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ipad mini5書寫體驗

ipad mini5書寫體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1:56:14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1

在兩年前,如果你來問想要什麼平闆,那肯定是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想要Ipad Pro

但是現在如果你再問一遍,這個回答估計思考一下,就變成了ipad mini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2

在真正使用mini5之前,對他的印象僅限于一台高性價比的遊戲機。直到19年9月,大學開學之後決定購置一台平闆用來學習。一開始是考慮數字系列或者air系列的,畢竟大部分用戶對于學習的需求都是用大屏來解決的。但因為試用後發現數字系列的非全貼合屏幕用來做筆記不足預期,air則超了預算。這時候,有朋友說低價出一台mini5.盡管一開始有所顧慮,但迫于預算用了,兩年之後成了忠實的mini用戶。所以便有了這篇圖文。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3

如果各位對于19年的平闆還有印象,那應該還記得那時候京東的平闆銷售排行榜前20,是寥寥無幾的835平闆被蘋果兩面包夾芝士的局面。

在那時候,蘋果的平闆甚至還是有性價比的,特别是這台iPadmini5。2799的售價,搭載了a12,全貼合屏幕,甚至還支持apple pencil。

Mini和air最大的區别就是尺寸了。作為mini,它的三圍也是相當mini

Mini的三圍讓他獲得了物理優勢-輕薄。這是他的優點,也成為了限制它的缺點。先從優點講起。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4

▮生産力

來回顧一下,喬老爺子一開始對于平闆的定義是什麼?

“介于手機和電腦之間的第三塊屏幕”

平時用得最多的電子設備應該就是手機了。手機便于攜帶,平時的絕大部分需求都能在手機上完成,但是因為屏幕太小,很多精細操作是無法完成的,并且性能也不夠,必要的時候還是需要上電腦。

而電腦在做一些精細的操作以及做一些專業的工作的時候就是生産力的存在,但是由于太大,拿出門是非常不方便的。并且在很多情況下,并沒有需要這麼強的性能。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5

“三枚硬币那麼厚”

而平闆,就是介于這兩者之間的一個重量與生産力平衡的存在

那麼這塊闆子的日常使用場景是什麼呢?

作為學生黨,它的首要功能就是學習,這也是購入這台平闆的初衷。

▮筆記

一般來說,在iPad上做筆記用的最多的軟件就是notability、goodnotes和onenote。

Notability

平時用它用的最多的除了筆記功能還是用來閱讀PDF。Notability應該算是這三款軟件裡面對于PDF閱讀最友好的了。

平時比較喜歡用它來對PDF做一些圈圈劃劃,簡單地記一些東西。

他還有一個我很喜歡的功能就是錄音

它能夠在回放錄音的同時把你做筆記的筆迹也同步回放。非常适合聽課/開會之後對着錄音整理一些雜亂的筆記。

可惜之前的買斷制改成訂閱制這點讓很多人抛棄了它。

但是就算不改,平時用NB的概率相對來說也還好是比較低的,因為mini屏幕太小,而它的紙張大小是自适應屏幕的,因此寫字的時候要經常放大縮小,非常不友好。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6

GoodNotes4

雖然GN出了5,但是因為一開始買的就是4也一直懶得升級就一直用着4了。

雖然GN和NB一樣都是自适應屏幕大小的紙張,但是GN的放大鏡功能在mini上用着讓我感覺比NB更方便。 它能夠自動換行,節省了大量的放大縮小的時間。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7

而且GN的筆記分類方式是以一個本子的形式分類的,真的就很像一個筆記本(特别是還有封面)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8

OneNote

但是相比起上面二者,我還是更喜歡OneNote。

在周邊非數碼圈的朋友中,notablilty和goodnotes這倆的出鏡率是最高的,畢竟這倆對ipad有有着專門的筆迹優化,并且有着豐富的紙張模闆,pdf的導入和分類也很方便。

由于沒有專門針對的優化并且比起win闆還砍掉了一些功能,Onenote和上面二者比起來就是完全沒得打。不僅壓感幾乎是沒有的,并且字迹的優化也很少,甚至導入PDF後的打開方式也沒有上面二者的直接。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9

這咖喱味的bug啊

但是Onedrive以及無限制大小的紙張這兩點是最能解決我平時的需求痛點的。

因為mini屏幕相對來說比較小,如果是像Notability以及Goodnotes這種紙張大小固定的筆記軟件的話,要放大來寫才能得到像正常大小平闆一樣的書寫體驗。但是你并不能保證每次放大的大小都是相同的,這樣會導緻一頁紙寫完之後發現字的大小并不相等,強迫症表示相當難受。而不限制紙張大小就可以不用頻繁因為換行而不斷放大縮小。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10

一開始還是覺得mini屏幕太小,做筆記不太舒服,但是用多了之後覺得還是mini适合。首先它基本就是一個A5的筆記本大小,上課坐在教室的時候,即使桌面還放着幾本書,也有足夠的空間給你放平闆來做筆記。畢竟上課的時候的教室桌面還是比較小的,像室友就是帶着air上課,所以她常常不得不把課本放到别的地方來給平闆騰空間。

這時候可能就要有朋友來杠了

“我平闆大,我能邊看pdf邊開筆記軟件做筆記啊“

确實,mini5在看pdf的體驗方面确實很差,遇到可以重新排版的還好,如果直接看一些掃描版的a4大小或者更大的pdf,如果直接按照屏幕大小的話那麼上面的字會變得非常小,放大看把閱讀體驗就變差了。

所以這就是一個取舍的點了。如果你有看pdf的替代品,你隻是想要一塊出門方便攜帶,不管是做筆記還是看點文字都能更舒服的屏幕,mini絕對是你的不二選擇,如果你對于看pdf等有着非常大的需求,那建議考慮更大的air甚至是12.9的pro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11

除了做筆記,作為一個文科類專業的學生,專業要求用得最多的軟件就是word了。

▮碼字

誠然,電腦 機械鍵盤這個組合的效率是相當高的,但是這也注定了不方便出門。所以ipad便承擔了偶爾出門時的緊急改稿以及記錄靈感等需求。

為了更好地讓他發揮生産力的作用,整了一個和mini一樣大地某寶幾十塊的藍牙小鍵盤以及一塊k380視包的大小決定帶哪個鍵盤出門。這套組合承擔了平時很大一部分出門時候的寫稿需求。

之前因為有段時間碼字實在是太多并且因為各種原因經常要出門,想着整一台surface來作為出門碼字的機器,結果後來還是嫌棄pro4太大太重而決定用回了mini 藍牙鍵盤的組合,畢竟即使是拿着k380出門也還是比pro4要輕很多。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12

“請問您有三個雷靂三接口嗎”

如果平時有關注我酷安的老哥應該知道,平時我會有寫圖文的習慣,經常會敲一些圖文練練手。并且專業課的論文數量也很多,經常要趕論文,所以word也是一個離不開的軟件。

雖然說有一台16.1英寸的magicbookpro以及一台方便攜帶的surfacepro4,但是和朋友出門玩的時候即使是輕薄如pro4也依舊覺得還是太大了。因此專門整了個k380以及和mini5一樣大小的某寶幾十塊的便宜藍牙鍵盤專門出門用。不得不說,當你不想背太多東西出門但是突然有一點碼字需求的時候這套碼字設備實在是太爽了。随時随地就是一個小型的移動辦公桌。可惜沒有專門給mini用的妙控鍵盤。

Mini還有一個很舒服的使用體驗就是閱讀

▮閱讀

何同學在他的視頻裡面說過,這是一款适合捧在手裡的ipad。除了mini之外的ipad屏幕雖然大,在帶來了良好的閱讀體驗的同時也帶來了過重的重量,拿着一段時間總會因為太重而放棄閱讀。

而mini這個重量不管是捧着閱讀還是看視頻,都不會覺得太重。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13

随着電子書的興起,手機上用來閱讀電子書的軟件越來越低,碎片化閱讀的比例不斷增加。但是手機屏幕終究還是小啊,還沒看幾行就又要翻個頁了,屬實是不夠舒服。

捧着mini閱讀的時候正如捧着一本書一般,不管是躺着坐着站着還是趴着,都不會覺得重。不管單手還是雙手握持,這個尺寸都是剛剛好的。如果你用過mini看書,你會發現,它的大小比用手機看要舒服太多,而比起用air,對你手腕壓力減小的不是一點兩點。你單手握持着看書,甚至還會比直接拿着一本書還要輕。

它很好地彌補了手機太小而實體書不便攜這個缺點。

▮遊戲

都說買前生産力,買後愛奇藝。但是影音體驗并不打算在這一部分講,所以先講遊戲的部分。

mini5作為當時最強的遊戲機不是吹的。試想一下,拿着air打個幾十分鐘的遊戲,那對于手腕來說那是一個多大的負擔啊。

而mini5就不一樣了。Ipad的遊戲實際上也是手機遊戲,因此比手機更大的屏幕獲得了更良好的遊戲視野,按鍵的稍微分開以及物理放大也使得操作更加精準。

平時用ipad打遊戲打得比較多的是音遊arcaea和明日方舟

别的音遊沒怎麼接觸不好說,但是arcaea是下落式音遊(同類型可以參考節奏大師),接蛇的時候mini這個尺寸大小就剛剛好。如果用air打的話,會因為屏幕太大,等蛇跑到邊緣或者音符跨度比較大的時候,點着相對來說要吃力很多。

而在用手機玩明日方舟的時候時常會因為手機屏幕太小在刷一些本的時候選錯幹員,不得不重打一遍。但是用mini選幹員的錯誤率明顯縮小。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14

大小是mini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最直觀的就是屏幕小,有時候寫字尤其是想在課本pdf做标記的時候多少還是覺得太小了。如果你的需求是經常用來看pdf,還是換個大一點的吧。

并且ipad有一個通病就是非常容易彎,mini5也不例外。由于尺寸太小,這個問題使得它在不戴保護套直接放在桌面上使用的時候彎曲所帶來的不平穩感更加明顯。基本直接放在桌面上寫東西的時候就是晃來晃去的。有時候想不戴保護套體驗一下它的極緻輕薄,結果放桌面上記筆記的的時候,被它晃得趕緊把保護殼戴上了。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15

Ipad上有一款非常強也非常專業的繪畫軟件叫作procreate。能應對相當多的需要畫畫的場景。但是因為mini實在是太小了所以使用體驗非常一般。所以如果是專業的用戶想要用來畫畫的話還是選擇pro吧。畢竟一代筆的使用體驗實在是太一般并且也沒有高刷新率的配合,體驗遠遠不如二代的pencil。

是的,mini5隻支持applepencil1。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16

誰懂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17

這裡順便說一下applepencil的寫字體驗。如果要給手寫筆的書寫體驗排個名字,第一肯定是三星和wacom合作的tabs7系列上面那支筆,低延遲大小合适。

而applepencil一代雖然延遲不高,但是寫字比較多且比較快的時候還是能清楚地感受到延遲。而二代就會好很多。用過一代pencil的同學應該深有體會,這支筆又長又重重心也不穩而且充電的姿勢也極度神奇,筆尖的阻尼感也很差,寫字就像在用一根塑料劃在玻璃闆上一樣。

所以如果是作為一個文科生需要做大量的筆記并且對于寫字質量要求比較高的話建議還是上紙和筆。因為即使是使用tabs7 ,做筆記的體驗還是比不上紙筆。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18

放一個對比

還有一個點就是它隻有單側的揚聲器。

還記得前面說的影音體驗嗎?如果你單純隻是需要一個影音闆,ipad能給你的影音體驗也就是一台手機的水平。看視頻的時候隻有單側有聲音,聽習慣了ipad pro那套4揚聲器的組合,多多少少還是感覺缺了很多意思。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19

并且現在b站主流的視頻比例都是适應16:9的手機,但是mini的屏幕寬度就和xperia5一樣大。就這點大小真還不如拿手機來的舒服,起碼還有上下雙揚聲器。當然,4:3的體驗還是很不錯的。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20

ipad mini5書寫體驗(小屏大滿足-iPadmini5詳細體驗)21

在使用mini這段時間裡,已經習慣并且理應認為了平闆的形态就應當是7.9寸左右的這個大小,因為輕度的社交等日常需求還是手機來的方便,而更強的生産力還是更喜歡交給電腦。ipad受限于ipad os這個并沒有想着往電腦方向優化的系統,即使是搭載m1的ipadpro,也無法完全發揮出這顆芯片全部的實力,畢竟就現在絕大部分需求而言(劃重點,絕大部分,不是全部)ipad 作為生産力還是僞命題。所以ipad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在處理手機受限于屏幕大小而不太方便但是又沒必要用到厚重的電腦的時候的一個工具,所以如果太大反而會成為它的限制,因為它不方便攜帶。當然,所有的選擇出發點都應該從需求出發。Mini5隻是恰好都能滿足我的需求而已。

從大一時候剛拿到ipad的新鮮滿滿想着是筆記本都要拿着它做,到現在用回了紙筆做筆記而将ipad當作一個出門随時随地都可以看課件的工具,不知不覺間,它的作用已經發生了變化。它更像是連接手機和電腦之間的一個紐帶,用電腦圈圈畫畫不方便而且太重太大了不想拿出門?沒關系,交給ipad;用手機拿着到哪都方便但是突然有一些文件需要處理或者臨時想要看些資料但是屏幕太小看着難受?也沒關系,交給ipad。而這,不就是介于手機和電腦之間第三塊屏幕的最好的體現嗎?

如有錯字語病等問題請忽略!

任何意見歡迎評論區評論!但請勿開杠,杠就你對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贊回複關注!

本文整理自酷安@carrot_蘿蘿蘿蘿蘿蔔。

這裡是牧之科技,分享各種幹貨,期待你的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