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暫存CPU與硬盤的運算數據,在電腦運行中發揮着不可或缺的橋梁作用。
在購買内存時,很多人會關注它的容量與價格, 那你是否真正深入了解過關乎内存性能的命門——“頻率”和“時序”呢?
01
什麼是頻率?
内存頻率,即内存工作時所能達到的頻率,以MHz(兆赫)為單位。
内存标稱頻率,或者稱為主頻,則表示這條内存可以在什麼樣的頻率下穩定工作。
以HyperX Predator 掠食者 RGB台式機内存 DDR4 3600為例——它的主頻是3600MHz,能夠100%穩定在3600MHz和更低頻率下工作。
那這條内存在更高的頻率下能不能工作呢?當然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超頻),隻是要承擔一些風險而已。
内存頻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工作的速度越快。
但是,這裡需要強調一下,購買内存并不是頻率越高越好,主要還是看适合不适合自己的電腦。如果你的主闆最高隻支持2400MHz的内存,而你花高價購買了3600MHz, 這就是一種浪費。
02
什麼是時序?
内存時序,英文為Memory Timing, 它反映的是内存在不同工作環節當中的延遲時間(單位:時鐘周期,英文為Clock Cycles),通常以數字“AA-BB-CC-DD”的形式呈現。 内存時序的數值越低,代表工作延遲越短。
先來看這張圖——
這是HyperX Predator 掠食者 RGB 台式機内存 DDR4 3600的時序。它 由四個數字組成(17-18-18-39),這四個數字又分别對應四個參數,從左到右分别是:
其中:
03
如何理解時序?
把内存存儲的地方想象成格盤,每個方格都存儲着不同的數據。
CPU需要什麼數據,就會向内存發出坐标指令(即CAS和RAS),内存則根據坐标将數據找出來(這一過程也稱為“尋址”),提供給CPU進行運算。
從CAS指令發出到内存接收指令開始執行的這段等待時間,就被稱為“CL”。
尋址時,内存要先在格盤中确定行(Row),再确定列(Columns)。内存訪問到這一行這一列所需要等待的時間。就是“tRCD”。
内存完成一批數據的執行(尋址、讀取)後,才能進行另一批數據的執行——兩批數據的執行之間的準備時間可以簡單理解為“tRP”。
至于“tRAS”,則是指從某數據RAS指令發出,到該數據執行完成的周期。
總結下來就是,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頻率越高、時序越低的内存條,性能越強。
但如果過于降低時序、拉高頻率,是會增加運行不穩定的風險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