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寫給感謝患者的話

寫給感謝患者的話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9 15:42:37

寫給感謝患者的話(一個握手一次鼓勵會給患者帶來希望)1

陳婉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科護士)

寫給感謝患者的話(一個握手一次鼓勵會給患者帶來希望)2

糜博雅(中山大學護理學院大三學生)

寫給感謝患者的話(一個握手一次鼓勵會給患者帶來希望)3

周玥霖(廣州市朝天小學四年級學生,陳婉東女兒)

護士,一個我們大衆都熟知和接觸過的職業身份。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全國護士總數達到550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3.8人。數據顯示,2020年底全國注冊護士總數超過470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3.34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曆的護士超70%,護士隊伍學曆素質進一步提高。

她們如何看待護士一職?這一次,作答的是她們自己。時值5·12國際護士節,南都健康聯盟聯合N視頻推出護士節特輯,邀請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在職護士、在校護理專業學生以及護士10歲的女兒,通過她們之間的對話,勾勒出這一職業的閃光之處。

60後

很多人問我,什麼人适合當護士?

講述人:成守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中華護理學會呼吸護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護理學會理事長,第48屆國際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

19歲那年,我成為一名護士。

都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很多人覺得患者手術成功是手術做得好,實際上從患者入院、手術、術後康複、出院,背後護士做了很多工作。一個握手,一次鼓勵,一句安慰,一聲問候,都會在患者最痛苦甚至絕望時刻帶來一線生的希望。

記得2014年,我作為重症護理專家組組長趕赴昆明支援,在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一位患者因失血過多成了植物人。我每天堅持為他做喚醒。一周後我們離開前,我在患者耳邊輕聲說,我們要走了。原本毫無反應的病人,眼角突然流下眼淚。

作為一個醫者,不僅要提供救命技術,還要能給人心理上的安慰。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在武漢協和醫院,有一位李先生剛來病房,因為反複發熱,身體虛弱,心理壓力巨大,常常沒有胃口進食。護士們一勺一勺喂他吃飯,足足喂了一個小時,并鼓勵他積極戰勝疾病。後來李先生一直在找那個給他喂飯的護士。我們很普通的工作,将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對他而言是“恩重如山”。

很多人問我,什麼人适合當護士?作為一名護士,不僅要熟練掌握護理技術,更需要愛心、細心、耐心、以及高度的同理心和責任心。

80後

獨立出門診 精湛服務解除病患

講述人:陳婉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科護士)

從大專、本科到碩士、博士,近年來護士隊伍的學曆素質也在持續提高。

我也在幾年前在崗完成了碩士學位的修讀。去年還參加了專科護士的培訓,拿到了中華專科護士證書,很開心終于能獨立開門診了。但在出護理門診時,有些患者挂号來看診發現我不能給他開藥物處方,有時會埋怨、質疑,很不理解。這對滿腔熱血讀完專科護士的我,一時難免失落。

雖然護士出門診,早已不是新鮮事。但一直以來,有聽說來醫院看醫生的,沒聽說來醫院看護士的。其實,由護士主導的門診,可以提供包括健康評估、健康教育咨詢、心理支持、治療處理和個案管理在内的服務。比如我擅長嗓音訓練,已經通過發聲訓練、康複指導,成功幫助衆多嗓音疾病患者恢複。

母親節那天,女兒做了一隻小白兔粘土玩偶送我,還提醒我要跟婆婆說“母親節快樂”,我意識到她真的長大了。結婚後,因為我是護士,家人所有行程安排就都圍着我轉。女兒也早早獨立懂事,三歲開始學做家務,五歲以後家務基本掌握。母親節那天,她把家裡收拾得很幹淨。

“你是特意為了這個節日打掃衛生的嗎?”我問。

“不是,我每天都會做,隻是這天你看到了而已。”女兒說。

00後

圓爺爺心願去從醫 大學轉到護理專業

講述人:糜博雅(中山大學護理學院大三學生)

我12歲時,爺爺心梗去世,這對我打擊很大。我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記得爺爺是軍醫。我4歲時,退休在家義診的爺爺經常在陽台上跟我講心髒是怎麼跳動的。這個場景一直刻在我心底。

别人怕打針,我卻很喜歡。從初中開始我癡迷生物學,一個暑假把高中三年的生物學完。

我立志要圓爺爺心願去從醫。然而由于高考失利,我與醫學專業失之交臂,錄取到大氣科學專業。初入大學,我始終放不下那個堅持了近十年的夢想。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我開始認真準備資料,反複查閱有關資訊,最終成功轉專業至護理學院。

我想盡己所能在喜歡的領域發光發熱。記得在解剖學期末考試前的周末,我和同學在實驗室“泡”了一整天,仔細比對、分析大體老師每一個标本部位,踏着夜色而歸。

讀醫比想象中累得多。對一個人生理心理上的消耗都很大。特别是醫學生的考試周,教室裡背書、去食堂路上背書、吃飯也背書,每次都會背到忘我的狀态。

我可能有點完美主義,隻要選擇就100%投入,隻要做就要做好。“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

10後

長大我想當護士 可以和媽媽一起上班

講述人:周玥霖(廣州市朝天小學四年級學生,陳婉東女兒)

媽媽有一件白色工作服,還有一頂燕尾帽,我覺得很漂亮,像白衣天使。可是穿上這套衣服,媽媽就像變了一個人:常常不着家,很晚回到家,還繼續看醫學書,會讓爸爸安靜,别影響她學習,然後一坐好幾個小時。

我不開心。媽媽為什麼不能多陪陪我?有時候我生氣,就打電話哭着鬧着要她回家,可心願總不能成真。她總說在幫助病人,便把電話挂了。

有時候她上夜班、加班回到家,看到家裡很亂時,頭上會飄來一朵“烏雲”。可有時也會笑容滿面,她告訴我病人好了,要出院了。

我不理解。後來她給我買針筒玩具,給小熊打針,我覺得很有趣。她說這就是她每天做的事。

她說“媽媽可以下班,生病不會下班”。她說她在“救死扶傷”。

我學着她,給小熊打針,祈禱小熊快快好起來,媽媽就能下班了。

前兩天母親節,我做了一隻兔子玩偶,媽媽下班匆忙進家裡,我說“送你”,她愣了一下。“你為什麼想送我兔子?”

“因為我喜歡兔子可愛活潑,最重要的是,大部分兔子都是白色的,很像白衣天使。”

“你長大想當護士嗎?”

“想。因為可以和你一起上班。”

南都健康聯盟 & N視頻 聯合出品

策劃:尹來 陳成效 遊曼妮

統籌:王道斌 張靜

采寫:南都記者 楊麗雲 張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