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屈原跳江

屈原跳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1 08:17:05

端午節來源的各種說法,都有很強烈的地方特色,随着曆史的發展,端午節文化内涵也不斷豐富、升華,中原文化與“楚文化”相融合,形成源遠流長的以追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為節日的文化靈魂,為大家所普遍認同,也得到了學者的證實。

屈原跳江(屈原的故事)1

屈原,名平,楚國的三間大夫。他博聞強識,明于治亂,閑于辭令。楚秦争霸,屈原很受楚王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強國之策的主張,遭到以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诋毀屈原,楚懷王聽信了讒言,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備感痛心,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于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皇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寫下了絕筆詩篇《懷沙》後,抱石投入了激流滾滾的汨羅江。

屈原跳江(屈原的故事)2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丢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棟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的屍體免遭傷害。過了不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宇,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五一一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屈原跳江(屈原的故事)3

吳均《續齊諧論》記載:“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羅江而死,楚人衰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簡儲米投水祭之。”從戰國到秦漢,端午的主要習俗是避邪祛惡,自從吳均的說法出現之後,人們經過魏晉南北朝的戰亂,渴望社會安定,對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非常懷念。因此,五月五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就成為南北各地廣大群衆的共同說法。

屈原跳江(屈原的故事)4

唐朝的時候,端午節已經成為盛大的節日。這一天,皇帝要賜賞夏粽、折扇、鞋履、續壽衣服給大小官員。“續壽衣服”由五彩絲做成,據說穿了它可以“住者使續命,行者使辟兵”。北宋王朝經常受遼金貴族的侵擾,為了激發人民的愛國思想,皇帝封屈原為周烈公,正式規定端午節為全國性的紀念節日,傳谕全國人民佩戴香囊,以表示屈原的品德節操将馨香四溢,流放千古。自宋以後,端午節成為民間用包粽子、劃龍舟來緬懷偉大愛國者屈原,同時又懸艾葉、佩香囊來驅蚊避邪的綜合性盛大節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