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帶領孩子又來到大樹下撿落葉。
“老師,這張葉子的上面是心形,很美的!”亞祺舉着一張發黃的廣玉蘭樹葉給我看。
“你看,它象什麼?”我無意中發問。
“它象一把扇子,象一把芭蕉扇,象鐵扇公主手裡的那把。”她仔細觀察葉形後欣喜地告訴我。
“說得太好了!”我也很激動,“美麗的樹葉除了能做扇子,還能做什麼?”
“做書簽。” 亞祺想了想說。
“好,那你看到美麗的樹葉多留幾片,等一會兒我們一起來做書簽。”
不一會兒,亞祺拿了幾片美麗的樹葉和許宏怡一起來到我的身邊,看我做書簽。
我把樹葉夾進書中,邊放邊講解做書簽的過程。
“老師,這塊鵝卵石也能當書簽。”許宏怡在一旁看着看着,似乎受到了什麼啟發,大聲叫了起來。
“是嗎?”我沒有提出質疑,而是從書中拿出了樹葉,放進了鵝卵石,把書合上,結果,書明顯翹了起來。
“不行,不行,石頭作書簽書會不平的。”亞祺馬上指了出來,許宏怡也吐了吐舌頭知道自己錯誤了。
“那,怎樣的東西才能做書簽呢?”我又一次提出了問題。
“做書簽的東西要薄,要平整,而且要好看。”終于,他們在我的啟發下得出了較好的結論。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在孩子的活動過程中,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訴孩子,而要通過啟發引導,讓孩子自己猜測,自己探索,自己驗證,這樣的結果才會更持久,更深刻。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