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下葬後,送喪人員從墓地返回喪事主家,規範的喪禮名稱叫"反哭",民間喪事活動中,一般稱為"回靈""回喪"等。
在北方地區,特别是農村,逝者下葬後,喪事活動并沒有完全結束,待三天"圓墳"後,喪事事項才全部完成。所以,下葬後,送喪人員返家稱為"回喪",是可以的。
逝者下葬後,随棺出殡的"靈位"是必須帶回的,古法喪禮叫"神主",在墓地是要"點主"的。"靈位"回喪後要放置于"靈座"之上,作為逝者的臨時祭祀"主位"。居喪結束後,将"主位"安放于家廟祠堂,于是"靈位"變成"牌位"。所以,從喪事操作内容上講,将送喪人員返家稱為"回靈",是較為貼切的。
在北方大部分地區,"回靈"有許多習俗要求和禮儀講究,我們讨論一下,供大家評述。
1、兜土轉圈
棺柩下墓穴,由陰陽先生定向定位,之後開始還土做墳。一般習俗要求,由喪主即長子鏟還第一鍬土,然後做墳人員填土做墳。
喪主鏟土後,孝子孝孫等主家重服人員要用衣襟兜一把墓地的鮮土。兜土後,按順時針方向繞墓地轉圈,轉一圈就行,也有的地方要求轉三圈。所謂順時針方向,也就是右轉原則,即以墓地的西南角為起點,由西向北,由北至東,由東到西。
2、直回不哭
所謂直回,即孝子孝孫從墓地徑直回家,一直向前走,不能回頭。所謂不哭,即"回靈"人員既不能有哀哭聲音,也不能流淚。此時喇叭鼓樂也同時禁聲。
逝者已逝,生者還生,哀已盡哀,悲也無益。圓滿完成喪事活動,安排招待好親朋好友,增強交流和親情,就是對逝者最大的安慰。活着的人更好地活着,就是對逝者最大的孝順。
3、反扣靈位
下葬後,逝者的靈位應當帶回。逝者雖已下葬,但喪事活動還沒有結束,靈位代表逝者,所以必須保留。回喪時,捧靈位或遺像的應當反扣,即将反面向前,正面向後。因為此時魄已入土,魂已歸位,逝者将變成了祖宗,靈位也将變成牌位,啥都沒了,有的隻是緬懷和念想。
注意,使用銘旌的,銘旌是逝者身份的标志,所以銘旌應當随棺下葬。使用引魂幡的,魂幡是引導逝者魂歸魄位的,下葬後,逝者有了安頓的場所,所以引魂旗應當留在墓地。
4、燒喪走火
所謂燒喪,就是将與死喪有關的物品用品等燒掉。死亡意味着衰敗與疾病,逝者生前穿過的衣服,睡過的被褥,用過的食具、盆罐,以及其他物品用品等,其他人不宜再用,應當焚燒銷毀。包括逝者生前起居生活過的屋舍空間等,都應當進行消毒和清整。再者,畢竟逝者已逝,生者看不見與逝者相關聯的東西,便于節哀順便。
所謂走火,就是走過燒喪的火口。一般習俗要求,孝子孝孫回喪至燒喪地點,圍着火堆走一圈。地區習俗上,有的地方,孝子孝孫送喪回到家門口要過火盆,也是走火的意思,但具體是為啥,有什麼說法淵源,也講不清楚。結婚是喜事,新娘進門前也要跨火盆,說是以後家庭紅紅火火,其實本來未必是這個意思。
5、主婦喂賞
在北方大部分地區,主家男人出殡送喪,女人在家做事,内外有别,分工協作,雖與規範的喪禮要求不符,但确實是基于生活需要的很好的喪事設置。
孝子孝孫回喪至家門口,喪婦主或其他孝婦人員應當給予慰賞,一般要求喂塊肉,喂給其他東西也可以,如一塊糖果、一粒花生米、一個丸子等。喂給的東西一定要吃掉,不吃掉不行。此項習俗設置表明家庭男外女内,分工有别,各盡其職,和諧和睦,幸福美滿。男人們送喪累了,女人們慰勞慰勞,創意和設計是好的。一般來說,喂肉的人應當為子輩喪婦人,即逝者的兒媳婦,有的地方要求必須是大兒媳婦,即喪婦主,也就是主婦。
6、倒土行禮
孝子孝孫回喪後,兜裡一直有一把土,這把土按習俗要倒在原停柩的屋内,一般要求倒土在廳屋的四角。倒土是啥意思,也難以稽考。一般認為,倒土的意思得以土惦念逝者,家裡也有墓地的土,大家還是一家人,表示家人會不忘卻逝者,會定期祭奠逝者,逝者應當放心上路,不必再回來關注家裡人。
回喪倒土後,喪主應當将逝者的靈位在原停柩的屋堂正位。然後大家一起對靈位磕頭行禮。一般習俗要求,在磕頭行禮之前,喪主應當對着靈位有一些說辭,大緻意思是:喪事順利,大家滿意,逝者已逝,生者還生,生者會按規定給逝者供奉和祭拜,逝者應當保佑生者和睦平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