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媽媽就常常跟我說一句話:
“爸爸媽媽不能永遠陪你,以後的路,還是得你自己走。”
聽的時候尚還懵懂,等到明白這句話真正的意義時,早已經獨自走過了人生路上許多的曲折與蜿蜒。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生于人海,行于人海,卻難免有很多孤獨的時刻。
而關于孤獨,你又經曆過些什麼?
第一級:
一個人吃飯
有人一起吃飯,往往才有心情去嘗試新開的餐廳,解鎖沒吃過的菜系,點一桌子菜品,即使吃不下,最後也總有人負責收尾。
可一個人吃飯的時候,通常打開電視或者手機放檔節目才是标配。
電影、綜藝、肥皂劇,比起内容的營養程度,畫面和聲音帶來的熱鬧,才是更需要的東西。
第二級:
一覺醒來是黃昏
之前網上有個帖子說,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千萬别下午睡覺。
因為如果你醒來是黃昏的話,一定會覺得特别孤獨。
是啊,外面華燈初上,車來車往,而屋子裡靜得能聽到自己的呼吸。
外面有外面的世界,而你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裡。
第三級:
晚上加完班一個人回家
白天的工作讓你忙得像隻陀螺,好不容易下班時間到了,可是手裡的待辦事項卻尚未完成。
等到可以打卡離開公司的時候,已經是深夜。
回到家,打開玄關燈的那一瞬間,終于回到屬于自己一個人的空間裡。
換下鞋,放下包,癱在沙發上放空大腦。
但酸麻的肩頸和餓得咕咕叫的肚子,沒有人來幫忙,而白天積攢的疲憊和情緒,也隻有自己慢慢化解。
第四級:
一個人看醫生
當一個人身體有恙的時候,心裡的脆弱是會放大的。
陪别人去醫院,上樓下樓找科室交單子的時候,尚且覺得費心費力,何況是自己生病,一個人去看醫生呢?
身體上的難受,加上沒有人陪伴,真的很容易覺得委屈。
第五級:
手機沒有壞,隻是沒人聯系你
微信如果有人找你,會提示“你有一條新消息”,漏接了電話,手機也會顯示“你有一條未接來電”。
最怕的就是,在外面手機沒電關機了,害怕錯過重要電話所以趕緊回家充上電開機的時候;
睡覺擔心半夜被吵醒,所以故意開了靜音或者勿擾模式,早上睜開眼習慣性拿起手機解開屏幕的時候,卻發現:
其實,沒有人聯系你。
第六級:
偷偷躲起來哭
努力工作卻被質疑和指責的時候,很想大聲反駁但最後還是偷偷躲進廁所,抹幹眼淚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似的回到工作崗位。
一個人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任由眼淚打濕枕頭,一邊難過卻還要一邊擔心明早起床眼睛會腫,如果被人問起該怎樣解釋。
成年人的生活裡,連哭都是靜音的。
可那些情緒失控的時候,其實真的好想有一個人陪着啊。
不用做難度太大的事,哪怕隻是過來遞一張紙,說一句,别哭了,沒事的,會過去的。
第七級:
列表好友有幾千,可談心者無二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好友列表裡的人越來越多,可是從A拉到Z,能說真心話的,卻沒有幾個。
我們深谙朋友圈的點贊社交,得心應手地遊于各種工作和生活場合,卻逐漸把自己最真摯的情緒和想法束之高閣。
那些打開手機想要找個人好好聊一聊,結果翻完了列表,又默默按下息屏鍵放下手機的時刻,一定很孤獨吧。
第八級:
遠離家鄉,和父母隻報平安
許多人從離開父母,踏上他鄉之城的那一刻起,傳回家的信息,就隻有“一切都好”了。
其實有時候忙到隻能吃泡面;其實壓力大的時候整夜睡不着,甚至大把掉頭發;其實剛剛宣布和平結束的感情,自己很舍不得;其實一個人在外面,很多時候都不容易。
但一聽到家人的聲音,所有的委屈都變成了:
挺習慣這邊的,工作很順利,沒生過病,睡眠時間很充足,有好好吃飯,什麼都挺好的,不用擔心我。
接通電話,是牽挂,挂了電話,是生活。
最後:
人生就像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過了一關,力量就強大一級,被擊倒的風險也就小了一分。
其實,在覺得孤獨的時候,我常常會想起盧梭的這句話:
“唯獨在這些孤獨和沉思默想的時刻,我才是真正的我,才是和我的天性相符的我,我才既無憂煩又無羁束。”
那些有人陪伴的日子,都是對我們生命的豐富,但能讓人審視自己并得以成長的,的确往往都是自己一個人經曆的時刻。
而我希望,你擁有獨自穿過悲喜的勇氣,無論未來發生什麼,也仍然懷揣對未來生活的熱情。
在獨行的人生路途中,别忘了好好安頓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