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看《甄嬛傳》,我個人特别喜歡果郡王,這麼一個風度翩翩、多才多藝的王爺,誰又不愛呢?果郡王下線的時候,我還傷心了許久。
後來重溫《甄嬛傳》,我才發現果郡王一點都不值得被同情,他不得善終也是情有可原的。
在劇中,甄嬛、浣碧、葉瀾依、孟靜娴4個女人同時喜歡果郡王,為何還不得善終? 想了想應該是以下幾個原因導緻的。
1 挑戰皇權果郡王是先帝最寵愛的妃子之子,這讓剛經曆了九子奪嫡而上位的皇帝對他處處提防。得虧果郡王不願參與朝廷紛争,隻想做一個逍遙自在的閑散王爺。
但皇帝生性多疑,他還是怕自己的十七弟會與他反目成仇,也有心無心地減少他作為皇室宗親的權利。
果郡王愛上的不是别人,是自己的親嫂子。放在普通家庭,這種關系就已經很難讓人接受了,更何況是在聲名顯赫、萬人矚目的皇家。
果郡王無視皇權、我行我素,将甄嬛的小像放在自己貼身的荷包裡,借探望太後的機會一次次與甄嬛親訴衷腸,更是在甄嬛帶發修行時多次私會。
這些行為簡直是在拿生命開玩笑,他一味地自我感動式付出,為他最終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很多年過去,果郡王與甄嬛的事情沒有敗露,免去了很多風波。
在果郡王受到皇帝的囑托,去往前線鎮守邊疆時,在每一封發回的家書中,都寫着“熹貴妃安”,這被皇帝抓到了把柄,自己的弟弟一直念着的人是自己的妻子,這種事情發生在誰的身上都忍不了的吧?
果郡王這種做法,實實在在是挑戰了皇權,于是皇帝賜了毒酒,還讓甄嬛親自去送他最後一程。
2功高蓋主皇帝的年紀已經不小了,也沒了征戰沙場的魄力,于是上前線這種苦差事給了果郡王。
皇上本意是一舉兩得,想除掉果郡王,也想平息邊疆戰事,于是欽點果郡王去守衛邊疆。
其實,皇上的真實想法很簡單,就是想看到果郡王戰死沙場,有去無回。
結果果郡王不負衆望、功成名就,帶回一個又一個好消息,大臣百姓都重新認識了這個不起眼的閑散王爺,果郡王的功高蓋主讓皇帝感到了“恐慌”。
畢竟皇帝年事已高,加上自身上位的經曆,他害怕十七弟也會走他的老路,于是他決定先下手為強,暗中尋找果郡王的過錯。
功高蓋主并不是一件好事,想想當年的年羹堯,能有多輝煌最後的下場就能有多慘,因此,果郡王當初做一個閑散王爺也是非常正确的選擇。
有了功績的果郡王受到了皇帝的“嫉妒”,皇帝總會明賞暗罰,想盡辦法找他的過錯。
正好,果郡王發現了果郡王的不對勁,皇上層層試探,果郡王屢屢中招,于是下手處死果郡王,果真應了一句老話“自古皇家多薄情”。
3 甄嬛果郡王本是一個多情的人,甄嬛入宮也徹底地改變了果郡王的命運。
那年除夕夜,果郡王在倚梅園看到甄嬛的小像,輕輕地把它放入自己囊中。
當聽到甄嬛“願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的詩句後,他瞬間被甄嬛的才情深深吸引住了,讓他覺得自己找到了知音,心中對甄嬛的好感度直線上升。
随着二人一同經曆了種種事情,兩人之間也互生情愫,隻不過礙于二人的身份,一直沒有明确地說出口。
一個是皇帝的弟弟,一個是皇帝後妃,果郡王明知甄嬛是皇上的女人,還依然在私底下和她接觸,放在現代社會這種關系也是會被人譴責的,更何況是在舊社會,而且這種關系還發生在皇宮内院之間?
都說朋友妻不可欺,從原本的關系來看,甄嬛可是果郡王的皇嫂啊!
果郡王與甄嬛的私情直接害死了他,皇上讓甄嬛和他單獨見面,那時候果郡王的心裡已經有了預感。
他了解皇帝的性情,知道這應該是生死訣别,于是趁甄嬛不備,偷偷地換下了毒酒,以死救下甄嬛。
因為他知道,在這種時刻,就算甄嬛喝下了那杯毒酒,以皇上的性格也不會給他和孩子好下場。
4 鋒芒畢露同樣是生于皇家的孩子,果郡王的相貌與才華都不比皇上差,但他知道生于皇室很多事情身不由己。
皇室的孩子,要麼經曆血雨腥風、獨占鳌頭,成為高高在上的孤家寡人;要麼選擇碌碌無為、混吃等死,做一個無心紛争的閑散王爺。
不過果郡王還是年輕啊,雖然知道自己不能頻頻出頭,但還是遮掩不了自己的鋒芒。
在溫宜公主的生日宴上,甄嬛被曹貴人設計跳驚鴻舞,果郡王吹笛助興,不知道的人定會誇贊二人的郎才女貌。
還有一次皇上帶後宮嫔妃到圓明園遊玩,果郡王擡手一箭射中了正在空中飛翔的鴿子,随即獲得了衆人的齊聲稱贊,無形中搶了皇上的風頭。
果郡王被皇帝派去邊疆,本想着戰場刀劍無眼,指不定果郡王就此喪命,正好解除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但果郡王到邊疆後治軍有方,不僅獲得邊關将士的愛戴,還帶領将士們獲得了勝利。他深得人心,威名遠揚,皇帝更是如坐針氈,看到了果郡王的才能,害怕他奪去自己的江山。
果郡王沒有掩蓋住自己的鋒芒,最後也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被4個女人同時喜歡的果郡王,為何不得善終?大家覺得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十一中秋節,我們在民和七裡寺花海等你哦!
,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