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加強質量管理和控制能力

如何加強質量管理和控制能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20:52:43

如何加強質量管理和控制能力(如何通過把控現場五要素)1

導讀

搞好生産過程質量管理控制,是消除制造不良品隐患源頭的根本。質量管理總原則是:流程(标準)管理,閉環管理,從一而終。有檢查,有落實,有跟蹤,有反饋,有結果,有始有終。

如何加強質量管理和控制能力(如何通過把控現場五要素)2

成功的放大鏡

“質量是幹出來的,不是檢出來的”

“質量是幹出來的,不是檢出來的”這是大家經常喊的,但現狀卻是:一旦出現了質量事故,大家第一印象都老實認為不是自己的事,而是品質管理部所管的事,出現一切質量問題都是品保的責任,都應該由品保部來負責處理與自己好像毫無任何關系。

如果出了質量事故,在處理事故時挂上本人就覺着不服氣,有一大部分幹部員工認為質量上有檢驗員把關與自己無關,都是幹計件,不良品相互見了也當沒看見,如果混過質檢員多幹多掙錢,如果管了自找麻煩;自檢互檢隻是口頭喊,地下該怎麼幹還是怎麼幹。

還有一部分員工認為:産品缺陷一點點、尺寸超差一點點沒問題,特采後仍然能入庫計造工資,甚至有的主管及操作者,因為檢驗員對質量卡的嚴一些就覺着是與自己過不去,就與檢驗員發生口角,搞得紅脖子漲臉。

事故發生在内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發生在外部則找品保;緻使質量隐患一再滋生,質量問題的一再發生;不能從根源上徹底根除;這樣一來全員的質量意識淡薄了,粗制濫造的工作壞習慣養起來了,自檢互檢能力的嚴重下降了。

以上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在目前工廠企業的質量管理過程中時有發生,那麼搞好産品質量從何處入手呢?應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入手。

如何加強質量管理和控制能力(如何通過把控現場五要素)3

深入談談這“五因素”

全面質量管理中講到:人員、機器、原料、方法、環境現場管理中,有五個方面是需要現場的各級主管注意的,也是工業制造企業管理中所講的五要素。

01:人員的因素

就是指在現場的所有人員,包括主管、生産一線員工、司機、搬運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現場中的人,車間各級主管首先應當了解自己的下屬員工。人是生産管理和質量管理中最大的難點,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論中讨論的重點,圍繞這“人”的因素,各種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點不一樣,那麼生産的進度,對待工作的态度,對産品質量的理解就不一樣。因此作為他們的領導者,就不能用同樣的态度或方法去領導所有人。應當在公平的前提下區别對待,對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們能“人盡其才”。發掘性格特點的優勢,削弱性格特點的劣勢,就是要能善于用人。

而如何提高生産效率,提高産品質量,首先要從現有的人員中去發掘,盡可能的發揮他們的特點,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的積極性。應經常對他們的腦海灌輸産品質量對企業和對本人的影響,讓他們認識到産品質量是企業的命脈,與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讓員工有了質量意識後,就要教育員工如何才能搞好産品質量。

産品質量的提高,依賴于整個生産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和細節工作質量的提高,因此質量管理必須對這種全過程的每個環節和細節都進行管理。由全體人員參加的管理,讓每個人都重視産品,都從自己的工作中去發現與産品質量有關的因素,并加以改進,産品質量就會不斷提高,質量管理必須由全體人員進行管理而不是那個部門的事情。

下道工序就是用戶,隻有下道工序對前道工序所生産的質量滿意了,工作才算做到家。産品質量取決于工作質量,工作質量取決于個人素質。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就是體現在更好地為下道工序服務的行動。

好的産品質量是生産出來的,一切以預防為主。如果不在各個環節找出産生不良的原因,不解決産生不良品的問題,不良品還是照樣還會産生。因此應把“事後把關”變為“事前控制積極預防”。

02:設備的因素

就是指生産中所使用的設備、工具、量具、工裝、模具等輔助生産用具。生産中,設備的是否正常運作,精度是否達到要求,量具是否準确,工裝設計是否合理,模具、工具是否良好都是影響生産進度與産品質量的因素。

一個企業的發展,除了人的素質要有提高外,公司内部的設備也很重要,也要不斷更新。為什麼呢?質量好的設備能提高生産效率,提高産品質量。所以說,工業化生産,設備是提升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的另一有力途徑。

03:物料的因素

是指所進的各種物料、配件、原料等生産用料。生産原料很關鍵,一般都有幾種材料配制而制成,當某一材料出現問題時,就會使整個産品材質出現問題,造成材質不合格。因此要求供應科:必須購買固定的、信得過合格的、有資質的供應商的材料;并應保證各種材料必須為合格品;進廠必須有供應商的自檢報告和進廠檢驗報告,合格後方可入庫使用。

所進各種配件、用具、用料也很關鍵,如不合格會直接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轉、使用壽命及設備的精度;從而影響産品質量。因此所購各種配件、用具、用料必須有專業人員認可簽字、品保檢驗簽字後入庫使用。

04:方法的因素

指生産過程中所需遵循的規章制度。它包括:工藝流程、工序過程控制指引,生産圖紙, 産品工序作業标準,檢驗标準,各種操作規程等。它們在這裡的作用是,能及時準确的反映産品的生産和産品質量的要求。嚴格按照規程作業,是保證産品質量和生産進度的唯一條件。

因此技術部在編寫時應及時、準确、詳細無誤;讓每道工序都有一套完整的可視化工藝标準、作業指導書、檢驗标準。讓每道工序操作工都知道要做什麼、如何做、做到什麼标準隻有這樣才能保證産品質量。

如何加強質量管理和控制能力(如何通過把控現場五要素)4

05:環境的因素

各級主管應組織确定和管理為達到産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環境。因為環境也會影響産品的質量,比如:工作場所窄小雜亂無章、照明黑暗、通道不暢、噪聲過大、粉塵過大等。

因此除設計、建立達到符合産品要求所需的工作環境外,還要做好5S管理、區域劃分定置管理等項工作。總之隻有使全員的質量意識、觀念重新得到改變,才能從根源上徹底根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再發生,産品質量才能穩定提高。

如何加強質量管理和控制能力(如何通過把控現場五要素)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