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駕駛方式,另外在拉力賽中也是一項常用的技術。現在很多業餘車手也想嘗試漂移,追求刺激雖然沒毛病,但我還是要提醒大家,危險運動,不要輕易嘗試哦!
車輛發生漂移的原理是:後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當然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了),這時隻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就會産生漂移。
漂移的完美完成有一個前提—保持前輪的抓地力。
令後輪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2.任何情況下使後輪與地面間有正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高)
3.行駛中減小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力
這三項裡面隻要滿足一項就夠;
實際上1,2都是減小摩擦系數的方法,将它們分開,是因為應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輪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正壓力減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壓力。這兩項要同時滿足才行。
實際操作裡面,拉手刹就一定同時滿足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産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刹之後打方向
2. 轉彎中拉手刹
3. 直路行駛中猛踩刹車後打方向
4. 轉彎中猛踩刹車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于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并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轉移(後輪重量轉移到前輪上),是最少傷車的方法。
1,2隻用于前驅車和拉力比賽用的四驅車,而且可免則免,除非你不怕弄壞車。
注意1和2,3和4分開,是因為車的運動路線會有很大的不同。
重要說明:漂移過彎和普通過彎一樣,都有速度極限,而且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最多隻可能比普通過彎高一點,在硬地上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比普通過彎還低!
至于最終能不能甩尾,跟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系數、車的速度、刹車力度、油門大小、前輪角度大小、車重分配、輪距軸距、懸挂軟硬等多個因素有關。
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車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難些;行車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駕駛第一條就是不要開快車哦);
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駕駛的師傅就叫我打方向盤不要太快哦);輪距軸距越小、車身越高,重量轉移越厲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車!);前懸挂系統的防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刹産生漂移的,那麼當車旋轉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後,就應該放開手刹了。
要讓車輪滑動距離長,就應盡量減小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力;要讓車輪少滑動,就應盡量增大摩擦力。
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說過,一個是讓車輪太快或太慢地轉動,一個是減小車輪與地面間正壓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讓車輪太慢轉動的方法即是踩腳刹或者拉手刹了(再強調一次:腳刹是作用于四個車輪,手刹是作用于後輪的。不管是否有手刹作用于其他車輪的車,我所知道的有手刹的賽車全都是我所說的情況)
而如果想車輪長距離側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驅動輪高速空轉,必須要裝有LSD的、功率足夠大的車才可以這樣做。
車分為前驅、後驅、四驅,沒有驅動力的車輪是不可能高速空轉的。
那麼前驅車的後輪就不能做長距離的側滑,如果驅動輪(即是前輪)高速空轉,側滑比後輪多,漂移角度就減小,所以前驅車是不能做長距離漂移的。
四驅的車很顯然是可以的。後驅車呢?後驅車前輪沒有驅動力,但前輪可以向車身滑動的方向擺一個角度,所以後驅車也可以作長距離漂移。
調整車身姿勢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輪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别是對于後驅車
2.調節油門、刹車,令車有加速或減速的趨勢,就産生重量轉移,通過重量轉移控制車頭向外滑更多還是車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刹再次産生轉向過度。
注意:2中,後驅車(或動力分配比趨向于後驅的四驅車)加油所産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為後輪轉速太高而減小摩擦力,車尾向外滑得更多。
漂移的出彎:
出彎的時候就應該結束漂移了,結束方法與漂移過程中減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樣。
對于前驅車:
1.加油使車頭向外滑動(因為除了漂移産生的時候,前驅車基本上是轉向不足的)
2.通過前輪向外擺修正車頭角度
3.也可以前輪向外擺之後放一點油門。
對于四驅車:
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則不一定奏效。
對于後驅車:
最主要的是2。視具體情況而定,車的重量分配、驅動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狀況等多種因素都有影響。
注意整個漂移過程中(包括産生、中途、結束)車身都是在向外滑的;
所以準備出彎的時候不要把車頭指向路外側,而是應該指向内一點,讓車滑到路最外側時橫向速度剛好為零,這就是完美的出彎。
開不同的車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适應過程,了解車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适應過程。不管是想學習還是自己上手,第一要義一定是量力而行,做好萬全的安全準備才能上手哦。
(注: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