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聊到了真假漢中仙毫的外形和幹香,是不同的。
并且,我憑借這兩點,初步判斷出來這兩款仙毫的真假。
随着品飲過程的進行,下一步進行沖泡。
在沖泡過程中,我仔細觀察了一下二者的區别。
漢中仙毫的制作原料,采用單芽或者一芽一葉初展制成。
沖泡方式采用下投法——綠茶的沖泡方法之一,還有中投和上投;
綠茶唯一上投的茶葉——碧螺春——本身的容重很小,會漂浮在水面上很久,也是因為幹度足夠,吸水慢。
說回這個真假漢中仙毫,假的漢中仙毫,茶葉漂浮在水面上的時間較短;而真的漢中仙毫,茶葉漂浮在水面上的時間較長。
這個方法并非區分真假漢中仙毫的方法,而是前文中我說到了,假的仙毫含水率過大,沖泡之後,它達到内外相同含水率的時間短;而真的漢中仙毫含水率足夠低,它吸水的過程需要更多的時間,所以能夠在水面上停留更長時間。
右手邊的正品明顯下沉速度慢
接下來繼續觀察,二者完全沉入杯底之後,真的仙毫還有擡頭的趨勢,而假的仙毫就徹底趴下了。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是二者的含水率不同。
沸水與茶的融合過程,是茶葉内外的滲透壓完全一緻後,茶葉完全下沉到底部。
右邊的真仙毫,左邊的是四川料所制
品飲之後,假的仙毫,有一股明顯的青味,澀味較為明顯;而真的仙毫,沒有青味,澀味有,但是因為氨基酸的含量比較大,能夠遮蓋住茶多酚的澀味。
經過這一整個過程分析和判斷,我把結論告訴了朋友,他聽完之後,很是驚訝。
因為他一直認為我可能經常喝岩茶、紅茶這些,對綠茶不了解。
我說我是對綠茶不了解,但是茶的原理是相通的。
每一款茶,都要制作到位,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做熟、做透。
近處為假,遠處為真
就用幹燥這個環節舉例,綠茶的幹燥度不夠,它的顔色、耐泡度、香氣都會明顯的不正常。
為什麼我第一眼看外觀色澤的時候,就能感覺出來呢,這也是基于對葉綠素受熱變化的過程了解。
好比市場上的假龍井和真龍井,有的假龍井顔色特别黃,真的龍井是糙米色。
而這種四川,乃至貴州料所做的“漢中仙毫”,它首先采摘時間就比漢中的采摘時間早,然後幹燥時間又不夠,就是為了搶上市時間,欺騙不懂的消費者。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幹燥度不夠,能夠省出茶青的重量。
假如說标準茶的茶青和成茶比例是4.5:1,而幹燥度不夠的茶青和成茶比例是4:1,這樣價格也就便宜了。
假如茶青的價格是一斤100元,假茶的茶青成本是400元,真茶的茶青成本是450元。
再疊加上時間原因,還有外觀上假茶更加翠綠,樣子更加漂亮。
很多人就會上當了。
這種樣子貨,中看不中用。
聽完我的分析,我這位做綠茶二十多年的朋友說:真沒想到你用這種方法就能分辨出來。
我回複他:他山之石。
苗工,結構設計工程師,對好茶有執念,故通過此公衆号與各位茶友溝通交流。
茶友交流:lsxmyx200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