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把劇“養肥了”,放到一起看。在節約時間的同時,也能一口氣把想看的劇,看得痛快淋漓,免受“追更”的焦急心理。
昨晚連看了4集《山河月明》,這部劇大概給了我3個最直觀的感受:
其一,時間線混亂,因此造成的漏洞不少。
比如劇中顯示建文帝朱允炆已經好幾歲了,但是四叔朱棣還沒有成婚,曆史上,在朱棣和徐達長女結婚之後的第二年,朱允炆才出生。
另外,朱棣跟随徐達出征時,多次和李文忠相見,但是李文忠居然不認識朱棣,奇哉怪也。作為朱元璋的親外甥,也是太子朱标和朱棣他們的大表哥,年紀太小的皇子如果說因為李文忠常年領兵在外不認識的話,還情有可原,但是不認識朱棣,實在是說不過去。
其二,蒙古“白月光”的戲份實在是有點過多了。
真實的曆史上,朱棣和徐皇後是青梅竹馬,感情很深,朱棣的前七個孩子,全都是徐皇後所生,編劇想增加戲劇沖突,來加入了一個“蒙古白月光”,稍稍可以理解。
但是,在已經進行了大量删減的前提下,這位白月光的戲份,還是俨然一副女主角的樣子。
事事都有她,處處都能起到關鍵的作用。
其三、老演員們的“戲”,還是好。
就像開播前期待的那樣,從小看着陳寶國、王繪春、張光北們的電視劇長大的我,當第一眼看到《山河月明》的演員表時,這部劇就已經決定要追了。
既然老戲骨們的表現依然出色,那麼不妨把目前劇中的10位老戲骨們放在一起,看看到底誰才是“優中之優”“王者之中的王者”。
TOP10、王勁松(飾 劉伯溫)
在這個位置,寫下這個名字,我知道,是要被“噴”的。
因為在王勁松老師的演藝生涯中,塑造出了“楊金水”、“王蒲臣”、“林耀東”、“言侯爺”等無數的經典角色,此次出演明初的著名“智囊”劉基,這個人物屬性和之前《軍師聯盟》中的荀彧有些類似,所以應該問題不大。
可最大的問題就是,王勁松老師的戲份,實在是太、太、太少了。
王勁松老師飾演的劉基第一次露面時,是太子朱标去找他,面對太子心中的疑惑,劉基直言不諱:“現在的中書省,就是一口大棺材。”縱然王勁松老師全力以赴,可區區幾句台詞,怎麼才能彰顯出王老師精湛的演技?
還得看劉基和“黑衣宰相”姚廣孝的這場戲。
由于當時的劉伯溫年紀已經很大了(他比朱元璋大17歲,比姚廣孝大24歲),老态盡顯,再加上身體狀況一般,面部表情很少,所以在劉基這個角色上,王勁松老師顯然把重點放在了眼睛上。
當姚廣孝承認鐵铉是他帶來京都的時候,晚年一向求穩的劉伯溫急了,他一下子将姚廣孝的茶水潑在了地上,并且伴随着表情,眼中精光四射:“你是大師,應該為民祈福,祈求國泰民安啊,天下現在才太平了幾年啊,不要再生事端了!”
一個年邁的軍師形象,就這麼鮮活了起來。
王勁松老師最吃虧的地方,就是戲份太少的問題。
TOP9、王輝(飾 李文忠)
和王勁松老師一樣,王輝的戲份也不算多。
看得出來,王輝的體格,是比較健壯的,因為在他的整個少年時代,都是和籃球作伴,并且還當過一陣體育老師,當他經不住哥們的“慫恿”,考上了北京人藝的時候,才終于下定決心走上表演這條路。
因為外形硬朗,表情剛毅,于是在1999年播出的經典曆史劇《雍正王朝》中,王輝飾演了“文武雙全”的十三阿哥胤祥,就此一炮而紅。但是,十年後的《大秦帝國》裡,他卻演了一個和十三阿哥截然相反的角色——公子卬,魏惠王的弟弟。
在《山河月明》中,李文忠這個角色,出場的次數不算少,但時間都不長,大多數的時間裡,都是身着戎裝,隻有第8集後半段的時候,回到了南京的他才換上了常服。
在身着戎裝的時間段内,王輝大部分時候的表現都中規中矩,雖然同為“開國六公爵”之一,但是李文忠是把對徐達的恭謹和敬服寫在了臉上的。在回到南京和兒子的對話中,李文忠心思之缜密,俨然一副高段位的模樣。
但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硬傷”,讓我隻能把王輝放在第九名的位置上:此時的李文忠隻有三十多歲,王輝的扮相(和自身年齡偏大有關)有點過于滄桑了。
TOP8、何晟銘(飾 朱标)
可能和這份榜單中的其他人比起來,何晟銘的年紀略有些年輕(47歲),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他對于這次飾演的朱标,一定是下了大功夫的。
《山河月明》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其一、圍繞着“老朱家”展開的人物關系家庭、煙火氣息濃郁;
其二、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兼顧。
太子朱标這個角色在劇中起到的作用,是串聯各方的軸心,在他身上,以上提到的兩點,尤為明顯。和朱元璋在一起時,朱标看朱元璋的眼神,更多的是父親的情感,而非帝王,所以何晟銘在處理起和朱元璋的對話時,很多時候都像是普通父子之間的閑聊。
他對于朱元璋有頂撞,有敬服,也有父子親情的溫暖。
同樣的,何晟銘飾演的朱标,在看到自己的弟弟朱棣和朱柏的時候,眼神馬上就換了,變為了大哥對于弟弟們的“寵溺”。
當然,這隻是朱标溫情脈脈的一面。
當朱棣獨自跑到魏國公府去退婚之後,朱标打了朱棣整整五十鞭子,此時的他,将哥哥對弟弟的疼愛深藏心底,而是将自己,還有朱棣,都看成是必須為帝國擔負起必要責任的皇子,宿命使然。
有一場戲,是朱标乘坐轎攆,當時的他,氣度雍容,舉手投足之間,儲君的風範盡顯。從人物的多面性來考量的話,何晟銘飾演的朱标是本劇中最不好演繹的角色之一。
難度高,完成度不錯,因此何晟銘應該在這個榜單中占有一席之地。
TOP7、張光北(飾 王保保)
近幾年由于力捧自己的女兒,老戲骨張光北還是受到了不少觀衆的奚落。
其實對于演員來說,什麼都是虛的,隻有一件東西才是最實在的,那就是“業務能力”,并且基于業務能力來塑造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才是立足之道。
張光北除了94版《三國演義》中的呂布,以及《亮劍》中的楚雲飛以外,近十幾年參演的作品數量雖說不少,但确實沒什麼能記住的。
這次,他飾演了元末名将、“天下奇男子”王保保。
又名擴廓帖木兒。
以往張光北飾演的角色,包括最經典的呂布和楚雲飛在内,都是屬于“猛将”的範疇,張光北本就“孔武有力”的外表,讓他飾演起這樣的角色來,可信度很高。
那麼本次挑戰的“王保保”呢?
于軍事上,王保保是元朝末年,蒙古不可多得的名将,堪稱是文武雙全,但是在政治上,他卻隻能算是水準一般,而《山河月明》中的王保保,顯然已馬上進入隐退狀态。因為在1376之後,就再也找不到任何關于他的記錄,而這一年,朱棣16歲。
正是劇中即将成婚的年紀。
張光北飾演的王保保,整體看下來突出一個穩字,目前還沒有特别高光的時刻,但基本上塑造出了元末一代名将的風範。
當他對乃兒不花說自己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能和大明戰神徐達坐在一張桌子上痛飲暢談的時候,我一度以為這是貼上了胡子的楚雲飛。
TOP6、王繪春(飾 姚廣孝)
“黑衣宰相”姚廣孝,是明初一個頗為傳奇的人物,正是在他的“唆使”之下,朱棣才真正下定了發動“靖難之役”的決心。
王繪春以往飾演的角色中,大多是昏庸的帝王角色,比如《東周列國▪春秋篇》中的周幽王,以及《大秦帝國》中的齊湣王田地,但真正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雍正王朝》裡的八王爺。
腹黑,機謀,是姚廣孝的“底色”。
王繪春演繹的姚廣孝,對于真實曆史來說,還是比較吻合的。
先是姚廣孝初登場時,他帶着假扮的小沙彌鐵铉出現,後者目的明顯,是要為鳳陽百姓伸冤,而在姚廣孝的眼裡,鐵铉是他來南京攪動風雲的棋子。
他将自己深沉的心思,藏在内心裡,藏在笑容裡,隻有劉伯溫,才能一眼看穿他的心思,可姚廣孝顯然不在乎,他向來執着。
王繪春飾演的姚廣孝,多了一點陽光,少了一絲陰郁。
不過一個好的陰謀家,總是不會把喜怒哀樂寫在自己的臉上,在他的心中,天地四方,王侯将相,都不過是他棋盤上大大小小的一顆棋子。
TOP5、王慶祥(飾 李善長)
李善長曾一度是明初朝堂之上的“執牛耳者”。
他曾被明太祖朱元璋稱之為明代的蕭何,這樣的稱贊,顯然分量是足夠的,也充分地肯定了李善長的能力。但是李善長有一個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在看似溫和寬厚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顆善妒和嚴苛之心,不能容人。
所以這個人物,和王慶祥之前飾演的胡宗憲,是完全不一樣的。
胡宗憲上有天子、嚴嵩和以徐階為首的清流,下面對的是江浙這個全國最為富裕的地區,外有倭寇,他承擔的責任,太多太多。
可他終究沒有走到權力的核心層,而李善長則處于這個位置。
王慶祥賦予了李善長機謀智者的形象,卻并無半分宰執的驕奢,提拔和任用胡惟庸,是出于鞏固圈層利益的考量,記得在他向胡惟庸道喜的那場戲中,胡惟庸恭謹的向他一揖到底,并表示唯他馬首是瞻。
可李善長先是愣住,通過表情看得出來,此時在他的腦海裡,站在他面前的,不再是胡惟庸,而是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些許的神遊天外之後,他馬上回過神來,馬上嚴厲地糾正胡惟庸說道:“天上隻有一片雲,那就是陛下!”
對于王慶祥來說,這樣的發揮隻能算是中規中矩,所以第五的位置比較合适。
TOP4、王姬(飾 馬皇後)
之前咱們提到過,《山河月明》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這部劇試圖将“老朱家”父子、母子、夫妻、兄弟之間的對話和關系處理,顯得盡量生活化和富有煙火氣息。
這個側重點是我比較贊同的,原因有二:
其一,朱元璋自幼家境貧寒,布衣起家,很多時候往往不拘繁文禮節。
其二,朱元璋的“小家庭”觀念很重。
王姬飾演的馬皇後,就是這個劇集特點最大的“受益者”。
畢業于北京人民劇院的她,早在1994年就憑借着《北京人在紐約》獲得了中國電視金鷹節的最佳女演員獎,其自身的演技,早已無需證明。但是必須要承認的是,生活化的場景和台詞,讓王姬飾演的馬皇後“如虎添翼”。
很多人說王姬飾演的,根本不像是一個皇後。這點我完全不能贊同,同樣都是皇後,武則天和慈禧能是一樣的嗎?
馬皇後出生于富裕人家,後來投靠養父郭子興,在朱元璋的隊伍一點點壯大的時候,馬皇後的後勤保障工作,可以說是非常不錯,她還曾親自上陣,組織婦女為前線将士織布、縫補衣服。
她不是成長于深宮内院的那種貴族女子,而是和朱元璋以及徐達、常遇春等人共同經曆了戰火的洗禮。王姬大量的戲份,都是和朱元璋、朱标的對手戲,一個是“丈夫”,一個是“兒子”,一家三口在一起的畫面,溫馨味暖。
TOP3、張豐毅(飾 徐達)
提到老一輩的著名“硬漢演員”,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張豐毅。
他飾演的徐達,得分成三方面來看。
第一,家庭。
戰功赫赫的武将中,有懼内的人,并不新鮮,但是像徐達這樣“懼女兒”的,比不是很常見。第一集中,徐達帶着兒子和二女兒偷偷躲在柴房吃燒鵝,大女兒推門而入,隻見兒子和二女兒趕緊站到一旁,他這個老父親也怔在原地。
一個十足“悲苦”的老父親形象。
第二,面聖。
因為和朱元璋是發小,又是戰功最大的,所以徐達私下裡和朱元璋說起話來,顯得随意很多,并且當着“老嫂子(馬皇後)”的面,更是敢于揭發朱元璋年少時的糗事。
“劉财主家的女兒”那一場戲,差點讓人笑得喘不過氣來。
第三,戰場。
回到戰場之上,徐達徹底變了一副面孔,他不再是那個害怕女兒(也因為愛)的老父親,不再是和大哥朱元璋開着玩笑的小兄弟,而是一位殺伐決斷、耳提面命的前線主帥。
張豐毅飾演的徐達,其角色的完成度之高,以及角色的立體豐富,都讓我看到了曆史劇中難得的“溫度”,一場關于人性和人文主義的思考。
TOP2、杜源(飾 胡惟庸)
先别急,我知道把杜源放在第二名的位置上,肯定會有很大的争議。
我是被他的一場短短的戲打動的。
就是那場李善長和胡惟庸在長廊裡對話的那場戲:
胡惟庸小心翼翼的聆聽着李善長的分析,肩部微彎,顯示出兩人地位的高低,聽完之後,他馬上微微颔首,并謹慎的說出自己的意見。
到這裡,還算不得最出彩的發揮。
李善長說要向胡惟庸道喜了,胡惟庸馬上意識到李善長話裡的意思,但仍不敢相信:“不是劉基,可陛下明明在敲打我淮西的文武啊?”李善長的一席話,讓他徹底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陛下要敲打的,是我淮西的武将,那自然先要褒揚我淮西的文官了。”
此時,胡惟庸的心裡是暗喜。
但是面對李善長,他不能過多的将這種情緒表達在臉上,而是一臉不敢相信的表情,慢慢的,雙手微微顫抖着退後了幾步,沖着李善長一揖到底,終于克制的笑了出來,然而聲音卻轉為略帶哽咽:“老相國的提攜之恩,惟庸沒齒難忘,從今以後,惟庸惟老相國馬首是瞻”。
杜源的這場戲,是我認為本劇中最精彩的表演。
TOP1、陳寶國(飾 朱元璋)
陳寶國在影視劇中出演的帝王形象,不僅多,而且幾乎個個經典,比如他近乎封神的老道士嘉靖,以及“寇可往,我亦可往”的漢武大帝。
但是如此生活化的帝王形象,還是第一遭。
在《山河月明》中,陳寶國飾演的朱元璋,是演技擔當一般的存在,他在每一場戲中的表情和台詞,都如教科書一般經典。
比如和太子朱标在一起時,俨然一個慈父的形象,和馬皇後在一起時,就像一對普通的老夫妻,再比如和徐達在一起時,又時時流露出對往事的回憶,以及偶爾露出的小孩心性,到了朝堂之上,他又是氣場威嚴的帝王。
飾演一個曆史存在的真實人物,尤其是帝王這種極為複雜的人物形象,劇本固然重要,但是演員的演繹,以及對“火候”的掌控,才是最考驗演員功底的。
陳寶國在該劇中飾演的朱元璋,作為一個演員來說,是可以得到滿分的。
寫在最後:
其實老實說,這部《山河月明》,沒有達到很多人的預期,就像在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樣,這部劇存在着不少的“硬傷”,但是一衆老演員,使得我實在不舍棄劇。
因為能湊齊這樣陣容的電視劇,是看一部,就少一部了。
希望《山河月明》能後續發力,重新将觀衆再重新拉回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