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16:11:18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1

《桃花源記》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也是中學課本必背篇目,相信大家都對這篇文章十分熟悉。在這篇充滿想象力與奇幻色彩的短文中,陶淵明塑造了一個無比理想的社會圖景,不僅自然條件美,人際關系也是十分和諧。世外桃源也成了中國文化中理想社會的象征。

然而,這些年,網上出現了一種非常詭異的聲音:《桃花源記》其實是一個鬼故事,所謂“細思極恐”的段子在網絡上層出不窮。我們今天聊聊《桃花源記》到底是不是鬼故事!

一 認為《桃花源記》是鬼故事的依據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2

“鬼故事”的傳說被人炒起來之後,很多好事者開始費心心機從文本尋找根據,更有甚者,結合當時的盜墓風氣和陵墓文化進行全新解讀。這些觀點乍一看,還挺有道理,我們具體看看網友們的分析。

01 志怪小說風行

六朝時期,也就是東吳,晉朝,宋齊梁陳時代,“志怪小說”風行一時,這類小說遠承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近繼先秦兩漢史書及諸子百家著作中的神鬼妖異故事,下開唐代傳奇和宋代評話中“煙粉靈怪”故事的先河,一直深遠地影響到元、明、清三代的小說和戲劇文學。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3

東晉時期史學家幹寶所著的的小說《搜神記》就記載了大量的鬼狐神怪故事,單單鬼故事就五十多條,比如大家熟悉的《宋定伯捉鬼》,此外還有《壽光侯劾鬼》《劉根召鬼》《夏侯弘見鬼》等等。

陶淵明晚于幹寶,自然會受其影響,在《桃花源記》中進行鬼怪的演繹也不是沒有可能。

那麼除了社會風氣之外,陶淵明的文本中有哪些可疑之處呢?

02 布局可疑

首先,讓我們根據課文仔細還原一下,這個漁人進入桃花源的路徑。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漁人先看到了山有小口,好像有光,于是就進去了。

一開始很狹窄,走了幾十步變寬敞了,就進了桃花源。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4

從開始的狹小到後來的寬敞,這個結構就是典型的魏晉時期的墓道。根據徐蘋芳對《大漢原陵秘葬經》的介紹與分析,秦漢魏晉時期,墓道的入口做成前窄後寬,目的是為防盜墓。比如前幾年新聞報道的那個曹操衣冠冢,就是如此。

而民間為了避忌死人,是不會把村社以及自己家弄成前窄後寬的。不然自己住的地方,不就和死人一樣了嗎?

此外,“阡”字,在古代也有墓地的意思,更是證實了這是墓地的暗示。

03 桃桑可疑

被找到的另一個證據是,與陶淵明同一時代有個人叫郭璞。他是中國風水界公認的風水鼻祖,寫過一本《葬經》。

《葬經》裡說:門前桃桑,為大兇。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5

我們來看原文: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桃桑都是聚集陰氣的。

墓道結構,依山傍水,有桑竹垂陰,有桃樹辟邪。這些當時的墓地标配,在《桃花源記》全都有。

04 穿着可疑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線索,就是桃花源衆人的穿着。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6

原文内容是: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文章說得很清楚,桃花源中人從秦朝末年開始到現在一直與外界隔絕,從未有過任何接觸。而他們的穿着卻“悉如外人”,和外面的人一模一樣。是不是很奇怪?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7

秦朝人穿什麼衣服呢?當時官員服飾尚黑,大多沿用戰國習慣,三品以上的官員着綠袍,一般庶人着白袍。從結構來看,秦朝主要是長衣,上衣下褲的穿着很少見。

晉朝服飾主要寬袍大袖,冠小而衣裳博大,風流相仿,與秦朝大不相同。畢竟從秦朝到晉朝過去了500多年。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8

既然“悉如外人”,那麼衣服從哪裡來的呢?

其中一個推測,這些人穿的衣服是祭祀的時候燒過去的。

05 結尾可疑

故事的結尾,漁人分明到處做了記号,專程帶人去找桃花源,卻怎麼都找不到了,若非鬼神之力,焉能做到如此?更為神異的是,南陽的劉子骥尋找未終,最後病死了,似乎更是佐證了這裡面有什麼詭異之事,因此“後遂無問津者”,這就更為桃花源添了許多神秘色彩。

據此,有人便說,經過分析,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真的是個鬼故事啊!

二 《桃花源記》到底是不是鬼故事?

筆者觀點:顯然不是!

網友們把《桃花源記》當做鬼故事的說法其實就是一個腦洞,大家當做段子聽聽就好,沒有必要當真,因為這樣的說法實在是漏洞百出。

01 寫作動機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9

首先一點,陶淵明不具備寫鬼故事的動機。

陶淵明是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也是中國第一隐士。被鐘嵘稱為 “古今隐逸詩人之宗!”

作為古今第一隐逸者,陶淵明所處的亂世時代使得他本身就無法去選擇去朝堂建功立業,再加上他天性比較熱愛自然,不喜歡與黑暗的官場同流合污。所以選擇歸隐,在名篇《歸去來兮辭》中他寫下:

“歸去來兮,田園将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怅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谏,知來者之可追。”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10

作為一名讀書人,他又不可能真正的歸隐,做到對社會漠不關心,所以某種程度上他是身處江湖之遠,心系廟堂之高。我們看他的那些“金剛怒目式”的詩作:

精衛銜微木,将以填滄海。

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

——《讀山海經·其十》

慷慨激昂,豪氣幹雲!

礙于所處朝代不能直抒胸臆,他就将對社會的看法和家國的憂思寄托在詩詞中。《桃花源記》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寫了一個理想的社會圖景,勾畫了對于和諧安甯的社會環境的向往和對和諧友善的人際關系的憧憬。

02 寫作風格和寫作意義

上文咱們說過,東晉時期,志怪小說流行一時,以幹寶的《搜神記》為代表的鬼怪小說為市井百姓所喜歡。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詩人有一個詩人的寫作風格,幹寶可以寫出精彩的鬼怪小說,不代表陶淵明就能寫得出來。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11

況且,任何的鬼怪小說都是對現實社會的反映和折射,都有一定的現實意味,比如《宋定伯捉鬼》講述的是宋定伯和一隻鬼鬥智鬥勇的故事,他最終用人類的智能和勇氣征服了鬼。故事告訴人們,人用自己的膽量和智能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妖魔鬼怪。

那麼如果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真的是一部鬼怪小說,那麼它表達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難道就是一個漁人的幽冥之旅?抑或一次人間地獄的穿越之行?這樣的文章價值在哪裡呢?以陶淵明之才華與思想抱負,怎麼會無聊到寫一個毫無價值的鬼故事呢?

03 文本隐藏的秘密

所謂:

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這樣的格局雖然與墓地格局很像,但是也不能說明桃花源就是墓穴,如果照這個道理,所有外狹内寬的建築都是墓穴,顯然這是十分荒謬的!

其實陶淵明這樣寫的恰恰在于給我們營造一種神秘世外桃源的感覺,貌似平平常常的小洞,居然有無限精彩,正所謂“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這恰恰是世外桃源的最好“人設”構成條件。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12

至于“門前桃桑,為大兇。”之說更是無稽之談,無論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抑或“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桃和桑代表的是喜慶歡樂,怎麼會與“大兇”有關呢?

桃花在詩詞中更是一種獨特的存在,“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凄婉愛情,“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的文人雅趣,“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盎然春意,這一切都說明“桃花”意象的格調是明朗的積極的美好的明豔的。

王安石之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桃符代表的更是平安吉祥之意,所以,陶淵明寫“芳草鮮美,落英缤紛”俨然就是為塑造桃花源做一個很好的鋪墊,烘托世外桃源的美麗。怎麼會有“大兇”之說呢?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13

其次,很多人會糾結于“阡”字認為這是對墓地的最好佐證,其實關于“阡”字為墓地的意思是唐代以後才有,東晉時期,這個字就是簡單的道路之意。退一步講,即便“阡”字确實有墓地之意,也不代表“阡陌”就是縱橫交錯的墓穴啊,這個詞的本來意思是交錯的小路。

我們再說本文最大的bug是:“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如果不是陶淵明真的沒意識到這個服飾變遷的問題,那就隻能是和上面的解釋如出一轍:陶淵明故意佐證桃花源理想社會的理想性和虛幻性。

正是因為這樣的社會不存在的,所以他們的衣食住行都是現實社會的投射,是與現實社會息息相關的,那麼衣着自然也就和外面的人一樣了。

最後一點,漁人意外來到桃花源和之後都遍尋不着的描寫,都隻表明:桃花源與世隔絕,漁人隻是一個讀者的引路人,不寫漁人,我們怎麼能順着他的腳步來到這桃花源中呢?而後遍尋不着,更說明桃花源的虛妄。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14

一是可能為了加強桃花源的神秘性,增加藝術色彩;

二是陶淵明可能是在清醒的暗示着桃花源是不存在的,這終究隻是個理想。

寫南陽劉子骥的“尋病終”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桃花源記》可能是一個喜劇掩蓋下的悲劇,但若說是鬼故事,實在是談不上。沒有切實證據,不足為信。

三 關于《桃花源記》的一點猜測

其實關于《桃花源記》,很多學者專家都進行過一定程度的猜測,總結下來,有兩種說法較為可信。

01 塢堡說

這個說法是國學大師陳寅恪提出的,1936 年,陳寅恪在《清華學報》 發表了題為《桃花源記旁證》一文。這位優秀的曆史學家,從浩瀚的史料當中,鈎沉舊籍,抽絲剝繭,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15

在寫《桃花源記》之前,陶淵明的好朋友羊長史,從戴延之那裡聽到了一段奇聞。

戴延之在跟随宋朝(指南北朝時期的宋)開國皇帝劉裕入關滅姚秦時,目睹了西北的兩種特殊社會現象:

一是有錢的流民紛紛南遷,躲戰亂;二是沒錢的據山險自保。也就是塢堡。

他們常常是以一個家族為單位,躲進深山老林裡,帶着農具,自己開荒種地,自給自足,同時抵禦狄戎匪寇。

這些選擇據險而守的族群所處之地,史書稱之為“塢壁”。宋元之際的史學家胡三省在為《資治通鑒》作注時,對其解釋為:“城之小者曰塢,天下兵争,聚衆築塢以自守,未有朝命,故自為塢主”。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16

兵荒馬亂,盜賊四起,國家的法令制度在戰亂中崩潰,人民的生命安全與生活秩序無法得到保障。所以塢壁内部均會制定一套實用的規則,将塢壁内部的流民組織起來,形成一個齊心協力、且戰且耕的堅強組織。

《晉紀》記載:“永嘉大亂,中夏殘荒,堡壁大帥,數不盈冊,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可知西晉亡後,中原遍地塢壁。

羊場史在寫給陶淵明的一封信中,恰好提到了這件事,其中經過的一個塢堡,就叫做桃源。

塢壁内部的鄉規民約往往也圍繞儒家思想而展開,制婚姻嫁娶之禮,興舉學校講授之業,班行其衆,衆皆便之。至道不拾遺。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尊老愛幼必然在塢壁内得以踐行,所以“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17

第二條線索是,志怪小說《搜神後記》 作者即為陶潛。此書第一卷第五條即《桃花源記》,第六條則是紀劉子骥入衡山采藥之事。

由此陳寅恪得出推論,陶淵明之作 《桃花源記》 ,是取此二事混合而成。

02 羅生門

1956 年,被學界視為繼陳寅恪之後,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第一人的唐長孺,發表了題為《讀 “桃花源記旁證” 質疑》一文,對陳寅恪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見。

在考證中,唐也獨辟蹊徑,從當地一直流傳的神話傳說記載入手。唐長孺找到一個蠻人射鹿的神話,比對二者的區别。發現倆事兒有很多的共同點,但蠻人射鹿要更早一些。加之當時道教文化盛行,百姓們見怪不怪,還當真事兒看。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18

此外,南朝宋劉敬叔的《藝苑》、南朝梁任昉的《述異記》、後來杜光庭的《神仙感遇傳》都有類似的記載。

《異苑》裡這樣寫:

元嘉初,武陵蠻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其人入穴,見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開朗,桑果蔚然。

《述異記》裡這樣寫:

武陵源在吳中,山無他木,盡生桃李,俗呼為桃李源。源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傳秦末喪亂, 吳中人於此避難,食桃李實者,皆得仙。

和陶淵明版的《桃花源記》何其相似。我們再看兩個神話的比對圖:

桃花源記背後的可怕故事(桃花源記真的是鬼故事嗎)19

是不是發現有很多相似之處。

根據兩位學者的猜測研究,筆者不揣冒昧,大膽得出結論:

《桃花源記》就是陶淵明在神話小說的影響下,借鑒了塢堡的生活樣式,結合各類傳聞,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寄托着美好的向往憧憬,寫就的一篇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美文。

所以,《桃花源記》不是鬼故事,而是一份美麗的希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