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中國冬至節的風俗

中國冬至節的風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7 03:03:36

中國冬至節的風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馄饨、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馄饨拜冬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中國冬至節的風俗?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冬至節的風俗(中國冬至節有什麼風俗)1

中國冬至節的風俗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馄饨、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馄饨拜冬等。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說。馄饨發展至今,更成為名号繁多,制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馄饨,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着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别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個内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