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煮娛小兔 圖/來源于網絡
謝謝你的點擊,期待你的喜歡,等待你的關注
雖然我們常常說港劇已經不複輝煌,但又不得不承認,昔日的TVB無論是職業劇,家族劇,還是警匪劇,時至今日,對很多國産劇來說還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而這其中“金庸劇”更可以說得上是TVB手中“永遠的王牌”,早在70-80年代,TVB但凡要捧哪個小生,花旦了,就安排一部金庸武俠的主角演演,知名度立馬蹭蹭就往上漲,比如劉德華,黃日華,梁朝偉等昔日五虎就都吃到過這樣的紅利。
可惜的是2001年後,TVB沒有了金庸小說的拍攝版權。
這固然是TVB的損失,因為它固然失去了一個最有效的“造星,捧星”的方式,但這更是無數武俠迷的損失,因為這之後的屏幕上就少了真正的武俠味兒。
撇開最早期的一些作品,對于現在大部分觀衆來說,我們對于大部的經典金庸劇的印象都停留在TVB在上個世紀90年代拍攝的版本。
4月27日,一位香港的老戲骨突然離世,他就是因在《射雕英雄傳中》扮演黃藥師而被觀衆所熟知的87歲的曾江先生。
作為劇迷,惋惜心痛之餘,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
服道化廉價,演員重複?可為何TVB在29年前拍的金庸劇卻難以超越?
TVB是怎麼選角的:主角需神形兼備,配角棄形求神,靠戲補上當然了,别說是90年代的作品了,在80年代,TVB的金庸劇就已經打開了局面,比如上文中我們替到的曾江,他所參演的就是83版,由黃日華,翁美玲等人主演的《射雕英雄傳》。
不過在本文中,我們還是主要從1994年-2001年,TVB對金庸作品的最後一輪的影視化說起。
這8年間,TVB的輸出相當穩定,幾乎每一年都為觀衆帶來了一部經典的金庸武俠小說作品:
1994年,張智霖版《射雕英雄傳》
1995年,古天樂版 《神雕俠侶》
1996年,呂頌賢版 《笑傲江湖》
1997年,黃日華版 《天龍八部》
1998年,陳小春版 《鹿鼎記》
1999年,陳錦鴻版 《雪山飛狐》
2000年,林家棟版 《碧血劍》
2001年,吳啟華版 《倚天屠龍記》
縱觀這8部作品,可以說是大部分80-00後對金庸武俠最完整的記憶了。
可在演員選擇上,其實并沒有多少餘地的TVB是怎麼做到完美演繹出幾乎部部人物都衆多的金庸劇的呢?
其實很簡單,無外乎兩個原則:第一,主角必須過關,最大程度上做到神形兼備,第二,配角在無法形似的情況下,靠演技用神似給補上。
這是TVB選的郭靖:
除了憨厚木讷之外,也不乏帥氣潇灑,隻有這樣才足以讓聰明俏皮的黃蓉心動
這是TVB選的楊過:
豐神俊朗的少年,微微一笑,才足以使得一衆美女紛紛傾倒,便是人到中年,曆經滄桑,摘下面具也能讓少女郭襄念念不忘。
這是TVB選的段譽:
貴胄之氣與生俱來,所謂“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大概就是這個樣子,所以,現在的陳浩民光這一個角色濾鏡都可以吃一輩子了。
至于不走顔值路線的令狐沖和韋小寶,選角更是一絕!
而在配角方面。雖然TVB的人不夠多,但是好在他們都一個人能勝任多個角色,所以,即便人物的形象本身和小說的描述不像,也可以靠演技彌補過來。
以出演過很多金庸劇的老戲骨秦煌為例,他既可以是老頑童周伯通,也可以是韋小寶的兄弟茅十八,還可以是趙半山,轉頭再來個南海鳄神也沒壓力。
再比如劉玉翠,既可以是《天龍八部》裡的阿紫,也當得了《鹿鼎記》裡的建甯公主。
再比如陳安瑩在韓小瑩,傻姑和天山童姥之間基本可以做到無縫切換。
這些不同的人物有的略有相似,有的可以說是毫不相幹,但是即便交到同一個演員手裡你都絕對可以放心。金庸劇不但是TVB的捧人王牌,更是港劇中的綠葉們磨煉演技的好地方,視帝黎耀祥就曾經接班秦煌,成了新一代的老頑童。
内地怎麼選角:主角不能選觀衆喜歡的和貼合角色的,配角隻選有話題度的
在選角這個事兒上,内地的“學生”好像就完全把作業“抄反了”:
每次金庸劇開拍,其實觀衆對這麼選角都表現得很熱絡,但奈何觀衆的意見不重要啊。
在選角方面似乎也秉持着兩個原則,主角誰不合适誰上,配角誰反差大誰來,隻要有足夠話題和讨論度,就遠比能支撐起角色的演技重要。
木讷的郭靖和不羁的令狐沖都是演古裝都沒什麼經驗的李亞鵬
英俊深情帶點桀骜的邪氣的楊過和滿身市井氣息的韋小寶都是演得有點油膩的黃曉明
單純老實的虛竹和機靈滑頭的韋小寶又成了同一個人
優柔寡斷但女人緣上佳的張無忌變成了大眼萌仔曾舜晞或少年感欠奉的鄧超
陳曉和霍建華的古裝扮相倒是争了一口氣,奈何兩人一個當時還有些稚嫩的青澀,另一個滿身都是老幹部感覺的距離感,和楊過,令狐沖的氣質差了十萬八千裡。
張一山是為數不多的公布陣容時讓觀衆産生過期待的,隻可惜《鹿鼎記》最後出來的效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劃個重點:這還隻是比了比男主角,如果讓女主女配争奇鬥豔的港風美女們上場,那些“高科技”臉還好意思出來嗎?
相比TVB立捧主角,磨煉配角的思路,不少内地的金庸劇在配角的選擇上,都透露了一個很明白的事實:明知主角陣容會“擺爛”,于是押寶配角,試圖引起一定的話題和熱度。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時候,來了很多出人意料的選擇”:茅威濤,楊麗萍紛紛跨界,劉玉翠,周海媚從港劇中借調來主打童年情懷,樊少皇,黃奕從咖位到演技都更甚主演不止一籌兩籌……
當然了,這些奇奇怪怪的組合偶爾也确實掀起過一丢丢小浪花,但饒是他們中也不乏演技過硬的實力派,甚至給過觀衆一時的新鮮感,可卻再也沒有像劉丹的洪七公,曾江的黃藥師這樣演員和角色能劃上等号的經典出現了。
這居然是洪七公?你沒事吧
能引起片刻的讨論就已經是這些為翻拍劇撐場面的“實力演員們”的最大貢獻了。
畢竟,從一開始,話題度和熱度就是高于演技,角色貼合度的選角标準。
至于那種七個女主公用一張臉的問題,那又不單單是選角的問題了,如果單獨展開分析一下可能能說上個三天三夜吧。
當内地金庸劇的胡編亂造遇上TVB的畫龍點睛就成了一場笑話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老爺子的每一部小說都是已經經曆過反複翻拍和二次創作的IP大戶,這種時候每一次再拍,如何能既享受到IP福利,又能夠拍出新意和創意,避免了觀衆的審美疲勞,确實是個不小的問題。
這方面,自己拍攝過至少6部金庸衍生劇,且都取得過不俗成績的TVB就更有發言權了。
想當年,TVB的編劇,真的是人才濟濟啊。
《天龍八部》裡人物太多,他們化繁為簡,合理删減。
《碧血劍》裡的主角袁承志有些索然無味?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故事在TVB編劇的手下妙筆生花,再配上江華入目三分的演繹,這個在原著中寥寥數筆的角色頓時活了過來。
《雪山飛狐》裡,雖然為了增加佘詩曼所飾演的苗若蘭的人物弧光出現了一個不怎麼讨喜的原創人物“幺一一”,但好在黃日華和邵美琪兩位實力派聯手把胡一刀和胡夫人的愛情故事演繹得蕩氣回腸。
《倚天屠龍記》裡殷梨亭和楊不悔的愛情故事也分外出彩,對張無忌的細微改動更是一定程度上更貼合吳啟華本身的氣質。
TVB有時會讓沒有看過原著的小部分觀衆産生一種錯覺,那就是原著應該就是這麼寫的,畢竟整個故事流暢自然,找不到什麼大的邏輯問題。
而這句話用到内地的一些金庸劇上,那就是,就算金老爺子真的是這麼寫的也讓人覺得:我怎麼就是不信呢?
這一點在“于丫頭”出品的金庸劇裡表現得尤為明顯:
黃藥師和梅超風的開始師生虐戀也就算了,令狐沖還愛上了東方不敗,任盈盈直接退位女二。就連王重陽和林朝英的愛情故事也被大書特書,李莫愁和陸展元的一段風流韻事硬是變成了一段家庭倫理劇,實在不行洪七公也能來上一段偶像劇。
你要說他完全是胡編亂造吧,這些情節好像在電影,衍生劇,甚至原著中都能找到那麼一點點蛛絲馬迹。可你要說他這是合理創作吧,這滿屏的灑的狗血再配上顔色飽和度高到眼睛疼的服道化……
别說是告訴我這是金庸劇了,就算你說這是瓊瑤劇,觀衆都無法信服。
畢竟,瓊瑤阿姨選人的審美是一直長期在線的,就算是一件用了20年以上的戲服,瓊女郎們也能穿出個人的美,怎麼也不該是那種滿屏高科技的感覺。
于丫頭的“創作生涯”裡一直相信東抄一段,西編一段,南邊再去借一段,最後自己北面再圓一段,一個精彩的原創故事就被“原創”出來了。
但這一招,在金庸劇上顯然不好使。
因為武俠是講究整體意境的。意境對了,就算服道化比較廉價,甚至穿幫,觀衆都可以原諒,而意境錯了,不是誰說令狐沖愛上了東方不敗,觀衆都會買單的。
還有兩個細節不可忽略:武俠動作和主題曲,前者是精氣神,後者是和諧度
時代在進步,所以電視劇的呈現手法和觀衆的審美也是與時俱進的。
按這個道理來說,有了各種特效的加持,再加上各種高科技的手段,要對标一直都比較"摳門"的TVB,後續拍攝的新作本應該輕松實現吊打。
可事實上,為什麼完全相反呢?
因為這種“高科技”最後把潇灑靈動的武俠世界變成了綿軟無力的慢動作,把充滿俠氣的熱血男兒變成了手無縛雞之力的粉面書生。最不可容忍的是,本來各有千秋的美人們,瞬間就千人一面了。
董璇不再顔值巅峰,客串一下就是全劇最美
說出來你别不信,95年古天樂版的《神雕俠侶》剛剛上映的時候,把泡沫塗個顔色就充當亂石林,挂一塊塑料布就以為觀衆能看成瀑布的操作也被觀衆吐槽過。
可好壞都是比較出來的。
在看過了一武打就慢動作,大頭特寫的“科技感”之後,有點質樸的,拳拳到肉的動作,就顯得尤其珍貴了,再說了,多看看TVB那些各有千秋的港風美女難道不香嗎?
而另一個比較容易被忽視的細節,那就是:主題曲。
無論是《世間始終你好》還是《難念的經》,又或是《難得有情人》,還有《叱咤紅人》,可以說旋律一響,武俠世界的大門也就跟着打開了。
尤其是周華健的音樂和金庸的武俠故事适配度最高,除了TVB版,他1994年配唱的《刀劍如夢》也讓人念念不忘。
一部戲,一首歌,一首歌,一個故事,多相得益彰啊。
可内地翻拍了這麼多金庸劇,非但一個角色也沒留下,連一首歌也無,能不讓人唏噓嗎?
不知道是不是“貼心”地考慮到,現在觀衆看劇都是跳過片頭和片尾的呢?
總結:TVB的武俠固然經典,但難以超越主要還是不會抄作業
不管TVB的選角有多精妙,演員的演技有多好,故事的改編有多精彩,在那個年代,受到種種條件的限制,服道化的廉價,武俠動作表現力有限,實地場景失真等問題始終存在。
按理說,隻要好好抄作業,現在拍出來的武俠作品本該一代更比一代強。
奈何現在很多人都是“去其精華,留其糟粕”,自從2001年後,TVB已經21年不再碰金庸劇,按他們原來的習慣,這都夠重新再拍兩輪的了。
可現在,内地交出來的“成績單”卻是質量不夠,數量來湊。
除了2003年的《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和2017年的《射雕英雄傳》還算是差強人意之外,其他的作品離及格線都還有距離。
而随着港劇式微,曾江這樣的戲骨級綠葉離開,TVB人才的流失,就算是現在的TVB恐怕也已經拍不出當年的味道了。
時至今日的00後開始,以後恐怕可能真的很難在影視劇中領略到武俠世界的風采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