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來曆及注意事項?農曆的七月十五這一天稱之為中元節,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關于中元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呢?中元節是怎麼由來的?又起源于何時?,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中元節的來曆及注意事項?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農曆的七月十五這一天稱之為中元節,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關于中元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呢?中元節是怎麼由來的?又起源于何時?
一、中元節的起源中元節又稱“七月節”為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七月半。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于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
二、中元節是個什麼樣的節日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就是我國的中元節,這個節日與其他節日相比多了一些恐怖的色彩,因為在民間人們又把中元節稱作是鬼節,少數地區也叫亡人節。
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等三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十月十五下元節也是寒食節,紀念古代先賢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是我國主祭祀的節日。它與寒食節、清明節合稱我國古代的三大鬼節。
三、中元節的曆史淵源中元節它的産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時祭,以及與之相關的祖靈崇拜。古時由于生産水平與認識水平有限,人們對于農事的豐收,常寄托于神靈的庇佑。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嘗”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并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從曆史文獻記載來看,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諸侯的事,然後自上而下影響到民間。起初,“秋嘗”的日期并不确定,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
四、中元節的傳統民俗中元節,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地官節,也是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它的産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複生之數。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幹農作物成熟,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幹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五、中元節的祭祀傳統中元節是我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節日的意義在于緬懷先人和已故親朋,傳達思念之情。因此,民間會在中元節,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人們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傳統。也有一些地方從七月初就開始祭祖的儀式,在夜裡将祖先接引回家中,供奉直到七月結束。
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六、中元節的文化傳承《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衆人,分别善惡,于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民間則多是在此節日懷念親人,并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
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逐漸将“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思想,基于這種思想和對先人的感情與責任使然,中元節勢必也會不斷得到延續和傳承。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