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民間喪葬風俗

民間喪葬風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9 04:21:12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疾病、意外或壽命終結等因素,都會使人們感受到死亡的恐懼。既然從已經知道生命總會終結,還不如開開心心的過好每一天。

自古以來人們就特别重視喪葬習俗,可以說從原始社會時期開始,就已經出現了喪葬意識。

到了西周時期,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喪葬制度。“五禮”中的兇禮就是葬禮,不僅包括喪葬禮儀,而且還蘊含了與葬禮有關的禮節。

“兇禮”包含所謂的喪禮﹑荒禮﹑吊禮﹑禬禮﹑恤禮等五項,每一項都有嚴格的禮儀制度。

民間喪葬風俗(民間喪事文化吊喪)1

據《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兇禮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兇劄,以吊禮哀禍災,以禬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

所謂“喪禮”,是指與自己有關系的人,去世之後按照名分服喪的禮節。傳統的喪葬祭祀禮儀,可為分為喪禮即死者臨終,一直到下葬之前的一系列儀式;

第二種則為葬禮,指的是下葬過程中的各種禮節;而第三種則是祭禮,主要是指下葬之後所舉行的儀式。

很顯然吊喪與奔喪,都包涵在“喪禮”之中,但是二者又有本質區别,學習一下别鬧笑話。

民間喪葬風俗(民間喪事文化吊喪)2

第一、二者含義和人物主體不同

首先說“吊喪”,吊喪指的是得知死者去世的消息之後,前去喪家祭奠死者。

比如,自己的親朋好友去世了,一旦接到消息之後就會去參加葬禮,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吊喪。吊喪主要分為兩種形式,去逝者靈堂吊唁或去參加追悼會。

而“奔喪”則與“吊喪”有本質區别,奔喪就是某個親屬去世後,由于自己沒有在當地,所以當接到消息之後,從外地趕回去參加或料理親屬喪事。

“奔喪”是漢族喪禮儀式之一,主要是指奔喪者在外地,得到消息後趕回奔喪兵服喪。嚴格意義上來講,“吊喪”的對象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家中的某位親屬

而“奔喪”,首先從對象上來看必須是親屬。并且奔喪回家的人往往久居外地,在得知家中親屬過世之後,趕回去料理後事。

民間喪葬風俗(民間喪事文化吊喪)3

第二、“吊喪”和“奔喪”的講究和忌諱

據《禮記·曲禮上》記載:“知生者吊,知死者傷。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傷;知死而不知生,傷而不吊。”。

簡而言之,“吊喪”的限制比較小,如果與死者家屬有交情,那麼就可以先去參加憑吊、慰問。

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如果與死者本人有交情,那麼就應該前去哀悼死者;如果隻是單純地認識死者,也就是說和家屬無交情,那麼隻哀悼不用慰問。

而一旦涉及到“奔喪”,那麼就說明死者與自己有親屬關系。相比較于“吊喪”而言,奔喪的講究、說道、忌諱更多。

民間喪葬風俗(民間喪事文化吊喪)4

按照農村地區的習俗來看,如果因為殘病、臨産、生育等原因,在接到消息之後不能奔喪的,可以往死者家裡郵寄東西,這樣也可以表示奔喪。

較為明顯的例子,就是古代官員家屬去世,比如,如遇父母大喪須辭掉職務奔喪。除非是一些關鍵職位上的重臣,可以在皇帝許可下不奔喪。

但是在封建社會不奔父母喪,屬于大不孝的行為。比如,大将軍吳起因貪戀權位,母喪不顧導緻曾子惱火,遂與其絕交。

民間喪葬風俗(民間喪事文化吊喪)5

第三、二者的規矩大為不同

無論是“吊喪”還是“奔喪”, 都是一件既嚴肅又莊重的事情。尤其是吊喪,由于需要去靈堂祭拜。

所以每個人都會懷着無比沉痛的心情,在這種情況下就更應該保持肅穆的神情。尤其是和死者有交情的人,更應該表現出沉痛的哀悼之情。

而“奔喪”的人,一般都是家屬,所以應該懂得回敬吊喪客人的禮數。尤其是對于前來吊喪的長輩而言,更應該要以大禮回敬。

比如,比較傳統的大禮就是磕頭,當吊喪的客人對死者三鞠躬之後,家屬應該對客人三叩首,如果是平輩或晚輩則不需要磕頭。

民間喪葬風俗(民間喪事文化吊喪)6

結 語

人們在面對死亡時,都會有十分懼怕的心理,但是随着葬禮或喪禮逐漸完善,人們開始意識到死亡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所以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往往都會以理事之。

吊喪和奔喪就是喪禮中的重要環節,隻有了解二者的不同特點,才不會在參加葬禮時失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