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哪些關于元宵節的來曆

有哪些關于元宵節的來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19:29:42

元宵節可謂春節後的第一個正兒八經的節日。回想童年,有的吃、有的玩、有的看的元宵節确實給人增添了不少好感。即便上學的時候,過了元宵節就意味着寒假要結束了,新的學期就要開始了。但豐富多彩的活動确實又能在上學前又"瘋"一把。如今這個特殊時期,铿锵鑼鼓、漫天煙花是看不到了,相比從前節日是要少幾分氛圍,但其實我們的元宵節跟古人相比,早就遜色了不少。

最早的元宵節——元日祈谷

商周時期,祭祀是社會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内容,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與戰争是維系國家社會穩定的兩節必修課。尤其是在農業社會中,在特定的日子必然要祭祀上天和祖先,以表示不忘本,從而祈求天公作美,風調雨順,有個好的收成。最早的元宵節就是這麼來的。

有哪些關于元宵節的來曆(正月十五話元宵)1

古代的祭祀

《禮記·月令》中記載:"孟春,天子以元日祈谷于上帝"。這一天,天子向上天祭祀,以祈求豐收,這體現了農業社會最原始、最淳樸的願望。"元"除了"始、第一"的意思,還通"圓",有"美好"之意。元日就是正月裡第一個月圓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正月十五。

一年之計在于春,新一輪的農業活動也始于孟春。所以作為新年的開年大計,古人這個元宵節過得可一點都不含糊。雖說這一天的重點是祭祀,但這祭祀一點都不馬虎。

同樣是《禮記·月令》記載了祭祀的過程:

"天子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擇良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禦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反,執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皆禦,命曰'勞酒'。"

由此不難看出這個儀式的繁瑣。首先是祈天(祈谷于上帝),以表明敬意。然後就是天子親自載着耒耜農具,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一班朝中要臣親自耕耘藉田。農具在車上不是亂放的,要放在車右和禦者之間。耕田的順序和内容也是有講究的:天子推耜三下,三公推耜五下,卿、諸侯推耜九下。這就是藉田禮。完事之後呢,還有飨禮。就是天子在大寝殿舉行宴請這些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宴會也有專門的名字,叫"勞酒"。

有哪些關于元宵節的來曆(正月十五話元宵)2

周代的宴飲場景

可見,最早的元宵節還承擔着"開耕典禮"的作用。古代社會農業活動可是大頭,宣布春耕開始也是一項重要的儀式。這種活動一直持續到什麼時候呢?至少在漢代也是存在的。

《漢書·文帝紀》裡記載漢文帝二年春正月丁亥曾下诏書說:"夫農,天下之本也,其開藉田,朕親帥耕,以給宗廟粢盛。"漢文帝二年就是公元前178年,這一年的正月丁亥正是正月十五。

元宵節的燈火狂歡

與現在以"湯圓"代表元宵節不同,古代元宵節的代名詞其實是燈。這也是元宵節脫胎農事祭祀後的習俗之一。東漢明帝時規定上元夜不論士庶一律挂燈,燃燈禮佛。唐宋之後,随着文獻典籍的流傳,元宵觀燈的習俗逐漸鮮活起來。

有哪些關于元宵節的來曆(正月十五話元宵)3

古代元宵節中的女性

唐韋述《兩京記》曰:"正月十五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表面當時解除了夜禁,就是用來給大家看燈的。"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燈。"觀燈的場面十分熱鬧。到了宋代,觀燈的時間又延長了,增加了十七、十八日兩天,算起來一共五夜。

我們耍的龍燈其實宋代就有了,《夢粱錄》中說:"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可見當時的龍燈規制比現在大不少。

有哪些關于元宵節的來曆(正月十五話元宵)4

宮廷元宵節娛樂圖

還有一種燈,堪稱"燈王",那就是"鳌山"。《東京夢華錄》裡記載"至正月七日,人使朝辭出門,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面北悉以彩結山呇,上皆畫神仙故事。"可見這種"鳌山"燈,就是一種如鳌形的高山架,上面又挂着數百盞鳥獸、仙怪等花燈。這種等有多大呢?《大宋宣和遺事》中有明确記載:"自冬至日,下手架造鳌山高燈,長一十六丈,闊二百六十五步,中間有兩條鳌柱。"都能趕上一間大房子了。

這種燈一種存續到明代。《皇明通記》中說:"永樂十年正月元宵賜百官宴,聽臣民赴午門外,觀鳌山三日,自是歲以為常。"到了明代,鳌山燈也是備受民間的青睐。

有哪些關于元宵節的來曆(正月十五話元宵)5

明代畫卷中的鳌山燈

婦女能頂半邊天

還有一點不能不提的就是,元宵節這一天解放了婦女。我們知道,古代的大家閨秀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所以平時很少有機會出門"嗨"。但是元宵節這一天就不一樣了,官方解除了禁令和限制,許多習俗中出現了婦女的身影。

有哪些關于元宵節的來曆(正月十五話元宵)6

走出家門的青年男女

例如"走百病",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婦女們通過到處走來祈求消除百病。《荊楚歲時記》就記載:"燕城……夜……婦女衆遊。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凡有橋處,相牽以過。名走百病。"意思就是婦女們在夜晚成群結隊,有一個人在前面拿着香"開路",其他人跟着走。凡是有橋的地方必須從橋上走。

周用《走百病行》中"都城燈市春頭盛,大家小家同節令。姨姨老老領小姑,撺掇梳妝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盡歸塵土中。不然這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偏頭風。踏穿街頭雙繡履,勝飲醫方二鐘水。誰家老婦不出門,折足蹒跚曲房裡。今年走健如去年,更乞明年天有緣。蕲州艾葉一寸火,隻向他人肉上燃。"則描繪了當時走百病的盛況和婦女們的美好願景。

有哪些關于元宵節的來曆(正月十五話元宵)7

走百病

當然,走也不是幹走啥也不幹,除了看花燈之類的,這個過程中也摻雜着其他的習俗。比如"偷菜"。《廣州府志》卷十五《風俗》載:"(正月)十六夜完燈,婦女走百病,撷取園中生菜,曰采青"。

這一天晚上,婦女們憑借觀燈、走百病的機會去别人家的菜田裡偷菜,這個習俗叫"采青"。這并不是為了改善夥食、補貼家用,而是以此來讨個好彩頭、嫁給一位好夫婿。也正因如此,今人常說古代的青年男女,是拿元宵節當作情人節來過的。相比之下,皇帝們在這一天可就“慘”多了,祭祀、祈福、親耕和大宴群臣,這一套禮節走下來,真可謂是“累成狗”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兩廣一帶也有"天青青,月明明,玉兔引路去偷青;偷了青蔥人聰明,摘了生菜招财靈"的歌謠。這與台灣地區"偷蔥菜,嫁個好老公;偷挽菜,嫁個好女婿"的說法頗為相似。可見,海峽兩岸在文化上是同根同源的。

有哪些關于元宵節的來曆(正月十五話元宵)8

元宵節“采青”

此外,從唐代起,還有一種"迎紫姑"的習俗。傳說紫姑叫何媚,字麗卿,是一大戶人家娶來的小妾。由于貌美而遭到正房的妒忌,元宵節當晚慘遭正房的毒手。因為紫姑是在廁所裡的被害的,她就被封為了"廁神"。于是元宵節當晚,婦女們就用稻草、麻布等紮成紫姑模樣的布娃娃,并用香燭茶酒來祭請。

畢竟紫姑是神仙,迎紫姑便有了占蔔的功效。《荊楚歲時記》中記載:"風俗望日以楊柳插門,随楊柳枝所指而祭,其夕迎紫姑神以蔔。"就是說正月十五的白天要把楊柳枝插在門上,枝條所指之處設祭,晚上就能迎紫姑來占蔔了。

除了占蔔,紫姑還能庇佑養蠶紡織。《吳均集校注》中就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吳縣張成夜起,忽見一婦人立于宅東南角,謂成曰: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其上以祭我,當令蠶桑百倍。"

正月半就是正月十五,這則頗有神秘色彩的故事也說明了紫姑在本業上的功效——畢竟在男耕女織的農業社會,婦女的職責之一就是養蠶紡織。作為女性神的紫姑自然要在本職工作上發揮作用。

有哪些關于元宵節的來曆(正月十五話元宵)9

迎紫姑

時至今日,元宵節的習俗、裝扮已與古代相去甚遠。一方面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畢竟古代的燈、婦女的地位都不是現在可以相提并論的,加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繁瑣的節慶吸引不了人自然也會從簡。但另一方面,元宵節的傳統又在告訴我們,這個節日的濃濃内涵,蘊含着幾千年古人的歡樂與美好願望,這并不是各種口味的湯圓創新能夠替代的了的。以往的元宵節雖然簡,但也還有點節日的樣。

如今這個特殊時刻卻不在有節日的氣氛,特别是許多逆行者們舍小家為大家,投身沒有硝煙的戰場。元宵節也是團圓的日子,你們歸來才算團圓。在聊完了曆史過完了嘴瘾之後,還是希望國泰民安山河無恙,期待下一個元宵節能夠補上今年的遺憾。


參考資料:

1.韓梅:《元宵節起源新論》,《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

2.劉敏:《宋時元宵節中的女性民俗》,《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