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一 長度單位及換算1.長度單位
測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須首先規定它的單位。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etre)。物理量的單位都有國際通用的符号,國際單位制中,米的符号是m。
本圖拍自人教版物理教材
可分類如下:
2.單位換算
本圖拍自狀元手寫筆記
知識點二 刻度尺的認識及使用方法
1. 認識刻度尺
要做到“三看”(如圖):
(1) 看零刻線 溫馨提示:如零刻線已磨損應從其他清晰刻線量起。
(2) 看量程(測量範圍)。溫馨提示:如量程小于實際長度,則要移動刻度尺測量多次,這樣會産生較大的誤差。
(3) 看分度值。溫馨提示: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準确程度和測量結果的有效性。
注意:量程和分度值應從實際測量的要求出發進行選擇。
2.使用方法
(1)會“選”。不同的刻度尺其精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測量對象不同,所需的精确程度一般也不同。
(2)會“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測的物體,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所謂沿着,一是指放正不歪斜;二是要盡可能地貼近被測長度。零刻線磨損的應以其他某一刻線為零點,讀數時要注意減去“零點”前的數字。
(3)會“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不要斜視。
本圖片來自七彩課堂教學課件
(4)會“讀”。精确的測量需要估讀,指在讀數時,除準确讀出分度值的數字(準确值)外,還要
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計值)。
本圖片來自七彩課堂教學課件
(5)會“記”。記錄測量結果時,除了正确無誤地記下所讀出的數字外,還要标明單位,隻寫了數字未标明單位的記錄是沒有意義的。
強調:在測量長度時,刻度尺的分度值決定了測量結果的位數,而測量結果又反過來反映了刻度尺的屬性(即精确程度)。例如:某次測量結果是1.2345m,其中倒數第二位4所在單位是mm,說明該次測量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由此也就得出測量結果1.20cm和1.2cm的意義是不同的。若測量物體末端與某一刻度線對齊,需添0充當估計值。
本圖片來自網絡
知識點三 時間的測量1.時間的單位及換算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為秒(s)。比“秒”大的時間單位有“時(h)”“分(min)”,比“秒”小的時間單位有“毫秒(ms)”、“微秒(μs)”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為1h=60min;1min=60s;1s=1000ms; 1ms=1000μs;1d=24h=86400s
2.時間的測量
時間測量包括:時間間隔的測量和時刻的測量
時間的測量工具主要有:停表、手表、鐘表、日晷、沙漏等
本圖片來七彩課堂教學課件
3.機械停表的使用及讀數
a.認識機械停表
本圖片來自網絡
b.機械停表的使用使用前先上好發條,測量時用手握住停表,大拇指按下“開始/停止”按鈕,停表指針立即走動,計時開始;再次按下“開始/停止”按鈕,停表指針停止走動,指針指示出兩次按壓所處時刻經過的時間;測量完成,按動“複位”按鈕,秒釺和分針都彈回原點(零刻度處)。
c.機械停表的讀數所測時間超過0.5min時,0.5min的整數倍部分由小圓刻度盤内分針所指示的刻度讀出,不足0.5min的部分由大圓刻度盤中秒針所指示的刻度讀出,所測的總時間為兩針(分針和秒針)示數之和,即t=分針指示數(t1) 秒針指示數(t2)。
本圖片來自網絡
溫馨提示:停表讀數時一般不估讀,這是因為停表為機械表,其表針的運行是靠齒輪轉動的,指針不可能停在兩小格之間,一定停在刻度線上。
知識點四 測量值、真實值與誤差1.測量值 用測量儀器測定待測物理量所得到的數值。
2.真實值 任何一個物理量都有它的客觀大小,這個客觀大小稱為真實值。
3.誤差a.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這種偏差叫誤差。
b.成因:選用的測量工具、采用的測量方法及測量者.
c .減小辦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儀器;改進測量方法。
d.錯誤與誤差的區别:錯誤是由于操作時未遵守儀器使用規則或讀數時粗心造成的,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誤差隻能減小,不能消除,不可避免。
文中除标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别其來源,如有版權争議,請聯系本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