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這個概念包含的範圍很大,根據解釋:文字是人類用表意符号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現代文字多是記錄語言的工具,人類往往先有口頭的語言後産生書面的文字,很多小語種,有語言但沒有文字。
整個人類曆史上出現過衆多文字形式,出現又消亡。如:古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字、美洲的瑪雅文字和早期的漢字。由此看來,在世界範圍内出現過很多次國家的統一與分裂,文字也跟随某個國家或者種族的興衰,而出現普及或者消亡。我們這裡專門聊一下中國曆史上一次重大的漢字的統一事件。具體說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了“書同文”的政策,本次探讨的也是這次文字統一前後,文字的巨大差異。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為統一文字創造條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起了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統一天下後,秦王嬴政改稱為“皇帝”,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号的君主,故而也稱為“始皇帝”。
統一之後,秦始皇頒布了多條律法,以穩固國家的統治,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改币制”等;
這:“書同文” 就是統一天下的文字。将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的文字統一為小篆。
漢字統一前,各諸侯國漢字的形态
漢字在統一前是各不相同的,可以說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字系統。統一前有“秦國文字”,“六國文字”兩大體系,根據地域差異還有細分。還有中山,越等小國文字。“六國文字”是指:韓、趙、魏、楚、燕、齊這六個國家。而秦國文字非常接近西周和春秋的金文,後世稱為“籀文”或者“大篆”,也是比較系統的文字。
由于西周末年,各地諸侯各自為政,個人認為各諸侯國為了擺脫中央天子的影響,就在基礎文字上開始可以做的和周朝不一樣。所以秦國統一天下前諸侯國各自為政,不但在經濟制度上,連諸侯國各自的文字也是,各國的文字結構,書寫風格都有很大的差異。并且由于文字的傳播,書寫文字的方式是鑄、刻、寫等等方式。文字書寫的載體也從青銅,擴展到陶器,石頭,貨币,簡牍等。
根據王國維《戰國時秦用文字籀文六國用古文說》的說法還分為以下五大體系:有齊系、燕系、楚系、晉系、楚系、秦系文字。這麼多的文字體系,各自文字創作書寫的思路也不同,那個時期的文字是混亂的,和統一後的文字絕對是有着很大的變化。
漢字統一的意義,連綿不斷的民族文化
整個人類曆史上出現過衆多文字形式,出現又消亡。如:古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字、美洲的瑪雅文這些文字漸漸地湮滅在時間的流沙中。
中國漢字,是現今世界僅存的象形文字,雖然我們民族衆多,地域廣闊,造成了方言發音各個不同,然而自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千年傳承,中華民族千年的曆史,也沉澱在文字中代代相傳。這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無價之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