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盛集團董事長湯亮
作為國内高科技企業的領軍人物,奧盛集團董事長湯亮今年春節後接到了國務院頒發的一張珍貴證書,被授予202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的榮譽。更讓湯亮深有感觸的是,不僅是他,同為奧盛旗下的上海國際超導有限公司總經理宗曦華也獲此殊榮。以往,能夠出現在“政府特殊津貼”名單中的民營企業高級專家并不多,這一次在奧盛内部,就同時有兩人入選,充分證明在全力推進科技創新之際,我們國家将進一步凸顯對所有創新主體和創新人才一視同仁的開放态度。
不久前在福建考察時強調,“十四五”時期我們國家再往前走,必須靠創新。随大流老跟着人家是不行的。現在就看誰能搶抓機遇,誰有這樣的擔當和使命感,誰有這樣的能力做好。抓創新不問“出身”,隻要能為國家作出貢獻,國家就會全力支持。
當前,舉國上下對于科技創新的熱度已接近沸騰。抓創新,就要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氛圍,就離不開“英雄不問出處”的豁達與包容。英雄藏于市井,曆史由人民創造。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國家要劈波斬浪、大步向前,最大的底氣就是億萬人民,最深厚的動力蘊藏在人民之中。隻有不拘一格、唯才是舉,才能彙聚起全社會各類人才的聰明才智,讓創新創造活力在中華大地全面迸發。
在一些人看來,科技創新特别是涉及重大戰略領域的創新,似乎主要得靠“國家隊”,包括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以及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但事實上,“國家隊”有其優勢與特色,但并不能包打天下。創新本身就是多層次的,既有“從0到1”的原始創新、“從1到10”的關鍵技術突破,也包括“從10到100乃至千千萬萬”的産業化倍增與放大。隻有充分激發不同創新主體之所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引領,形成投入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靈活化的格局,才能在創新道路上不斷取得突破。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确,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民企在創新體系中應當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經驗表明,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經濟領域,民營企業取得了巨大成就。未來,如何将民營企業創新更多地向實體經濟、向制造業、向關鍵核心技術引導,釋放其中的巨大能量,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個課題。
時勢造英雄。我國正在不斷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這是一個國家意志與市場機制并重、戰略科技力量與多元創新主體兼容的高效能創新系統。“天下英才”将在未來不斷得到曆史性的平台和機遇,新時代一定會湧現出更多“英雄不問出處”的精彩故事。
作者:張懿
編輯:範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