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甯德一市三區

甯德一市三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09:38:46

之前圍繞這四個區域的部分曆史沿革及地理資料進行了梳理,分别成文:

《“重裝南平”:從曆史沿革角度看南平市各區縣》

《“散裝三明”:從曆史沿革角度看三明市各區縣》

《福州十邑的曆史沿革及關系脈絡》

《由“溫麻縣”談起,甯德地區的曆史地理沿革》

初步讓自己的相關曆史地理知識獲得了一定積累。因此,本篇是在其基礎上覆蓋更廣的梳理及個人思考。

甯德一市三區(閩北閩東北區域)1

南平、三明、福州、甯德,前三區域在曆史發展過程中是随着福建地區的開發(主要是閩江水系的勾連交通作用,分别代表上遊和下遊)漸次展開,而甯德是在沿海平原開發完成後由沿海平原往更廣山地區域擴散的因素形成,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屬于福州地區(漸次開發,邊遠地區逐漸置縣),後期才獨立成府,所以和福州地區淵源關系較大。

在曆史發展過程中上述區域由于地理資源因素、要素變遷、人口遷移及交流等原因,形成了關系相對緊密的區域——與此對應,在閩南則形成了另一個以泉漳廈區域為核心、互相間在語言、文化、習俗上更緊密聯系的區域。這是福建省基于特定地理曆史人文因素形成的“兩個雙文化中心體系(閩東北、閩南) 若幹小區域文化(如興化、客家等)”現狀。

而為什麼會形成上述區域多樣化的特征呢?試着分析如下:

在漫長的農業社會時代,大規模的物質運輸往來,嚴重依賴水力為主的交通方式(運河就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而福建的山地丘陵地貌,制約了這方面交流的更廣普及,隻能在水系的上下遊間實現貨物和人員的交流往來。一旦涉及跨水系的往來,由于山脈阻隔,和中國其它地方的大平原相比,通行效率大大降低。漫長歲月裡這種阻隔所表現出來的一個典型代表就是方言的适用範圍小和複雜度——正因為交通不便阻礙了區域間的交流,不同的方言才沒有逐漸同化統一,所以福建和其它類似地貌的區域,呈現出方言之多之雜。由此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福建區域從大範圍來說政區相對穩定(兩大山系阻礙外界進入和交流)、但内部又呈現多樣化特征(各種山脈丘陵同時也約束了内部的廣泛交流)。

幸運的是福建處于沿海位置,随着農業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工商業趨勢,伴随海貿興起,打破了一部分桎梏,因此在農業社會中後期,福建自唐開始的大部分區域開發啟動,至宋元時期到達相對高峰。但一旦因經濟發展導緻人口增加後,又遇到平原不夠多,土地承載力有限的約束——明清時期福建區域無法承受更多人口,開啟了反過來對外移民的特定過程(除了遷移到國内其它區域,由于近海因素,甚至擴散到中國之外如東南亞等區域)。

所幸随着近現代工業革命及技術進步,首先交通上的最大約束伴随橋隧技術發展(現代公路、鐵路)和更多新的交通方式(航空、動車、高鐵)興起,逐漸打破了這種桎梏。其次現代工業的發展,提高了單位面積區域的産出,同時市場經濟的形成,經由社會分工形成的物質交換更加頻繁,提升了土地承載力上限。上述兩大因素,可以說是對福建區域的最大利好。之前存在數千年的由于地理自然資源條件約束福建區域發展的若幹特征,就此逐漸打破!

當這種交流更加頻繁後,首先表現出的就是語言上的原有方言逐漸被交流所需的統一語言(普通話)所替代——大家想想從90、00後開始的下一代、新一代,對方言的掌握是否逐漸弱化了?如果沒有特定因素幹涉加以保護,可以想象再過數十年,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千年以繼)的多方言特征,會否逐漸消失?

約束的打破,會帶來更多的變化,不局限于語言方面。比如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并不單單适用于福建區域,所以不是說就能躺在那裡很舒服地過日子了。這方面更多的思考,也是我關注和學習曆史地理知識的緣起:知史而明鑒。例如省内一個範例——泉州港在宋末及元到達巅峰,其為什麼能發展起來,後期又沒落了?除了偶然因素外,放在更宏觀背景下的曆史和地理因素去思考,就能明白部分道理(正如廣州港也曾經沒落過一段時間,但特定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具備更長遠和宏大的發展背景)。所以個人思考的其中一個方向:處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虹吸中心背景下,福建怎麼提升自己的競争力?

天時地利人和,前兩者沒得選擇,更多是适應,而後者才是能否突破的關鍵。在農業社會前兩者更多表現為氣候和自然地理資源,而現代社會的天時更多是技術進步所反映出的發展趨勢,地利則為區域比較優勢所代表的更多競争要素。唯獨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打破兩者約束的關鍵所在。

所以我們普通人學習曆史地理,更多目的不是為了考據需要,而是希望通過讀史以發現社會、區域發展的一些規律。由于自身成長的經曆,我對福建省内的了解和關注更集中于閩東北區域,接下來如有所得,繼續和大家分享、探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