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是家喻戶曉的唐詩選本,小編今天要分享其中的10首如畫一般的五言絕句,清麗絕美,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秋夜寄邱員外》
唐代: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在深秋的夜晚,我散着步,秋日天氣,寒涼起霜。我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睡吧?
沒有強烈的言語,隻有從容淡淡地叙述,在如霜的秋日夜晚,還有友人記挂着你,景美 ,情更悠。
把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小洲上,日暮時分,新的愁緒又湧上了客子的心頭。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那清澈,月亮和人相親相近。
羁旅夜泊,日暮添愁,宇宙廣袤甯靜,明月伴人更親。這首小詩具有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送靈澈上人》
唐代: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蒼翠的叢林掩映着竹林寺,遠遠傳來黃昏的鐘鳴聲。身背着鬥笠在夕陽的映照下,正獨自沿着青山走向遠方。
精美如畫,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但這幀畫不僅以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而且以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盡。
《怨情》
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颦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美人卷起珠簾,坐在深閨中,皺着眉頭。隻見她臉上淚痕斑斑,不知她心裡究竟恨的是誰?
這是一幅深閨女子傷懷圖,有人評價此詩:有《詩經·國風》的特點。語言平淺簡易,情态纏綿凄涼,含蓄蘊藉,言短意長。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迹,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詩人隻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虛無缥缈,遠離塵世的孤清之美。
《行宮》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曾經富麗堂皇的古行宮已是一片荒涼冷落,宮中豔麗的花兒在寂寞寥落中開放。幸存的幾個滿頭白發的宮女,閑坐無事隻能談論着玄宗轶事。
這20個字如一幅畫,将古舊行宮現狀鋪陳開來。
《春怨》
唐代:金昌緒
打起黃莺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我敲打樹枝趕走了樹上的黃莺,不讓它在樹枝上不停鳴叫。它的叫聲會驚破我的好夢,不能到遼西與戍守邊關的親人相見。
這是一幅生活畫面,在春光如此可愛之時,女主人公卻懊惱黃莺的啼叫,五言絕句妙在以小見大,語短意長,這首詩正是如此。
《鹿柴》
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幽靜的山谷裡看不見人,隻聽到人說話的聲音。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聽筝》
唐代:李端
鳴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金粟軸的古筝發出優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盡了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了琴弦。
這首小詩輕捷灑脫,寥寥數語,就在讀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線條流暢,動态鮮明的舞台人物速寫圖。
《尋隐者不遇》
唐代: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了山中。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可山中雲霧缭繞,不知他行蹤。
這首詩似乎不着一色,白描無華,是淡妝而非濃抹。色彩鮮明,濃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雲,這青與白,這松與雲,它的形象與色調恰和雲山深處的隐者身份相符。
來源:古典文學與詩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