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如何教育孩子講禮貌不受欺負

如何教育孩子講禮貌不受欺負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9 07:58:33

作者:主創團·瑾山月

如何教育孩子講禮貌不受欺負(過度謙讓的孩子易吃虧)1

每位家長都想培養出有教養的好孩子,生怕别人說自己的孩子“沒家教”。

不少爸媽逢人就逼孩子打招呼、秀才藝,禮讓他人,等到大家點贊誇獎,卻立馬又說:“沒什麼,再表揚,孩子又要驕傲了!”

這不僅是親友聚會的必演曲目,也是很多人并不愉快的童年經曆。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格外重視教養培育。

但需警惕,這4種“中國式教養”,或許正在慢慢毀掉你的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講禮貌不受欺負(過度謙讓的孩子易吃虧)2

過度謙讓:“你是姐姐,要讓着弟弟妹妹。”

前幾天看《少年說》,13歲的女生崔兢的故事,讓人心裡堵得慌。

崔兢有個妹妹特别霸道,總是欺負她,但每次鬧矛盾,爸爸卻隻會訓斥自己:“你是姐姐,怎麼能和妹妹計較!”

妹妹撒謊,爸爸無條件相信;妹妹打人,爸爸裝作看不見。久而久之,崔兢内心壓抑委屈,想通過節目組進行調解。

誰曾想,當崔兢訴說委屈時,爸爸卻嚴肅地質問:“你上學時也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讓小,你又比她大,這個道理還用爸爸說嗎?”

話音剛落,崔兢再也忍不住,哇地一聲哭起來,喊道:“受委屈的是我,背黑鍋的是我,被輕視的還是我,憑什麼呢?就因為我大?”

直到節目播完,這位爸爸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又是一個“被逼讓梨”的故事。

殊不知,家長一味護短,受傷的可不止家裡的“老大”,那些被偏袒慣了的“弟弟妹妹”,也會深受其害。

微博話題#大的就該讓小的嗎#,有個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曆。

她是家裡的“老小”,不管做什麼,爸媽都讓哥哥姐姐讓着自己。

起初,她很得意,覺得有爸媽寵着,自己就是全世界最牛的人。

她越來越自以為是,結果哥哥姐姐有意躲着自己,周圍的同齡人也不願和自己交朋友。

等長大後步入職場,更是栽了不少跟頭,吃了不少虧。

她終于意識到,除了爸媽,沒人願意無條件庇護自己。

謙讓是好品質,隻是沒有原則地過度謙讓,會給孩子極大的誤導。

《奇葩說》主力辯手陳銘的一句話,說得好:

“孔融讓梨的前提是,梨先遞到孔融的手裡。如果一開始這個梨,都沒有遞到孔融手裡,直接說你的梨大,直接給到别人,那孔融也不一定開心。”

換言之,讓與不讓,應是孩子心甘情願做出的選擇,而非大人們道德綁架下的逼迫。

古訓裡的“兄友弟恭,尊老愛幼”,目的是為了人們在家庭中,建立良性互動。

可一旦父母橫加幹預,這種互動,就可能衍化為傷害。

如何教育孩子講禮貌不受欺負(過度謙讓的孩子易吃虧)3

如何教育孩子講禮貌不受欺負(過度謙讓的孩子易吃虧)4

替孩子謙虛:“沒有沒有,他平常可調皮了。”

中秋節回老家,去表姐那兒吃了個飯。

席間,表姐拿出兒子小帥的一幅油畫讓大家賞鑒,我不由得感慨:“沒想到,小帥剛讀初中,就能畫得這麼好!”

小帥聽到有人表揚,立馬來了興緻,正打算和我聊聊這副畫,沒想到表姐立馬打斷,說:“别誇他,我這兒子,一聽好話就驕傲。”

聽媽媽這麼說,小帥像撒了氣的皮球,垂頭喪氣地回屋了。

我心裡暗暗感傷,逢年過節總有這種對話煞風景。

謙虛的确是美德,可忽視孩子自尊心與實際情況的禮節性謙虛,卻是澆在孩子頭上的一盆冷水,能瞬間擊碎孩子脆弱的自信心。

孩子不像大人這般複雜,他們的世界黑白分明,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當孩子聽到父母替自己謙虛,不會覺得這是教養的表現,隻會認定自己就是不值得誇贊。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賞與贊美。

尤其是孩子,在尚未形成獨立的自我評價時,外界的反饋,就是他們認識自己的唯一途徑。

作家三毛,在《送你一匹馬》中,講過自己的故事。

從小到大,無論她發表多優秀的作品,父親都從不認可,甚至在外人面前,也總是說:“寫得不好,還需要再努力。”

1983年,三毛在《聯合報》發了篇《朝陽為誰升起》,好評如潮,沒想到這次父親竟一反常态,向衆親友誇起了她。

沒想到,父親這個小小的舉動,讓三毛震動不已,她哭着說:

“等你這一句話,等了一生一世,隻等你——我的父親,親口說出來,肯定了我在這個家庭裡一輩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原來,父母等待孩子成才時,孩子卻在等待父母的一句肯定。

如果你的孩子配得上一句表揚,那就别再替孩子謙虛,大大方方地給予肯定和認可。

這一點,對家長來說一點也不難,但在孩子心裡,卻彌足珍貴。

如何教育孩子講禮貌不受欺負(過度謙讓的孩子易吃虧)5

如何教育孩子講禮貌不受欺負(過度謙讓的孩子易吃虧)6

逼孩子打招呼:“快叫阿姨,别沒禮貌。”

“不打招呼=沒有禮貌”,想必是不少家長信奉的社交規則。

電梯裡遇到鄰居,父母催促孩子“快叫叔叔阿姨”;路上偶遇長輩,父母又忙把孩子推到前面,說:“叫奶奶,别沒禮貌”。

這時,腼腆的小孩子會往父母身後躲,而年齡稍大的小夥子則尴尬地嘀咕一聲。

見孩子扭扭捏捏,家長忍不住嗔怒道:“叫人都不敢,将來怎麼在社會上混?”

是啊,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我們總想提前讓孩子掌握成年人的社交方式。

可是,這世界上,本就有人“自來熟”,有人很内向。

知乎上,網友@内向的騎士,曾講過:

他性格内向,小時候總因為不叫人被父母批評,可在父母一次次逼迫下,他終究沒成為一個外向的人。

成年後,他發現内向的人也有自己的活法,非但沒有像父母說的那樣被孤立,反而有了不少性情相投的朋友;工作上,也因為踏實、靠譜,備受領導青睐。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你不能讓一個活潑多動的孩子時刻保持安靜,同樣不能逼一個内向腼腆的人成為“人來瘋”。

暢銷書《内向性格的競争力》中有項調查指出:

不論性别,全球有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人都是偏内向的,作者蘇珊·凱恩進一步解釋說:“生活中,外向者往往被人們看做學習的榜樣,可内向者也可以很棒。”

我并不是說内向的孩子,就該見人不打招呼。

我隻想表達,在“叫不叫人”這件事情上,應在考慮孩子性格的基礎上,采用恰當的方法來引導。

比如,當你的孩子太害羞,你可以帶着孩子一起問好。

“孩子,這是隔壁家的奶奶,奶奶早上好”;

“兒子,這是媽媽最好的朋友,我們一起打個招呼吧。”

……

也許一開始,孩子仍會有點笨拙,有點露怯,但父母們不要着急,對自己說“讓他慢慢來吧,相信他搞得定!”

畢竟,那些不善于“叫人”的孩子,總能找到他們與世界交流的方式。

如何教育孩子講禮貌不受欺負(過度謙讓的孩子易吃虧)7

如何教育孩子講禮貌不受欺負(過度謙讓的孩子易吃虧)8

強裝大度:“快說沒關系。”

平常,跟身邊的老母親們聊天,經常聽到一些育兒方面的困惑。

她們經常聽孩子說:

我跟某某某今天幹了一架,因為他把我的電話手表弄壞了。

我們班同學說我壞話,氣得我把作業扔到了她臉上!

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總喜歡搶我的玩具。

原來,孩子們的世界也不太平,充滿了紛争與矛盾。

每當這時,你會怎麼做?

估計不少家長選擇息事甯人,有的寬慰孩子說:“都是小事,沒必要計較”;有的叮囑孩子說:“記得說沒關系,别搞僵了,和同學們不好相處”。

我們生怕孩子不合群,被孤立,總試圖單方面地勸孩子大度、隐忍、退讓。

可是,我們眼中的“小事”,在孩子那裡或許就是過不去的“大事”。

你現在教孩子放棄對自身的維護,那他步入社會後,難道對屬于自己的利益,也要讓給别人?對自己遭受的傷害,也說沒關系嗎?

說到這裡,有些家長不免疑惑:難道要鼓勵孩子去打去搶,萬一激化矛盾怎麼辦?

其實,我們隻要引導孩子處理好兩個關系——“與自己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① “與自己的關系”:教會孩子溫和且堅定地表達自我,鼓勵他們敢于拒絕。并告訴孩子,拒絕,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時常迷茫、困惑,所以要讓孩子正視自己的内心,什麼是想要的,什麼難以接受;隻要孩子看清自己,就能分辨出接納什麼,拒絕什麼。

② “與他人的關系”:學會向外界求助,比如老師、同學。當孩子自己解決不了問題,就要建議他借助外力,幫自己争取。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社交圈,總有走出家門的一天。很多時候,孩子遇到的困惑,父母是無法幹涉的,這就需要引導孩子向外救助。

最後,還要明确地告訴孩子,受歡迎很好,但不要為了取悅所有人而委屈了自己。

如何教育孩子講禮貌不受欺負(過度謙讓的孩子易吃虧)9

如何教育孩子講禮貌不受欺負(過度謙讓的孩子易吃虧)10

心理學中,有個「重要他人」的概念。

對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人生中,第一個「重要他人」

換句話說,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的引導,足以決定的孩子未來。

我們希望把孩子培養地足夠有教養,但凡事有度,太有教養,往往受傷的是自己。

不少8090後父母在“中國式教養”中長大,沒有人比我們更懂那種“道德綁架”的壓抑。

那就别再給我們的下一代,強行扣上“教養”的緊箍咒。

好的父母,不會放縱孩子不管,也不會用過度的禮貌與謙讓,限制孩子。

願我們教導孩子的同時,也能為孩子“撐腰”,讓孩子成為有教養又不好惹的人。

與家長們共勉。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台,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地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