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生寫了幾篇報道中國全國、各省份和城市的GDP文章,不少網友在點評中提到:GDP隻是反應國内的生産狀況,包括了大量外資企業創造的,建議使用GNP(就是國民生産總值)。那GDP和GNI(GNP)有什麼區别呢?
實際上GNP(國民生産總值)這個概念已經被聯合國“抛棄”了,1993年後就用GNI這個指标取代了。GNI中文就是國民總收入,但本質上和GNP一緻,都是指一個國家所有的公民(在國内或國外)在一定時期内生産的最終商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
GNI和GDP的區别,就是前者屬于“屬人”原則,後者屬于“屬地”原則:在本國内的(不管是不是本國人,包括外企)創造的生産的全部最終産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就是GDP;反之,隻計算本國國民(也包括在在國外的自己國家國民)創造的生産的全部最終産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就是GNI(也叫GNP)。
GDP和GNI誰更能體現各國宏觀經濟呢?
已經知道了兩者的區别,那誰更能體現各國宏觀經濟呢?網友們,可自行發表自己的見解,畢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GDP更多體現生産法,GNI主要是體現收入法)。
但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IMF以及各個國家而言,更多是采用GDP這個概念,往往通報的各季度、各年份的GDP及其實際增速。而GNI(或GNP)往往隻是補充或者更多是學者在使用。從這個角度講或許GDP更能體現一國或地區的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是各國宏觀經濟核算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标。
中美日等國的GNI和GDP差距有多大呢?
下為南生整理自世界銀行提供的2017年包括中國、美國、歐盟、日本、德國、印度等國的GDP和GNI數據。
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各國GDP和GNI相比較總體差異不是很大。比如,印度、韓國和歐盟計劃是GDP和GNI完全一緻;中國、英國、美國他們的GDP和GNI的差距也就是1%左右;日本、法國、德國等就在3%左右了。
其中,日本GDP和GNI在前幾年的差距也低于3%,2017年略微擴大到3.5%。因此,在總體上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全球主要經濟體他們的GDP和GNI差距不大,所謂的國外“隐藏大量的GDP”隻是個“美妙的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