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不是請客吃飯,七夕也不是你以為的情人節……
明天就是中國傳統七夕節,但是不得不提醒大家:
七夕不是情人節。
将七夕當情人節來過,估計連牛郎織女都會很不解。
七夕節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宋代。
在古代,七夕節是靓女們的專屬節日,但是卻不是情人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牛公牛婆日、巧夕等。
傳說中,每年七月七的夜晚,織女與牛郎會在鵲橋相會,所以七夕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
這個隻能說有部分因素,但也不完全正确。
據載,七夕主要是乞巧、許願的節日,相當于是一個女子大型祈福節日。
許的什麼願呢?
乞巧,顧名思義,定是和手作達人有關。
在古代,織作是女子必備技能包之一。
舊時,待字閨中的女兒家,無不希望自己心靈手巧,就好像現在的女孩子都希望自己膚白貌美大長腿一樣。
在傳說中,織女正是巧星。
因此,古代女子在七夕這一天會向心靈手巧的織女星祈願,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具智慧,擁有更多巧藝。
而結婚的女子,通常會求子。
那些有孩子的婦女,則乞求孩子聰慧。
總之在這一天,姑娘們穿針鬥巧做手工、拜織女、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
頂多會向訴說心願,祈禱姻緣等,但并不會像牛郎織女一樣實際去相會情人。
那說起來,作為盛于宋朝的傳統節日,宋時女子如何“乞巧”呢?
據《東京夢華錄》載:北宋時,每至七夕,“貴家多結彩樓于庭,謂之‘乞巧樓’。鋪陳磨喝樂、花瓜、酒炙、筆硯、針線,或兒童裁詩,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謂之‘乞巧’。
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内,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夢粱錄》載,南宋時,“富貴之家,于高樓危榭,安排筵會,以賞節序,又于廣庭中設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鬥列拜,次乞巧于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銀小盒兒盛之,次早觀其網絲圓正,名曰‘得巧’。”
從宋人的記載,我們可以得知,在那個經濟富足、文化開放、生活品質極高的曆史時期,宋朝姑娘的乞巧是非常具有儀式感的。
七夕之夜,姑娘們會在自家的院子裡,或者是樓台上,擺滿各種蘊含巧妙匠心的物件。
擺上紫檀或黃花梨制的香案,擺上琳琅滿目的酒果。
沐浴着晚風,領略着汴梁城的盛世繁華,向着滿天繁星列拜,對着月亮引線穿針,這即是“乞巧”。
或者是捉來一隻小蜘蛛,養在盒子裡。
次日早晨再打開盒子察看,如果蜘蛛所織之網圓圓正正,則可以确定為“得巧”,意思是說,祈願的姑娘家已獲得了織女星賜予的巧智。
如今,在各種商業力量的包裝和驅使之下,七夕這一天已變成表白、示愛、約會的節日。
成了不倫不類的“中國式情人節”。
花店玫瑰售罄、餐廳人滿為患、酒店客房爆滿……
生意被調動起來了,紅男綠女的情緒被點燃啦,他們想象着向牛郎織女一樣赴一場愛之約、心之戀。
荷爾蒙飛揚于電影院,飛揚于席夢思,飛揚于塔奇拉火焰、琥珀之夢和火舞冰鋒之間。
你以為的浪漫,不過是滿足了自己的物欲,成全了商家的生意,而已。
退一萬步講,即使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牛郎織女所代表的異地戀也是完全不值得羨慕的。
夫妻常年兩地分居,一年相會一次,這難道是你所願?
和風雅的宋人比,如今這個時代,确實顯得更庸俗粗鄙了,将七夕當成了情人節,确實有點莫名其妙。
畢竟真正的愛情,并不在七夕,而在一朝一夕。
不在一餐一飯,而是一起吃好多好多頓飯。
不跟風過節,也是一種修養。
如一段舊梗所講:把七夕當情人節過,考慮過牛郎織女的感受嗎?
他們眼巴巴、費勁巴力的一年就見那麼一次,你們就都别吵吵把火的跟着湊熱鬧了。
一個個的,還訂花~訂餐廳~訂酒店的。
都立秋了,冬儲大白菜都訂好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