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筝f調和e調區别

古筝f調和e調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1 03:52:01

古筝f調和e調區别(知道這些就夠了)1

小小的筝碼卻蘊含着2500年的文化積澱

古筝影響音質的除了面闆、邊闆、側闆等主要部分以外,筝碼也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是琴弦振動華麗蛻變成音質、音色的關鍵。而筝碼的制作與工藝,并不亞于其他的構件。古筝之所以可以發聲,主要是通過撥動琴弦後,通過筝碼的傳導,引起面闆的共鳴振動,然後面闆将這個振動,通過箱體的不停反射、疊加、擴大後,通過底闆的音孔擴散出來,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最後所形成我們聽到的音。

而在古筝的演奏中,筝碼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筝碼不僅起着支撐琴弦的作用,左手在演奏中的“按、滑、揉、顫”也是通過筝碼的支撐空隙,所演繹出的不同音質、音色與音本身,而這一切必須以筝碼的絕對穩定為前提。

就目前市場上的古筝來說,筝碼大多使用硬木(具體什麼是硬木、什麼是軟木可以查閱(系列文章(二))作為基本材料。而在硬木中,大多采用酸枝木和雞翅木,部分高端古筝會使用紫檀作為筝碼的基本材料。

筝碼之所以要使用硬木,特别是用酸枝木等密度較高的材料做筝碼,是因為硬木耐久度高、不易變形,因為密度高,傳導性相對來說更加的剛性,傳導速度快,不易損失。但琴弦大多使用鋼絲纏繞尼龍,硬度可想而知,所以目前我們還會看到在筝碼上方有白色三角形的牛骨的材質嵌入,以增加耐久度。

據資料顯示,筝碼有很多造型,但我目前接觸到的大多數是“刀币式”、“山口式”、“城門式”三種。不同的造型使筝碼在傳導過程中的作用,也産生較大的差異。這個特别要說明一下,碼腳和面闆的吻合部分的面積大小,對古筝音質和穩定性有很大的關系。

而在筝碼的紋理上,也有很多講究,因為木質在微觀世界裡還是纖維化的,一般我們可以通過看筝碼上的紋理來判斷,筝碼是否優良,以紋理全部垂直向下為最佳,因為這樣的筝碼,對于音的傳導會更好,韌性和穩定性也更佳。

筝碼除了本身的木質結構外,還有個特殊的配件,就是鑲嵌在頂部的牛骨。鑲嵌牛骨的開槽必須圓潤,不得有刀口,否則易造成琴弦快速老化,甚至斷弦(筝友可以去回憶一下,如果有某根琴弦經常斷,就要檢查一下筝碼了);牛股所開槽的位置要居中,并且深度以對應琴弦直徑的1/3為最佳,太深會有雜音,引起其他不必要的振動,而太淺琴弦會挂不住。

筝碼作為古筝發聲原理中的傳導件,對音色的影響很大。而筝碼上置弦點的材料,對筝的音色也極其敏感。據說,古人曾經通過對牛角、牛骨、象牙、竹材、烏木、黃楊木等多種置弦點材料的對比試驗,最終才找到牛骨這樣的材質。

而牛骨在前期還需要加工、處理,才能使用。它首先要經過化學處理,将其油脂等其他成份已經去除,使骨質傳聲速度加快,且富有彈性,此時硬度也适中,與木質拼接後,有良好的音傳導和耐久性。

牛骨準備好了,還需要在上面開槽。好的琴弦如何“落座”在适合的置弦槽内,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配合不理想會出現不同“症狀”的雜音或狀況。古筝琴弦共有20個外徑規格(1、2弦外徑相同)。嚴格來說,20個不同直徑的規格應該有20個不同的置弦槽規格來相配,而這些尺寸全憑師傅手上的功夫,所以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強調品牌的原因。雖然古筝的制作工藝随着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工業化、标準化,但有些部件還是存在手工制作的過程,而手工制作就講求經驗與傳承。

筝碼的高度數據大體分為七組,每相鄰3個為一組,高度差為大約為2mm(各廠家品牌不同可能也存在差異),高音到低音逐漸變高變粗,這樣的制作是為了滿足演奏需要。在古筝演奏中,相鄰的和八度之間的弦的拱度、均衡度,對演奏手感和樂曲有很大影響。如果相鄰的筝碼高度差過大,會直接影響演奏技法的發揮。這也是為什麼衆多演奏家們,都會去廠裡定制和挑選古筝了,一是要挑選好的音質與喜歡、需要的音色;二則是通過現場的試彈感覺琴碼等部位的手感以及與自己彈奏方式的契合度。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覺得不起眼的小小筝碼,還有這麼多學問?古筝是流傳了2500多年的傳統樂器,通過一代代人的不斷傳承,最終發展成現在的模樣。

今天就先講到這裡,後期我們也會不定期更新。如果喜歡請點贊,并留言告訴我,以資鼓勵。這樣也幫助我克服惰性,多和大家說說。我們還有個抖音賬号:樂吾俺彈(古筝類垂直自媒體,目前主要以演奏為主,後期我也會考慮将這些文章的内容,拍成視頻并結合實物進行講解,但這也需要你們的留言和點贊。哈哈,感覺就是來要求點贊的。)

以上所有文字完全原創,請勿随意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以此鼓勵。如随意轉載、盜用,本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謝謝配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