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自主品牌汽車與合資品牌汽車的差距主要體現在, 第一,組裝品控比合資車差,沒有大故障但是容易有異響;第二,發動機、變速箱、轉向、調教差,說通俗點就是不好開,開着别扭;第三,售後服務不如合資車,包括4s人員的整體素質和責任心;第四,保值率不如合資車。
最重要的一點來了,就是研發技術。舉一個例子,曾聽一位吉利老車主說出他的感受,感覺實在太真實了,他說:“吉利買沃爾沃,買的那是人家的設計體系,設計人才,我國造車這麼多年了,連這個都沒有建立起來,還要用人家沃爾沃的;
人家大衆設計一個高爾夫8,花幾十億歐元的研發費,試問,國産品牌誰能做到,大衆研發一個高爾夫8,研發出來的技術是可以用到大衆集團所有的品牌上的,一下就攤平了成本。再說,國産車現在造車,精力還是花在外在的這些東西上面,堆配置,改外觀,每年出的車型号,眼花缭亂,内在的東西,都沒有;
發動機,變速箱,根本做不到成體系,人家豐田,大衆,研發一台發動機,裝車的數量都是幾十萬,上百萬台,所以發動的效率,可靠性等等,國産根本就不是一年、兩年就能達到的。”
這位吉利車主說得很有道理,但我想補充的是,人們總是把國産打上差的烙印,合資車貼上精品的标簽,其實國産也有好的發動機,也有調校得不錯的底盤,合資車也有減配做工粗糙的現象,建議買車時認真研究自己想買的車型款式配置,在同價位中比較,就能買到值得擁有的車。
當然,國産車整體的确和合資車有些差距。但是國産品牌已經很努力了,并且現在國産車開個十年八年也不會壞,還是比較不錯的了。
再者說,自主品牌起步晚,十幾二十年車企無法跟百年車企相提并論,就别說汽車核心技術引擎,變速箱,平台,調校功底了,就連汽車芯片,博世ESP這類型配件都被卡脖子,想在燃油車領域超越是很難很難,因為現實不會給你那麼多時間研發傳統動力裝置。
最後還有就是人的問題,因為以現在來看,同一品牌的車,老車的技術雖然是很落後,但反而新車卻還不如老車耐用,開不了多久就有毛病。要說技術不行吧,也不至于到這種地步,那麼是什麼原因呢?
就是人不行,一味追求效率與利益,把最應該重視的質量都放在一邊,有些車企從原材料就開始偷工減料,成品制造更無法保證質量。以前接觸一老闆采購車子原料,吩咐采購,物價上漲了,車價沒漲,采購原料,鋼材要用便宜的頂上,不能再用那麼貴的,厚度也要減下來,以前5公分,換成4公分或3公分。如果汽車制造商就是這麼采購原料的,那麼汽車的質量會好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