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五一”節快樂!今天我們談一下,什麼是臨摹?臨帖是臨得像好呢?還是臨得不像好呢?
一、什麼是臨摹百度百科上解釋,臨是表示對着書畫範本學習;臨帖特指中國書法的學習方法,就名人字帖臨摹的學習書法方式。“摹”特指用薄紙蒙在原字或原畫上寫或畫;摹帖,指描摹法帖,謂以薄紙覆字帖上依其筆畫摹寫。
二、臨與摹的區别臨帖和摹帖各有優點。姜夔《續書譜》中說:“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其中的“筆意”即指筆法、筆勢及線條意趣。
臨帖分為對臨、背臨和意臨。
顧名思義,對臨就是對着字帖照着寫,仔細觀察字的形态、筆畫、結構,領會其精神要義,再下筆仿寫。隻要仔細地臨,便容易掌握筆法筆意,從而理解和把握字帖之精髓。對臨是臨帖的初級階段。
背臨則是指在對臨的基礎上,不看字帖,背記着把原帖仿寫下來,可以單字背臨,也可以全文背臨。背臨是臨帖的中級階段。
意臨則是一般是指在背臨的基礎上,追求自己作品的風格。臨帖時不再要求與原帖酷似,而是可以借鑒其他書法家的風格,或取其筆法,或取其墨法,或取其章法,或取其意境。其好處是比較自由、可以擺脫形似上的羁絆,追求神似,真正把某書法家的長處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來。意臨是臨帖的高級階段。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紙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畫。所以字形基本上不會走樣,有利于把握字的間架結構。但摹書看不清筆法,易失筆意,雖然間架不錯,但沒有筆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學者可以臨摹并用,相互補充。可以先通過摹寫,掌握字的外形、字帖的章法;再通過臨寫,掌握字的筆意、墨法和布白等,為形成自己的風格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臨帖臨得像好,還是臨得不像好以上我講過,臨帖前兩個階段是對臨和背臨,其臨得越像越好,越像才說明你越入帖,你也才會越理解和把握字帖的内涵和要義。
最後一個階段意臨,則并不要求你臨得像,一般是建立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隻有做到了對臨和意臨,才可以追求形成自己風格。當然,并不是要求你對所有的書法家的字帖都能夠做到背臨的程度,因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人的一生很短暫,隻要你真正把一個自己喜歡的書法家的作品能夠熟練背臨,就可以了,這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才可以做得到。對于其他的書法家的作品可以隻借鑒其有特色或出彩的部分即可。
再次強調:千萬不要相信那些臨帖就要臨得不像的說法,否則,隻會害了你自己,因為我們要打牢基礎,就必須師法古人。如果你臨的接近原帖,那就恭喜你對筆畫、結構等基本上掌握了。特别是楷書的臨帖,筆法森嚴,要求更高。當然,這并不是說就讓你當一輩子寫字匠,或者當一個複印機。如果你想寫出自己的風格,當然可以,但是一定在入帖的基礎上,再考慮以後出帖寫出自己風格的問題,這是書法的高級階段,沒有打下堅實的基礎是不可能創新的,談超越古代書法家更是癡心妄想(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前幾天寫的《歐楷高峰恐可能無法逾越》一文),大家可千萬别讓人忽悠瘸了。
本人正在用“中框訓練法”臨寫歐陽詢大師的《九成宮醴泉銘》,有興趣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