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實習生 蔡紅梅 文圖
喝過的茶葉是什麼垃圾?用壞的熒光燈管是什麼垃圾?
随着垃圾分類工作在我市的逐步試點,如何分類垃圾,已經成為很多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可是,一些真真正正出現在生活中的垃圾,往往比網傳的垃圾更加“棘手”,讓人不易分辨。為了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學到的垃圾分類知識在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今天(26日)下午,由重慶市生态環境宣傳教育中心攜手沙坪壩區樹人小學,為該校六年級的學生們帶來了六個遊戲,孩子們通過玩遊戲、掙印章,就能輕松學會垃圾分類。
樹人小學朱其英書記表示,希望孩子們通過輕松愉快的遊戲,牢牢記住垃圾分類的主要原因,養成一生的好習慣,為保護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地球,作出一分努力。
骰子落在哪裡,就要快速讀出對應的是什麼垃圾。
擲骰子
猜猜動物腸子是什麼垃圾
活動一共有六個,分别是垃圾分類飛行棋地面版和桌面版、河道清理大作戰、垃圾分類大灌籃、垃圾分類七巧闆和垃圾分類飛镖。
地面的飛行棋四周站着四組同學,分别對應的是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第一個同學向上抛擲骰子後,根據落地後顯示的點數,走出一定的步數,步數對應的,是一些垃圾的名字。
“破陶土花盆是什麼垃圾?”擲完骰子後,六年級一班的一位同學站到了這個垃圾的上面。
“應該是其他垃圾。”
“正确。”
繼續擲骰子,問題又來了,“動物腸子是什麼垃圾?”想了半天,站在一旁的家長志願者也加入了遊戲分析起來,“動物腸子容易臭,應該是易腐垃圾吧?”
“沒錯,經過處理,它還能變成滋養植物的肥料呢。”經過一輪答題,很多家長也跟着漲了知識。
擲飛镖扔垃圾
我說你猜
擲飛镖把垃圾丢到“垃圾桶”
擲飛镖也能學會垃圾分類。
活動現場,根據垃圾的不同制作的飛镖擺放在桌子上,根據飛镖頭上寫的垃圾名稱,學生對垃圾進行了分類。
蘋果皮、吃飯用過的擦嘴紙、塑料水杯、廢舊電器、打印機墨盒、易拉罐……
咋一看,不難,再仔細一看,其實很考驗學生的思維,以煙蒂來說,這類垃圾既不屬于有害垃圾更不屬于可回收垃圾,它被歸屬于其他垃圾。
在現場,記者還注意到,很多垃圾都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如雞骨頭、剩飯菜、尿不濕、水銀溫度計等等。
六年級二班的一位同學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妹妹打破了一根水銀溫度計,媽媽準備把水銀溫度計丢到生活垃圾的塑料袋裡扔掉,但學了垃圾分類後,他主動參與了溫度計的處理,通過專用的垃圾袋收集,将其投遞到專門的“有害垃圾桶”,“要是就這樣丢出去,肯定會污染環境的。”
遊戲的玩耍其實并不簡單
四色七巧闆
玩的不光是速度還有分類
活動現場,垃圾分類為主題的七巧闆吸引了很多同學的目光。
記者看到,這些七巧闆主體顔色與垃圾分類的四種顔色一緻,分别為藍色的可回收垃圾、紅色有害垃圾、灰色的其他垃圾、綠色的易腐垃圾。
每個對應主題的七巧闆上,又有七種不同的垃圾模塊,活動前,家長志願者會讓參與活動的學生快速記憶下這些七巧闆上的内容,相鄰兩塊的顔色,很快,28塊七巧闆被打亂。
參與活動的學生站在桌子旁,“開始!”一聲令下,學生迅速地在28塊七巧闆内尋找出對應自己應該拼湊的模塊垃圾内容,比如其他垃圾就要找到衛生紙、雞毛、尿不濕、樹葉、陶罐等,“要是找錯了一塊,這七巧闆可就拼湊不起了。”
原來,這七巧闆看似都由七塊組成,但每一個模塊都不一樣,哪一塊找錯了,七巧闆都拼不起。
是什麼垃圾就扔到什麼桶裡
新聞鍊接:
玩遊戲的真正目的
是要養成一生受益的習慣和能力
當地球上的垃圾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們生存家園的時候,作為地球的參與者,我們無法再置身事外。
朱其英書記認為,這樣一組六個不同的遊戲,帶給孩子們的,是體驗、也是記憶,“他會牢牢記住,垃圾分類的意義,如何垃圾分類。”
現場,一位參與活動的家長志願者代表劉女士告訴記者,作為全職家庭主婦,家裡的垃圾分類其實也搞得比較早,但往往遇到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垃圾,就會顯得比較棘手,比如家裡不要的破家具、沙發、孩子的玩具、破碗等等,參與了孩子學校的這項活動,對自己而言,也增長了不少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