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今年要給方言建檔,用錄音、影像留住祖先的聲音,目前正尋找發音人,要求土生土長,說的方言地道、正宗,陝北部分區縣已啟動實施。
陝西方言由關中話、陝北話、陝南話三部分構成。
陝北話多屬于西北官話與晉方言,部分地區受晉方言影響較大。
陝南話多屬于巴蜀方言(西南官話),亦有關中話、江淮官話、楚語、贛語、湘語的少量分布。
漢語方言分布圖
狹義的陝西話僅指關中話,關中方言又分為陝西西府方言(寶雞、鹹陽西部)和東府方言(西安、鹹陽大部、渭南、銅川)。
關中方言使用的人主要集中在關中一帶,地理東至晉西南臨汾和運城兩地區與關中毗鄰的數縣及豫西靈寶、盧氏兩縣,西達甯夏固原東南、甘肅平涼、慶陽和天水地區,南到陝南丹鳳、山陽一帶,北接陝北黃土高原甘泉、延長一線,正好與史稱的“關中”相吻合。輻射到甘肅、甯夏、河南、山西周邊省區,人口四千餘萬。
這種方言地理與關中曆史行政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關系。從西漢到北魏近八個世紀裡,關中與晉西南、豫西同屬司州,北宋又同為治所在京兆府長安城的永興路所轄,這三個地區方言之間的聯系可能是在這兩個時期漫長曆史中建立起來的;關中西部與甘肅東南、甯夏固原東南的聯系自宋代就開始了,元明兩代它們又同屬陝西行省。正是由于行政地理在千百年的曆史變遷中不斷趨于一體化,關中方言才沉澱出自己的個性。
關中話大緻分布圖
因為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在長安建都,曆時一千餘年,使得長安以及關中地區曾在相當長的時間内成為中國的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中國的文化、語言、文字,都是在此期間形成和創立的。關中方言至唐代達到鼎盛,上至皇帝、妃子、大臣,下到黎民百姓,乃至國外使節均說關中方言。
我們過去不曾知道關中方言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還以關中為農民說的話,比較土氣,生冷硬噌,難登大雅之堂。而實際上,在古代它是中國的官話,被稱為雅言,《詩經》《唐詩》要用古代的官話,也就是現在的關中方言來讀,才算是标準讀音。
古稱關西秦聲的關中方言,在古代之所以稱作雅言并做國語使用,除了王朝一統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語調發音還有高雅、文雅、風雅、清雅、幽雅等大雅脫俗之義,娓娓道來圓潤清麗,美妙悅耳,學說秦聲雅言成為附庸風雅之風尚。今人之雅言已失去關西秦聲之本色,秦腔高吼激越,言語粗犷奔放,說話習慣粗喉嚨大嗓門,但仍不失為中國語言文化中的重要一支特色語。
不僅如此,由倉颉造字,到秦始皇統一文字,通用李斯小篆,漢代演變成隸書,唐代演變成了楷書。陝西在中國語言文字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陝西關中方言中隻有四個聲調,但與普通話聲調有很明顯的對應關系。大部分字讀音符合聲調對照表。普通話發陰平(一聲調)的,陝西關中方言都念輕聲。普通話發陽平(二聲調)的,陝西關中方言仍讀陽平。普通話發上聲(三聲調)的,陝西關中方言發去聲。
普通話發去聲(四聲調)的,陝西關中方言發陰平。
在讀以元音或半元音為開頭的字時,有“η”(ng)做為聲母。如:愛,讀作“ηāi”安,讀作“ηan”正是因為陝西關中方言中沒有上聲,發音不需要拐彎,所以講起來酣暢淋漓,十分痛快。另外陝西關中方言會有拖長音的現象,聽起來比較流暢。
關中話
西府方言為周朝國語、雅言,至今仍保留有古老濃重的口音,如下(xià,西府方言讀hà)、重(zhòng,西府方言讀cheng)、坐(zuò,西府方言讀cuo)、小(xiǎo,西府方言讀suī,同碎)、白(bái,西府方言讀péi)、豬(zhū,西府方言讀zhi,同彘)、如(rú,西府方言讀rí)、去(qù,西府方言讀qi)、拿(ná西府方言讀lá)、色(sè,西府方言讀sěi))等。
兩個素不相識的寶雞人在外地相遇,一番介紹後發現對方竟與自己是老鄉,這一刻,想必他們要相擁而泣地說:“鄉黨啊,鄉黨!”這“鄉黨”一詞便由來已久。據寶雞市長嶺中學高級語文教師、高中語文教研組長李文利介紹,“鄉”和“黨”都是我國古代的民戶編制。《漢書》記載,“五家為鄰,五鄰為裡,四裡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換算可得,五百戶是黨,一萬兩千五百戶是鄉。“鄉黨”制度用來管理農民、授田征稅,這樣可以防止人口流動。兩千多年後,君主制度和農戶編制已經消失,但老百姓重鄉土人情的質樸卻伴着“鄉黨”的稱呼保留了下來。
岐山名吃臊子面中“臊子”一詞,也能在古漢語中尋得蹤迹。《水浒傳》第三回這樣寫道,“魯達坐下,道:‘奉着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見半點肥的在上面。’”
不僅是字詞,古漢語中的一些語法也沿用至今。李文利繼續介紹說,曾有不少學生問她,肉夾馍何不名為“馍夾肉”。她對此的解釋是,寶雞人說話愛用疊詞,因此過去稱餅為“馍馍”,稱烙餅為“烙馍”,而在省略了古漢語中表處所的介詞“于”字後,“肉夾于馍”便簡化成“肉夾馍”了。
白居易的《賣炭翁》開頭寫道:“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鬓蒼蒼十指黑。”後一句中的“色”字,如果按照普通話發音sè,便不能與“黑”字形成押韻,但如果以西府方言的發音sěi來讀,這一句便是對仗且又押韻的好詩。
同樣,杜甫《夢李白》中寫道:“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顔色。水深波浪闊,天使蛟龍得。”如果按照西府方言來發音,即“測”讀cěi,“黑”讀hěi,“色”讀sěi,“得”讀děi,全詩則完美押韻。
西府方言将“豬”字讀作zhǐ,這并非人們以為很土的讀音,而是古漢語中“彘”字的發音,西府話中這樣的讀法正是古音古韻的延續。《鴻門宴》一文就有“項王曰:‘賜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的記載。
正是有了這些不規則的發音,才讓西府方言在粗犷豪放之外,多了一分委婉綿延,也讓西府方言在曆經千年之後,多了一分神秘色彩。
以下是陝西關中方言中一些生活常用語(音譯,字不一定正确):
1.制搭—–這裡,這兒
2.卧搭—–那裡,哪兒
3.啊達—–哪裡?一般回答用:瓦(應該連讀woer),例如:你到啊達
4.啊個四(發四音)—–哪?哪個是?一般回答用:握四
5.夜兒個—–昨天
6.前兒個—–前天
7.後兒個—–後天
8.明兒個—–明天
9.年時個(和兒話音一樣)—–去年
10.諜活—–厲害
11.咥—–吃飯
12.适(發三聲)或—-急,匆忙
13.難場—–困難,不容易辦的
14.谝閑傳(pianhancuan)—–聊天,說話
15.紮勢—–擺架子,打腫臉充胖子,厲害
16.花攪—–開玩笑、惡作劇、取笑
17.婵合(canhuo)—–事情很合适,日子美滿、很舒服。
18.騷青—–熱情過分,讨好獻媚之嫌
19.瞀亂(mu二聲)—–不舒服、不适,思緒煩亂
20.罷列—–一般,還行、過得去
21.馬卡—–差勁
22.木囊—–行動遲緩、浪費時間的行為
23.細香、細法—–細緻、仔細節省。
24.撩(比較激動的說辭)咋列—–很好,很美,非常好
25.撲西來海—–邋遢、不整潔、不幹淨
26.跟前—–周圍、附近
27.麻達—–麻煩、問題
28.麻明兒—–混賬、不懂理
29.瓷馬二楞—–不機靈,遲鈍,走神
30.磕你馬刺(kelimaca)—–快點。英文:hurryup
31.畢咧—–完蛋了,指事态無可挽回。
32.噶達馬西—–亂七八糟
33.列遠—–一邊去,離遠點
34.都成慫咧—–都成什麼樣了啊?
35.成嘛咧—–程度形容詞,例如快成嘛咧,漂亮成嘛咧
36.餓賊—–不太文明的用語,表示很驚訝的感歎。
37.日踏了—–壞了,糟了
38.額—–人稱代詞,我
39.nia(也可以讀niai)—–人家
40.咱(ca)—–咱們
41.夥計—–一般指朋友、哥們
42.怪—-奇怪的
43.寺—–是
44.社—–說
45.博—–不,例如:“你博社咧”“博”就是“你别說了”“不”
46.災拐—–哈慫,壞蛋
47.錘子—–特指男人的生殖器或驚訝時的感歎詞,在女性面前禁說
48.辟—–滾,常和遠連用如:辟遠
49.糟怪—–撒謊
50.能歘(四聲)—–不文明用語,意思就是“能幹什麼”形容某人無能辦事不力
51.圪蹴(jiu)哈(hua)—–蹲下
52.讓人(rangren)—–損人,諷刺的意思
53.牆咯老—–牆角的意思
54.黑嘛古洞(黑嘛老鼠)—–表示在夜晚看不見東西
55.窩窩—–指過去的棉鞋
56.扯扯—–罵人的髒話
57.虧了人咧—–意思是很丢人
59.桑念(四聲,同日念,其實是“喪眼”的土話發音)—–意思是很丢人,所做的使人看不慣。例如:你就桑念得很!(你做的太不好了!)
60.叵煩—-不耐煩,糾結。
61.瓷馬楞登–意思是遲鈍(又說,瓷馬二楞)
62.瓜皮—罵人的髒話,意思是傻瓜的意思。
63.哈慫—壞人,淘氣的意思!
64.呆慫—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65.悶慫、瓜慫—笨蛋的意思。
66.言傳—–西安話(粘傳-發音),指說話的意思
67.批杆—–訓斥時使用,表示說了不該說的話
68.蕞(sui)—–小的樣子。
69.鄉黨(xiangdang)—–老鄉
70.冉(rán)—–甩不掉;黏糊。
71.捊(bao)—–撥動或攬收
72.慫管(songguan)—–懶得管。
73.尋(xing)—–找。
74.得是的(deisdi)—–陝西話中疑問句的發問方式是将疑問助詞“得是得”放在句末。
75.黠(ha)—–壞、狡詐、精。
76.瓷錘—-指一個人比較木讷,說話做事不靈活(例:把nia你個瓷錘)
77.牛球—-犟,不好惹(例:窩奏四個牛球)
78.休先兒—-丢了祖宗的臉了(例:咱(zai)得死休先兒咧
79.把作(應該是罷作,ba四聲)-難受,上不去下不來的感覺,沒辦法時的着急心理“我把作地很”
80.叫節-懸在空中,魚骨在喉的感覺。
81.倭也(wo二聲)—舒服、漂亮、滿意、整潔“握也死了”就是“舒服死了”
82.奇輕-驚奇,“多大的事兒,看把你奇輕滴。”
83.架本-特指廚房裡放熟菜的櫃子裡的架子
84.箅撐-蒸馍時在鍋裡放饅頭的架子,一般呈圓環面,下有三足撐着。
85.水水-特指吃餃子,小籠包子時用來蘸的調料水或辣子油。
86.電壺-暖水瓶,保溫瓶。
87.起子-上螺絲的工具,螺絲刀
88.Biangbiang面-面食的一種
89.笤帚-掃把,掃帚
90.鍁-鐵鍬
91.個蚤-跳蚤
92.挲—–頭的意思,“我的挲疼”即就是“我的頭疼”
93.打吾秋—蕩秋千
94.攆場—舊社會農民收麥時在地裡擴出一片地将麥放在上面讓曬幹,然後用石磙碾軋,使麥粒與稭稈分離
95.溝子(gouz)—–屁股。
96.垢圿(goujia)—–身上的污垢
97.挕(die)—–打
98.屋裡人(wulirin)—–已婚的人。
99.shǐjuě—–音失絕。訓斥人叫shǐjuě。
100.招識(zhaoshi)—–理會。
因為篇幅有限,不可能一一列舉,最重要的特征是,關中話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詞彙。
從“官話”至“土話”,陝西話雖已不再光鮮,但絕不應就此遺忘。翻開文學的卷本,拂去曆史的黃沙,細細品讀,不難發現,其中亦有幾個詞是那麼親切,甚至要用陝西話來讀,才能咂摸透其本質的意思。這是今人對古人在文學上的繼承,反過來說,又何嘗不是古人對今人在文化上的饋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