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越
很多平時睡眠不錯的人每次出差睡旅館都睡不好,中國人通常将這種現象稱之為“認床”,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現在那些四星以上的旅館床上設施都非常棒,甚至好過自家的床,為什麼還是睡不好呢?或者再多問一句,到底是床的哪個方面會讓人如此“認”呢?
科學家們相信,“認床”不單隻是不喜歡新床而已,而是代表了一種更加普遍的現象,心理學界稱之為“第一晚效應”(The First Night Effect)。從這個詞就可以看出,心理學家們不認為旅館的床是真正的原因,起碼不是唯一的原因。人們睡不好覺的真正原因是不适應陌生環境,而這種不适感往往隻在頭一天晚上才會表現出來,到了第二天晚上就自行消失了。
圖 | 視覺中國
美國科學家早在1966年就研究過這個問題,但當時的實驗技術有限,沒能得出任何可靠的結論。半個世紀之後,美國布朗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佐佐木柚香(Yuka Sasaki)博士和她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終于利用更為先進的儀器解開了這個謎團。
研究人員招募了35位平時睡眠正常的志願者,讓他們在實驗室這個陌生環境裡睡了幾覺。睡眠過程中,研究人員利用腦磁圖測量儀、結構性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和多頻道睡眠記錄儀等儀器設備對志願者的腦電波活動和相應的肌肉運動做了細緻的測量,并把重點放在了慢波活動(1〜4赫茲)的測量上,因為這一波長是目前已知的測量睡眠深度的最好指标,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指标。
結果顯示,在實驗室睡的第一個晚上,志願者的兩個腦半球表現出了截然相反的狀态。右半球的慢波指标正常,說明右半球順利地進入了深度睡眠狀态,但左半球的慢波活動卻要活躍得多,說明左半球沒有進入真正的深度睡眠。更有意思的是,這一現象在第二晚就消失了,這說明左半球才是“第一晚效應”的罪魁禍首。
研究人員将實驗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2016年4月21日出版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志上。作者認為,這個結果表明人類大腦在陌生環境下很可能像一部分鳥類和哺乳動物一樣,采取了左右腦交替睡眠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讓動物更好地躲避捕食者的夜間偷襲,對于那些自衛能力不足的動物,比如海豚來說尤為重要。大海中沒有障礙物,海豚平時隻能依靠自身的速度躲過鲨魚的攻擊,如果睡眠時海豚不能及時發現正在逼近的鲨魚,就會導緻滅頂之災。
人類的處境和海豚非常類似,我們的祖先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為了證明人類的這種換腦睡眠方式真的出于警戒的目的,科學家們還專門測量了志願者對于聲音刺激的反應。具體來說,研究人員在志願者睡眠時一直不停地播放某個低頻的聲音,每秒鐘響一次,讓志願者熟悉這個聲音,并在這個聲音中安然睡去。然後研究人員故意插播幾聲高頻的音節,果然發現活躍的左半球對這個異常的聲音産生了反應,不但腦電波出現異常,而且志願者本人也經常會因此而驚醒。但是志願者大腦的右半球則沒有反應,自始至終都處于深度睡眠的狀态。
為什麼是左腦而不是右腦醒着呢?研究人員沒有給出答案。事實上,這項研究針對每一位志願者隻進行了90分鐘的測量,說不定後半夜會換過來,讓左腦休息,右腦負責警戒,就像海豚所做的那樣。
這個案例再次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進化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人類雖然已經掌握了很多現代化的知識和工具,但本質上仍然隻是一種高級的裸猿而已,很多看似奇怪的行為都可以用進化論來解釋。
順着這個思路,我們可以想出一些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在出差時帶一個自己平時用習慣的枕頭,或者自己卧室裡經常使用的香水。總之,一定要通過各種方式讓自己打心眼裡相信這個旅館和自己的家一樣安全,隻有這樣才能讓大腦放松警惕,安然入眠。
大家都在看
讀書 | 我們為什麼會笑、會臉紅、會想接吻?
當拜金女遇上假富豪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系後台。
【詹姆斯·卡梅隆】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