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金針菇底部種植方法

金針菇底部種植方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9 16:18:44

金針菇底部種植方法?目前各地普遍采用的金針菇常規栽培法,雖然一年可收3茬菇,但培養料生物轉化率最高隻達100%,每次生育期長達95天,一年隻能循環3個栽培周期,且第三茬菇的菇柄短而粗,易開傘蓋,商品質量差,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金針菇底部種植方法?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金針菇底部種植方法(渭南的農民朋友這些知識很有用-金針菇新法栽培效果好)1

金針菇底部種植方法

目前各地普遍采用的金針菇常規栽培法,雖然一年可收3茬菇,但培養料生物轉化率最高隻達100%,每次生育期長達95天,一年隻能循環3個栽培周期,且第三茬菇的菇柄短而粗,易開傘蓋,商品質量差。

根據金針菇生長特點配制一次性培養料的栽培新技術,不但生物轉化率高達193%,栽培周期縮短40天,而且金針菇株數增多、菇柄增高,提高經濟效益80%左右。惠農學堂總結的技術要點如下:

自制培料取棉籽殼84%、麥麸14%、石膏1%、磷酸二氫鉀0.2%、硫酸鎂0.25%、多菌靈0.55%,混合均勻後按照1:1.3的料水比加水拌勻,即成培養料。

填料消毒将培養料裝入廣口瓶袋中,填料時一定要做到松緊适度才能有效避免後期瓶、袋周身出菇的現象。裝填好後,将瓶、袋口封緊,放入常溫鍋中消毒,在100℃的高溫下蒸煮8~10小時。

适溫栽培待徹底冷卻後,在接種室或接種箱内的酒精燈火焰下,用接種鏟把菌種塊從菌種瓶中挖出移入栽培瓶、袋内,然後放入培養室進行菌絲培養。培養室溫度必須控制在22℃~26℃,嚴禁低溫下拉長培養期,以避免菌絲沒發滿就出菇,影響産量和質量。

精心管理菌絲長滿後應及時搬入菇場,打開瓶、袋進行搔菌,刺激出菇。當菌蕾形成後就要搞好再生管理,以促使菇蕾密度增大,然後套袋或蓋報紙,讓瓶、袋内形成高濃度二氧化碳小氣候,以利于金針菇的生長。

菇長至4~5厘米高時,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栽培場地濕度應保持在80%~90%,溫度保持在8℃~14℃,并用草簾或黑塑料布在培養場地罩光,光線強度以正常視力能模糊看清5号漢字為宜。菇長至15~20厘米高時即可采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