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每日電訊綜合整理自@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抖音、央視新聞微信公衆号、央視軍事微信公衆号、共青團中央微信公衆号等
整理:宗函婷
今天是5月22日
一年前的這一天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
兩位院士與世長辭
化為天空中耀眼的雙星
“一稻濟天下 肝膽照衆生”
“我會永遠記得
是兩位爺爺讓我們醫食無憂”
“素未謀面 卻深受其恩 深深懷念”
“雖然知道人都會死
但我總是下意識覺得
那些偉大的人,都是應該永生的!”
……
今天,全網都在懷念兩位
“一生擇一事,一事濟衆生”的老人
就像網友們說的那樣
“隻要我們記得,他們就從未離開”
“我感覺他一直在!”
給袁老理發18年,曹小平的店裡
還挂着老人最喜歡的照片
這間不到10平方米的街邊理發店緊鄰着
袁隆平生前工作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離袁老的住所隻需步行兩三分鐘
袁老經常還沒到店面
就開始喊:“小曹,小曹!”
曹小平就趕緊出來迎接他
她覺得袁老一點架子都沒有
還很幽默風趣
青年袁隆平
每次理完發,袁老都神采飛揚
常常說自己年輕了10歲
高興起來還會飙英語誇贊一番
知道曹小平不懂英語
袁老還會用中文翻譯給她聽
2020年8月26日
袁老90歲生日前一天
他特意穿上新衣服來理發
曹小平誇贊袁老的新衣服
卻發現他沒有以前那麼精神了
臉略有些浮腫
“我是腫了還是胖了?”袁老問她
“是胖了!胖了好些。”曹小平回答
這次理完發,袁老“保守”了一點
隻說自己年輕了5歲
2020年11月30日
工作人員推着輪椅送袁老來理發
頭發理完,臨走之前
他和曹小平約定
“下個頭,就是一個月以後”
但那之後不久
曹小平聽說,袁老摔傷住院了
“我一直想着等他回來就能剪成了
一直到最後都沒剪成……”
他們之間這小小的約定
成了曹小平心裡永遠的遺憾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唱着一曲《歌唱祖國》去往醫院
袁老沒能如約再去找曹小平理發
但在關乎國人飯碗的大事上
袁隆平卻從未失約
1952年,在西南農學院讀書的袁隆平(後排左四)參與選拔并通過層層考核,被拟招為空軍飛行員,此為同學們當時拍攝的歡送合影。後來,因為前方戰事好轉,所有參軍大學生被退回。袁先生便将他翺翔天際的“參軍報國夢”轉化為紮根地頭的“禾下乘涼夢”,一夢便是一生。
上世紀90年代
美國經濟學家布朗
提出“無人能養活中國人”的觀點
袁隆平給他的答案是:
“我們中國人自己養活中國人!”
袁老傾其一生
兌現了這個硬氣的承諾
年近九旬仍堅持去試驗田“打卡”
90歲生日當天,他頂着新發型
許下一個生日願望:
希望第三代雜交水稻
雙季畝産3000斤早日實現
這個願望在同年11月2日實現
當天,在湖南衡南縣
雙季稻畝産實現了
“1500公斤高産攻關”的目标
超世界紀錄
得知這個消息
袁老高興得像個孩子
袁老說過“要做一粒好種子”
在袁老離開的這一年裡
後繼者播撒也澆灌着一粒粒良種
袁隆平生前牽挂的稻田
迎來了一個個好消息
今年5月6日
海南三亞崖州區(壩頭)
南繁公共試驗基地迎來早稻測産
平均畝産為910公斤
下半年晚稻平均畝産590公斤
就能實現袁隆平院士提出的
雙季稻平均畝産1500公斤目标
好好種田,也好好吃飯的中國人
距離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
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永遠留下那雙關節變形的妙手
那雙被患者吻過的醫者之手
活到99歲,治病78載
主刀和參與近16000多例肝膽疾病手術
救治20000多名患者
把中國的肝癌手術成功率
從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
這一串串驚人的數字
在吳孟超身上留下了具體的痕迹——
由于長期握手術刀和止血鉗
他的右手食指微微變形
食指和中指的第一節
形成一個小小的“V”形
到了晚年
他平時簽字手會微微顫抖
但一拿起手術刀
卻穩得仿佛換了一個人
吳孟超身邊的護士長
曾經這樣描述吳老的手
“他的手就像長了眼睛一樣
滿腹腔都是血
吳老的手一伸進去一摸
這根血管一掐,血就止住了。”
這是一雙溫暖的醫者之手
他用這雙手
焐熱聽診器再給患者檢查
也用這雙手幫他們把衣服拉好
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有一次,吳孟超查完房準備離開時
一位病人突然拉住他
起身吻了一下吳老的雙手
吳孟超當即轉身
抱着病人的頭
在他臉頰上輕輕回吻了一下
這也是一雙停不下來的手
2018年8月31日
吳孟超院士96歲生日當天
他依然拿着手術刀
在手術室的方寸之地
挽救着患者的生命
有人記錄過他和護士之間
這樣一段對話:
“明天有什麼手術?有沒有我的?”
“休息休息吧。”
“排吧!怎麼搞的一個都沒排。
你去找一個。”
直到97歲才退休的吳孟超說過: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術台上”
今年1月20日
吳孟超院士和相濡以沫的夫人
婦産科專家吳佩煜教授
一同被安葬在上海福壽園東園
——風荷園
陵園中,除了二老的紀念銅像
和兩方小小的石碑
還有一尊小型雕塑
正是吳孟超那雙關節變形
卻依然穩持手術鉗的手
“我不過就是一個吳孟超嘛”
“您不隻是一個吳孟超”
82歲那年
吳孟超接了一個特殊的病人
那名患者長了個籃球大的腫瘤
要做切除手術,難度極高
患者去過多家大醫院,都被拒收了
有人勸吳孟超也别做這個手術
“你現在可是肝髒外科界的泰鬥
萬一出了事,名譽就毀了。”
吳孟超留下了一句經典的回答:
“我名譽算什麼?
我不過是一個吳孟超嘛。”
“我看重的不是創造奇迹
而是救治生命
醫生要用自己的責任心
幫助一個個病人渡過難關”
吳孟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他同樣用這樣的标準去要求學生
“用最好的技術、最科學的方法
最便宜的藥械、最簡單有效的手段
治好病人的病。”
這是吳孟超心目中“有本事醫生”的标準
為了培養這樣有本事的醫生
吳孟超對自己的學生“兇”的不得了
“幾乎每個學生都挨過吳老的訓斥
但大家心裡都清楚,這是一種敦促。”
吳孟超的一位學生說,
“老師罵誰最多就是對誰最好
罵得最多說明期待最多。
現在同學裡最出色的幾個
正是當年被吳老罵得最多的幾個。”
如今
吳孟超培養的260多名
博士、碩士研究生
已成為我國肝髒外科的中堅力量
在今年年初的安葬儀式上
吳孟超的學生沈鋒紅着眼眶
和老師進行了一場隔空對話
“吳老,我們建立了
肝内膽管癌的個體化分期标準
取得國際領先的遠期療效
同時,建立了肝癌術後
複發防治新技術方案……”
他聲音顫抖
說出的卻都是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吳孟超院士辭世一年後
有網友留下了這樣深情的感言:
“吳老,您不隻是一個吳孟超
您留下了一雙手 一把刀
留下了醫者仁心的定義
評判好醫生的最高指标”
聞到稻花香就想到袁先生
看見白大褂便思念起吳老
他們是我們該追的星
他們是我們永念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