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詩少年遊晏幾道賞析

古詩少年遊晏幾道賞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04:00:12

​教科書式品鑒詩詞,唐詩宋詞品鑒的第399首古詩詞

古詩少年遊晏幾道賞析(古詩詞賞析漁歌子)1

古詩少年遊晏幾道賞析(古詩詞賞析漁歌子)2

古詩少年遊晏幾道賞析(古詩詞賞析漁歌子)3

《漁歌子》張志和

古詩少年遊晏幾道賞析(古詩詞賞析漁歌子)4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古詩少年遊晏幾道賞析(古詩詞賞析漁歌子)4

古詞今譯: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鳜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着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着回家。

古詩少年遊晏幾道賞析(古詩詞賞析漁歌子)6

注釋解說:

(1)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3)白鹭:一種白色的水鳥。(4)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魚:俗稱“花魚”、“桂魚”。扁平、口大、鱗細、黃綠色,味道鮮美。(5)箬笠:用竹篾、箬葉編的鬥笠。(6)蓑衣:用草或棕麻編織的雨衣。

古詩少年遊晏幾道賞析(古詩詞賞析漁歌子)6

品鑒鑒賞: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吳興區境内的西苕溪上,從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邊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鄰莫幹山,風景很優美。張志和這首詞描繪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鄉的可愛。

白鹭就是平常人們叫做鹭鸶的那種水鳥。遠遠望去,它的外形有點象白鶴,腿和脖子特别長,便于在水中尋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飛”,它們在西塞山前,展翅飛翔,使這個魚米之鄉更顯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間,桃花盛開,天氣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幾場春雨,河水就會上漲,于是逆水而上的魚群便多起來了。作者沒有簡單地說春汛到來,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魚肥”來描寫,這就更能勾起讀者的想象,使人們似乎看見了兩岸盛開的、紅豔豔的桃花;河水陡漲時,江南特有的鳜魚不時躍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魚”是一種味道特别鮮美的淡水魚,嘴大鱗細,顔色呈黃褐色。春汛來了,漁夫當然不會閑着,他們也忙碌開了。“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都是他們。”歸”,回家。“不須歸”,是說也不須回家了。從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細雨裡欣賞春天水面的景物,讀者便可以體會到漁夫在捕魚時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說他曾将《漁歌子》畫成圖畫。确實,這首詞是富于畫意的。蒼岩,白鹭,鮮豔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鳜魚,青色的鬥笠,綠色的蓑衣,色彩鮮明,構思巧妙,意境優美,使讀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

這首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适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鹭,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甯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古詩少年遊晏幾道賞析(古詩詞賞析漁歌子)6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九月,顔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谒,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鳜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

古詩少年遊晏幾道賞析(古詩詞賞析漁歌子)6

作者簡介:

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号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诏、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後有感于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迹江湖。唐肅宗曾賜給他奴、婢各一,稱“漁童”和“樵青”,張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

編輯:小孤鹜;感謝你每天都“在看”

古詩少年遊晏幾道賞析(古詩詞賞析漁歌子)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