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理解詩經的六義

如何理解詩經的六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5 04:02:31

如何理解詩經的六義? 孔子說:不讀詩,無以言,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如何理解詩經的六義?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如何理解詩經的六義(從六義入手)1

如何理解詩經的六義

孔子說:不讀詩,無以言

這裡的詩,就是指不朽的經典——《詩經》。意思是:不學習《詩經》,就找不到和别人談話的内容。

确實是這樣,對于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的《詩經》,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為什麼要讀《詩經》,學習詩經有什麼好處?

關于為什麼要讀《詩經》,學習詩經有什麼好處這個問題,早在600多年前,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在教育兒子的“庭訓”中,就做了全面而又明确的回答。

一起來看看孔子是怎樣回答這個問題的。

孔子獨自在庭院中靜默沉思,他的兒子孔鯉快步從他身邊走過,孔子突然叫住孔鯉問:“學《詩》乎?”孔鯉回答:“未也”。孔子就教導他:“不學《詩》,無以言”。

你不學習《詩經》,與别人交流時,就會找不到談話的内容。

同時他又進一步闡述了學詩的重要性: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意思是:讀《詩經》,可以培養聯想力,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鍛煉合群性,可以學到諷刺的方法。近之,可以運用其中的道理來侍奉父母;遠呢,可以用學到的知識來輔助君上;而且還可以認識很多鳥獸草木的名稱。

可見,學習《詩經》是何等重要,竟然有這麼大的好處。

不要談“經”色變,看看《詩經》究竟是怎樣的一部經典

一提起帶“經”字的書籍,往往會想到宗教,甚至迷信之類的内容,而對于《詩經》,大可不必有這種顧慮。

其實,“”的意思是指作為思想、道德、行為等标準的書,或指某一方面事物的專著

把“”理解成宗教或者迷信之類,完全是一種歧義和誤解。

那《詩經》究竟是一部怎樣的經典呢?

總的來說,《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

也可以說《詩經》是一部詩歌的經典專著。

其實,《詩經》原本并不叫詩經,它在先秦時叫《》,也有人取其整數稱它為《詩三百》或《三百篇》。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把它叫做《詩經》。

《詩經》中的305篇經典詩歌,内容豐富,可以說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形象地反映了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的面貌,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還有反映勞動、打獵、戀愛、婚姻、社會習俗等方面的動人篇章。

可以說《詩經》是中國古代,一部獨具一格的百科全書。學習《詩經》,一定會讓你獲益匪淺。

怎樣讀《詩經》,才能事半功倍,掌握其精髓

《詩經》的美好,《詩經》的深意,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讀得出的,畢竟《詩經》裡這些詩歌的創作,距離我們好幾個世紀呢。

這也許就是許多人讀不懂《詩經》的原因。

其實,要掌握《詩經》的精髓,事半功倍地讀懂《詩經》,隻要從《詩經》的“六義”入手就可以啦。

那麼,什麼是《詩經》的“六義”呢?

《詩經》的“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

其中“風、雅、頌”指的是:共305篇的《詩經》,由“風、雅、頌”三大部分構成。

“風”主要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國風,共160首。其中:《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風》19篇、《鄘風》10篇、《衛風》10篇、《王風》10篇、《鄭風》21篇、《齊風》11篇、《魏風》7篇、《唐風》10篇、《秦風》10篇、《陳風》10篇、《桧風》4篇、《曹風》4篇、《豳風》7篇。

“雅”主要是朝廷樂歌,分小雅和大雅,共105首。其中:《小雅》74篇、《大雅》31篇。

“頌”主要是宗廟樂歌,有40首。其中:《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

賦、比、興”指的是,《詩經》中的詩歌,有“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

對于《詩經》的這3種表現手法,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有着清楚的解釋:

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簡單地說:

“賦”就是鋪陳,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所要陳述的思想感情。

“比”就是打比方,拿一件事物來比喻另一件事物。

“興”就是啟發,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和抒發自己想要表現的思想感情。

總之,從《詩經》的“風、雅、頌,賦、比、興”,這“六義”入手就可以從内容上表現手法上,全面地了解了《詩經》,再詳細、深入地學習詩經,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要進一步品讀《詩經》 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愛上讀書寫作,接下來我會詳細帶大家品讀、講解《詩經》裡每一首詩,所蘊含的精髓和智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