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喜迎二十大福建

喜迎二十大福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7:47:21

喜迎二十大福建?東南網10月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穎 林蔚),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喜迎二十大福建?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喜迎二十大福建(喜迎二十大福建)1

喜迎二十大福建

東南網10月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穎 林蔚)

擁有13.6萬平方公裡海域面積、逾3700公裡海岸線、125處大小港灣,福建的海洋資源得天獨厚。經過多年發展,福建海洋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如何将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福建深入貫徹落實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确提出,做大做強做優海洋經濟。放眼遼闊海域,我省傳統海洋産業正轉型升級,新興産業體系加快構建,海洋科技創新勢頭正旺。挺進深遠海,闊步向深藍,“海上福建”建設正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海上風電“風”力全開——全球首個大功率海上風電樣機試驗風場在福清興化灣建成;

深海裝備養殖添“利器”——全國租賃試點首台套大型漁旅融合、漁光互補、綠色低碳深海養殖平台“閩投宏東号”下水;

海洋種業創新号角吹響——“高抗優質大黃魚種質創新與新品種培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

……

因海而興,向海圖強,“做大做強做優海洋經濟”号角在福建吹響。

錨定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建”,前瞻布局系統推進,制定《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強省建設專項規劃》,提出全省海洋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率8%以上、到2025年基本建成海洋強省目标;立足實際和區位優勢,出台《加快建設“海上福建”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明确重點任務、重點項目,為海洋經濟發展描繪新藍圖。

勇立潮頭,東風正勁,海洋經濟正在為福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轉型升級

傳統産業向深向綠

閩江入海口的連江粗蘆島,江水海水奔騰不息,數公裡外就是遼闊的東海。

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核心區母港一期建設工地就在粗蘆島。9月27日,記者在工地現場看到,碼頭正澆築橫梁、預制方樁,工人們揮汗如雨、忙碌不停。作為全國第三個獲批建設的國家級遠洋漁業基地,明年一期工程就将投産運營。“屆時,我們是全國最先迎接遠洋漁船歸來的國家級基地!”基地指揮部綜合協調組組長何宗旺滿是自豪。

不僅是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國際水産品交易基地,粗蘆島還緻力打造海洋生物、海工裝備和數智漁業“科創三高地”。未來的粗蘆島,将以多産業鍊集聚、一二三産融合的發展态勢,成為福建遠洋漁業逐夢深藍的“尖兵”。

經多年發展,福建的遠洋漁業綜合競争力、養殖加工能力實力不俗。2021年全省海洋生産總值超1.1萬億元,連續七年保持全國第三;水産品年出口78億美元,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如何在新發展格局下“靠海吃海念海經”?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

向深,海洋養殖由近海、淺海延伸至遠海、深海。在全國首創深海裝備養殖租賃試點,“閩投宏東号”下水即将正式投産,其他4台套也即将開工建設。“閩投”系列養殖裝備預計将形成高品質水産養殖量5000噸,産值10億元。

向綠,修複生态環境、增殖漁業資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施海上養殖轉型升級行動,截至6月底,全省累計改造傳統養殖漁排19.35萬口,新建深水抗風浪網箱446口。福清東瀚海域美源、莆田南日島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完成預驗收。

向融,整合海洋資源優勢,把培育壯大海洋産業與優化海洋開發建設布局有機結合。全省整合形成廈門港、福州港、湄洲灣港、泉州港4個清晰定位、科學分工、協同發展的沿海港口,其中3個已發展為億噸港。重點港區建設取得大進展,滿足全省石油化工、裝備制造、冶金建材、能源電力等重點産業原材料和産成品運輸需求。依托“絲路海運”,福建“海絲”核心區逐漸成為服務“一帶一路”沿線的黃金物流通道。截至8月底,“絲路海運”命名航線已累計開行9014艘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018.2萬标箱。

陸海統籌,加快環三都澳、閩江口、湄洲灣、泉州灣、廈門灣、東山灣等六大灣區建設,“一帶六灣多島”的區域海洋經濟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拉滿風帆,挺進深藍。從推動傳統漁業轉型升級,到優化港口布局、推進航運發展,再到陸海統籌,加強臨港工業開發,重點項目持續發力。 “2022年,我省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339個,總投資額超9300億元。今年前8月,203個在建項目完成年度投資653億元,超序時進度。”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從近海向遠海、深海延伸,福建海洋經濟空間正不斷拓展。

加速崛起

新興産業揚帆起航

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增添藍色動能,深化“海上福建”建設,福建全力打造海洋優勢産業集聚區和新興産業集群,高水平拓展海洋開放合作空間。

廈門藍灣科技公司一樓展廳入口處有一個擺放蟹殼的展櫃,公司董事長林秀芬每次經過時都要深情凝視。

原來,藍灣科技憑借福建的海洋資源和科研優勢,轉化國家海洋三所的科研成果,生産出的被喻為“關節糧食”的氨糖,正是從海洋蝦蟹殼中提取出來的。藍灣科技生産的氨糖純度高于99%,并且在今年實現了年産100噸的跨越,處于全球同行業第一的領跑地位。

不僅是藍灣科技,近年來我省還培育了金達威、彙盛生物、緻善生物等一批高科技企業,建設海洋生物醫藥産業集群效應初顯。

“十四五”期間,我省提出高質量構建現代海洋産業體系,着力建設臨海石化、海洋旅遊2個萬億級産業集群,打造現代漁業、航運物流、海洋信息、地下水封洞庫儲油4個千億級産業集群,培育海洋生物醫藥、工程裝備、可再生能源、新材料、海洋環保5個百億級産業集群。海洋新興産業正在加速崛起。

培育海洋經濟新業态、壯大海洋新興産業,成果如何?答案,寫在福建綿延的藍色海岸線上。

領跑海上風電産業。充分發揮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優勢,發展一流綠色低碳新能源産業。目前,福建已擁有全球首個大功率海上風電樣機試驗風場,亞洲地區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的風電機組,全國首個全産業鍊的海上風電産業園。

發力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産業。甯德時代電機自主研發的“白海豚1号”成功下水首航成功;福建船政發布國内首艘滿足中國海事局要求的60M新型海上風電運維母船船型;2021年全省船舶建造銷售産值同比增長5.2%,船舶修理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8%。

布局海洋信息産業。福建已建成國内領先的區域性海洋立體觀測網和海洋漁船動态監控管理網絡;全省行政村及有人居住海島均已實現光纖通達和4G網絡覆蓋;在全國率先開展海洋高通量衛星互聯網試點建設。

挖潛濱海旅遊産業。成立福建濱海旅遊聯盟,以1号濱海旅遊風景道建設為主線,挖掘濱海特色資源,優化濱海發展格局,創新濱海發展業态、強化濱海服務體系,現已發展成為海洋經濟的主導産業之一。

全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低碳技術、現代生物技術與傳統海洋産業深度融合發展,新興海洋産業鍊正在福建形成。

動力澎湃

科技創新乘勢而上

9月30日,新成立的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以“揭榜挂帥”方式征集研發團隊,面向國内外發布了首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涵蓋大型海上風電、新型波浪能發電裝備、海島綜合能源利用等領域。今後,各方将組織跨領域的産學研用協同攻關,重點圍繞大型海上風電、海洋能新裝備、綜合能源系統、新材料等關鍵技術,快速實現一批新産品、新成果在八閩大地得到應用。

科創賦能,共享深藍。加快推進海洋科技創新,福建踔厲奮發。

高位引領,我省加快實施一批海洋科技研發項目,大力培育引進一批海洋科技型企業,推動海洋經濟向創新引領型轉變。2022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福建将實施創新平台建設行動,建好福廈泉科學城,打造沿海科技創新走廊,籌建半導體、海洋領域省創新實驗室。

實處着手,省科技廳等11部門聯合出台《福建省建設海洋科技創新平台工作方案》,明确支持海洋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的政策舉措。

創新機制,啟動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實施海洋科技成果購買補助政策。

盤點資源,全省海洋科技發展一盤棋。論人才優勢,福建擁有11位涉海科技兩院院士、200餘位涉海高層次人才、1500餘位創新骨幹;論學科優勢,廈門大學海洋學科是雙一流重點建設的“A ”學科;論條件裝備,福建擁有6艘海洋科學考察船,10餘個省部級野外觀測平台;論産業基礎,福建擁有10餘個海洋生物産業研發基地、資源保護及開發平台,10餘個産業轉化公共服務平台。

才智湧流促發展,科技創新正發揮強大引擎功能,澎湃起藍色動力,有力推進海洋經濟現代化進程——

4月,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總部落地廈門,将緻力實現海洋負排放的重大技術突破,推出海洋碳彙标準體系;

5月,由我省戴民漢院士和焦念志院士共同發起的我國首個海洋領域國家基礎科學中心——海洋碳彙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基礎科學中心正式啟動;

當前,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國家級華東(霞浦三沙)台風野外科學試驗基地等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正在加快推進;

整合跨學科資源,協同省内外科研院所及涉海領軍企業,建設高能級賦能平台,廈門大學正在全力籌建海洋領域省級創新實驗室,打造吸引海洋人才、撬動社會資本、彙聚産業要素的“磁鐵石”;

……

2021年,福建共達成海洋領域技術交易合同171項,合同金額9791萬元。

科技藍海,千帆競發,福建科技創新及其對海洋經濟的戰略支撐作用不斷夯實;走向遠海,逐夢深藍,一個新時代現代化的海洋強省正在祖國東南海濱崛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