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洛陽紙貴的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文學家左思因為一篇賦寫得太好,引得衆多人争相傳閱手抄,一下子把當地的紙都買空了,不少人還跑到外地去買紙,這紙的價格就迅速漲了起來。但是,有人會問,自從蔡倫發明了更便宜的造紙方法,紙的價格再貴又能貴到哪去?那麼,我們就來看看,洛陽的紙究竟有多貴?
從西晉到而今一直說洛陽紙貴,怎麼好好的一張紙就貴了?價兒因何而漲,為何而貴,是紙鋪囤積居奇,還是紙作坊裁減了夥計,再就是紙漿的原料價格上調。唉,真實替古人擔憂,好在現在的工商局管不了西晉的店鋪。說起“洛陽紙貴”的起始緣由,得從《晉書·文苑·左思傳》裡的一句記載說起,這本書上說:“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您瞧,就這麼一句話,十來個字,就把當時紙張價格上漲的事說了幾千年。别煩,聽我往下說:既然,這本書名裡有“左思”這倆字兒,那麼洛陽的紙和價格無疑的與這位左爺有關。
話說西晉的太康年間,社會上出了位叫左思的文學家,說起此人,宋丹丹講話,那可是相當的有才,就是因為這位左爺寫的一本叫《三都賦》的書,受人歡迎,那歡迎的程度和銷量,可能不比而今的韓寒、王朔之流差多少。想必這位左思先生的版稅也沒少交。閑話不提,這本《三都賦》大賣之後,在京城洛陽是鋪天蓋地的流傳,什麼正版、盜版、手抄版,估計當時沒電腦,要是有的話,還得有電子版、網絡版、手機版啥的。這個版、那個版的一鬧騰,可了不得了,一下子這紙張的價碼是蹦着高兒的往上漲,快趕上當今的房價了。原來每刀千八百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三千文,就這,還得天不亮就得排隊、拿号才能買到。到後來紙張竟然銷售一空;還有好多的人騎馬、坐轎的跑到外地買紙,印刷、抄寫這篇千古名賦。
再說這位左思,打小起,他爹就看不慣他,一直看不起他:這生的什麼兒子啊,身材矮小不說,長的還呆頭傻腦的,整個一弱 智,仍街上都分不出窮、富來。最讓他爹生氣的是這小子說話還是個結巴。而人家左思可不管别人怎麼看自己個兒,打小發奮學習博覽群書。在左思眼裡,東漢的班固和張衡是他的偶像,對這二位崇拜的程度如“粉絲”一般。不為别的,就因為他看了這二位寫的《西都賦》和《兩京賦》,喜歡、崇拜的不得了。決心要像他們那樣也寫有一篇。據說為寫《三都賦》,他收集大量的曆史、地理、物産、風俗人情的資料。而且閉門謝客,苦寫不止。居然用了十年的工夫,把這《三都賦》寫成了!
書是寫成了,但是讓誰看誰都瞧不起他。最可氣的是大文學家陸機聽說後,可勁兒的挖苦,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過班固、張衡,太自不量力了!”這還不解氣,還給他弟弟陸雲說:“京城裡有位狂妄的家夥寫《三都賦》,我看他寫成的東西隻配給我用來蓋酒壇子!”此時的左思,既不氣也不惱,他找到了著名文學家張華。瞧人家張華逐字逐句讀了《三都賦》,反複閱讀真是越讀越喜歡,連連稱贊道文章寫的好!并鼓勵左思說:“那些世俗文人隻重名氣不重文章,他們的話是不值一提的”。
這張華可不是凡人,他是西晉的文壇領袖,在古代文學史上都有一号。據說,他所撰寫的《博物志》初為四百卷,晉武帝十分喜愛,然以其冗長,命縮為十卷,有《魏書·常景傳》中說“置于函中,暇日覽焉”。 不僅如此,左思還讓一位叫皇甫谧的過了眼。這位皇甫谧看了《三都賦》以後也給予了高度評價,還提筆序言。這可讓左思大為感動。名人序言、作注和推薦,這《三都賦》便在京城火了。就這樣,由賣書的火,到買紙的也火,造紙漿的也跟着冒眼兒,您說,這洛陽的紙還能不貴嗎。
你道這皇甫谧是何人,皇甫谧,字士安。生于公元215年,也就是東漢建安二十年,于公元282年,即西晉太康三年去世。他可是當時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聞名的大家。著有《針灸甲乙經》,還編撰了《曆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多部著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