人首先從築城寫起,城牆又高又長,還厚重結實;同時朝廷還派駐了精兵強将進行看守,确保萬無一失。

可是後面采用的反诘手法,立刻将秦始皇的如意算盤擊得粉碎,也讓讀者深思,秦二世不體恤勞動者的疾苦,還殘酷壓榨百姓,造成其外表強大、本質虛弱,是其快速滅亡的主要原因。

宋代哲理詩(宋代的一首哲理詩)7

讀完這首詩,讀者一定都有很多感悟。很多事情不可隻看表面現象,而要從更深層次去分析原因。很多人會疑惑,既然有能力修築長城、阻擊外族的侵占,為何無力阻止農民起義?所以一旦明白了這個問題,就會知曉為何很多時候,對戰的一方看似優勢巨大,卻經常又不堪一擊。

正如孟子所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句話同樣也适用于平時的工作和生活,隻有多為别人着想、經常雪中送炭,才會結交更多的朋友,關鍵時刻對方也會能伸出援手。如果總是看輕和鄙視别人,甚至一直打壓和排擠,則壓得越緊、反彈越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