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蜂窩麻面發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蜂窩麻面發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3 02:17:52

蜂窩麻面發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蜂窩麻面露筋)1

前 言

在結構施工過程中,項目部檢查經常能發現施工現場存在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包括施工縫(樓闆)夾渣、鋼筋外露、混凝土蜂窩、麻面、缺棱掉角、及樓闆裂縫、門窗洞口不平直等。

針對現場存在的質量問題,下面幫大家進一步分析其原因,并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及治理方法,現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

一、施工縫(梁、樓闆)夾渣、潤泵砂漿遺撒

施工縫處混凝土結合不好,有縫隙或夾有雜物,造成結構整體性不良;潤泵砂漿在樓闆上沒有強度,給結構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1.1 原因分析:

1、在澆注混凝土前沒有認真處理施工縫表面;澆注過程中,振搗不夠密實。

2、樓闆、梁在混凝土澆築前清理不到位,或在梁内示設置清掃口,樓闆上的鋸末和木塊等細小垃圾存在梁内,無法清理出來。

3、分層分段施工時在施工停歇期間常有木塊、鋸末等雜物積存在混凝土表面,未認真檢查清理,再次澆注混凝土時混入混凝土内。

4、澆築頂闆混凝土時,潤泵砂漿沒有妥善處理,導緻砂漿遺撒到樓闆面。

1.2 預防措施:

1、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繼續澆注混凝土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或軟弱混凝土層,并充分濕潤和沖洗幹淨,清除殘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積水。

2、在澆注前,施工縫宜先鋪抹水泥淨漿或與去石子的同配比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漿一層,也可采用塗刷界面劑的方法。

3、在模闆上沿施工縫位置通條開口,以便清理雜物和沖洗。冬季施工時可采用高壓風吹。全部清理後,再将通條開口封閉,并抹水泥漿或減石子混凝土砂漿,再澆注混凝土。

4、潤泵砂漿一律采用專用的灰鬥吊運下樓,不允許直接澆築到樓闆當中。

1.3 處理措施:

1、對結構構件承載力無影響的細小裂縫,可将裂縫處加以沖洗,用抗裂砂漿抹補。如果裂縫開裂較大較深時,應将裂縫、夾層附近的混凝土表面鑿毛,将夾層中的雜物和松軟混凝土清除,用清水沖洗幹淨,充分濕潤,再采用高一等級的細石混凝土澆注搗實并認真養護。對裂縫、夾渣的剔鑿、切割都要彈線,修補做到方正、平直,修補美觀。

2、樓闆面遺留的潤泵砂漿,專人仔細排查後做好記錄。遺留砂漿的部位要全部剔鑿幹淨,剔至混凝土密實處,用清水沖洗幹淨,充分濕潤,再采用高強修補料修補密實并認真養護。

二、鋼筋外露

鋼筋混凝土結構内的主筋、負筋或箍筋等露在混凝土表面。

2.1 原因分析:

1、因配合比不當混凝土産生離析,澆搗部位缺漿或模闆嚴重漏漿。

2、混凝土振搗時,振搗棒撞擊鋼筋,使鋼筋移位。

3、混凝土澆注振搗時。鋼筋墊塊移位或墊塊太少甚至漏放,鋼筋緊貼模闆。

4、鋼筋混凝土結構斷面較小,鋼筋過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鋼筋上,混凝土水泥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

5、混凝土保護層振搗不密實,或木模闆濕潤不夠,混凝土表面失水過多等,拆模時混凝土缺棱掉角。

6、樓闆厚度澆築不夠,或者澆築混凝土時,鋼筋固定不牢,在混凝土的作用下,鋼筋上浮,混凝土凝固收縮後面外露。

2.2 預防措施:

1、澆注混凝土前,檢查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是否準确。

2、為保證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墊塊。

3、為防止鋼筋移位,嚴禁振搗棒撞擊鋼筋。在鋼筋密集處,提前采用措施,為振搗棒振搗留有空間。保護層混凝土要振搗密實。澆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将木模闆充分濕潤,并認真堵好縫隙。

4、鋼筋較密集時,選配适當的石子。石子最大顆粒尺寸不得超過結構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時不得大于鋼筋淨距的3/4。結構截面較小,鋼筋較密時,可用細石混凝土澆注。

5、混凝土自由順落高度超過2m時,要用串筒或溜槽等進行下料。操作時不得踩踏鋼筋,如鋼筋有踩彎或脫扣者,及時調直,補扣綁好。拆模時間要根據試塊試驗結果确定,防止過早拆模。

6、澆築樓闆混凝土時要嚴控控制混凝土的澆築厚度,為了控制厚度,須在混凝土澆築前做好标高控制線;同時在澆築混凝土時要有專門的看筋人,對鋼筋移位、鋼筋上浮等立即進行處理,防止露筋再次發生。

2.3 處理措施:

将外露鋼筋上的混凝土殘渣和鐵鏽清理幹淨,用水沖洗濕潤,再用高強修補料抹壓平整,如露筋較深,将薄弱混凝土剔除、鑿毛,沖刷幹淨濕潤,用高一級的米石混凝土搗實,認真養護。

三、混凝土蜂窩

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漿少碎石多,碎石之間出現空隙,形成蜂窩狀的孔洞。

3.1 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不準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計量錯誤,或加水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

2、混凝土攪拌時間短,沒有拌合均勻,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3、未按操作規程澆注混凝土,下料不當,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漿,造成混凝土離析。

4、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沒有分段、分層澆注,振搗不實或下料與振搗配合不好,未及時振搗又下料,因漏振而形成蜂窩。

5、模闆孔隙未堵好,或模闆支設不牢固,振搗混凝土時模闆移位,造成嚴重漏漿或牆體爛根,形成蜂窩。

6、碎石、河砂級配差,不便于水泥砂漿充分包裹,形成蜂窩等。

3.2 預防措施:

加強對商品混凝土配料質量檢測,易性能不滿足要求的一律退場處理。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過2m。

如超過,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混凝土的振搗分層搗固。澆注層的厚度不得超過振動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搗實混凝土拌合物時,插入式振搗器移動間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徑的1.5倍;對細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則不大于其作用半徑的1倍。

振搗器至模闆的距離不大于振搗器有效作用半徑的1/2。為保證上下層混凝土結合良好,振搗棒插入下層混凝土5cm。混凝土振搗時,必須掌握好每點的振搗時間。

合适的振搗現象為:混凝土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澆注混凝土時,經常觀察模闆、支架、堵縫等情況。發現有模闆走動,立即停止澆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3.3 處理措施:

混凝土有小蜂窩,可先用清水沖洗幹淨,然後用去石子混凝漿修補。如果是大蜂窩,則先将松動的碎石和突出的顆粒剔除,盡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後用清水濕潤沖洗幹淨,再用高一等級的微膨脹細石混凝土搗實,認真養護。

四、混凝土麻面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漿粗糙,或有許多小凹坑,但無鋼筋和石子外露。

4.1 原因分析:

1、模闆脫模劑塗刷不均勻,拆模時混凝土表面粘結模闆。

2、模闆接縫拼裝不嚴密,澆注混凝土時縫隙漏漿。

3、模闆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幹淨,粘有幹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損。

4、混凝土硬化過程後養護方法不當或根本沒有養護,拆模過早。

5、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混凝土中的氣泡未排出,一部分氣泡停留在模闆表面。

4.2 預防措施:

模闆面清理幹淨,不得粘有幹硬水泥砂漿等雜物。

木模闆澆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充分濕潤,清洗幹淨,不留積水,使模闆縫隙拼接嚴密;大鋼模闆要均勻塗刷脫模劑。如有縫隙,填嚴,防止漏漿。

混凝土必須按操作規程分層均勻振搗密實,嚴防漏搗,每層混凝土均勻振搗至氣泡排除為止。混凝土養護時間要達到規定時間才能拆模。

4.3 處理措施:

麻面主要影響混凝土外觀,對于面積較大的部位修補。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濕潤後用去石子混凝土漿抹刷。

五、混凝土孔洞

混凝土結構内有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

5.1 原因分析:

1、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組織不好,未按施工順序和施工工藝認真操作。

2、不按規定下料,吊鬥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闆内,一次下料過多。下部因振搗器振動作用半徑達不到,形成松散狀态。

3、在鋼筋密集處或預埋件處,混凝土澆注不暢通,不能充滿模闆間隙。

4、混凝土中有硬塊和雜物摻入。或木塊等大件料具掉入混凝土中。

5、混凝土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或嚴重跑漿。

6、未按順序振搗混凝土,産生漏振。

5.2 預防措施:

1、加強施工技術管理和質量檢查工作。

2、預留孔洞處在兩側同時下料。下部往往澆注不滿,振搗不實,采取在側面開口澆注的措施,振搗密實後再封好模闆,然後往上澆注。

3、控制好下料,要保證混凝土澆注時不産生離析,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不超過2m,大于2m時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4、采用正确的振搗方法,嚴防漏振。插入式振搗器采用垂直振搗方法,即振搗棒與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搗,振搗器插點均勻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錯式順序移動,不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動距離不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R)的l5倍。振搗器操作時快插慢拔。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塊或冰塊等雜物。

5、在鋼筋密集處,可采用細石混凝土澆注,使混凝土充滿模闆間隙,并認真振搗密實。機械振搗有困難時,可采用人工搗實配合。

5.3 處理措施:

将孔洞處疏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剔除掉。孔洞頂部要鑿成斜面,避免形成死角,用水刷洗幹淨,保持濕潤72小時後,用比原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微膨脹細石混凝土搗實,混凝土内摻10%的UEA膨脹劑,以免新舊混凝土出現裂縫。

六、缺棱掉角

梁、柱、牆闆和孔洞處直角邊上的混凝土局部殘損掉落,不規整,棱角有缺陷。

6.1 原因分析:

1、木模闆在澆注混凝土前未濕潤或濕潤不夠,澆注後混凝土養護不好,棱角處混凝土的水分被模闆大量吸收,緻使混凝土水化不好,強度降低。

2、常溫施工時,過早拆除承重模闆。

3、拆模時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闆拆除過早。

6.2 預防措施:

木模闆在澆注混凝土前充分濕潤,混凝土澆注後認真澆水養護。

拆除模闆時,混凝土應具有足夠強度,避免表面及棱角受到損壞。

拆模時不能用力過猛,注意保護棱角,吊運時,嚴禁模闆撞擊棱角。加強成品保護。

對于處在人多、運料等通道處混凝土陽角,拆模後要注意将陽角保護好,以免碰損。

6.3 處理措施:

缺棱掉角較小時,清水沖洗。可将該處用鋼絲刷刷淨充分濕潤後,用水泥砂漿抹補方正。

缺棱掉角較大時,可将不實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顆粒鑿除,用水沖刷幹淨濕潤,然後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補好,認真養護。

蜂窩麻面發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蜂窩麻面露筋)2

七、樓闆裂縫

7.1 原因分析:

1、預埋線管特别是多根線管的集散處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較多削弱,從而引起應力集中,容易導緻裂縫發生的薄弱部位。

2、混凝土澆搗後過分抹平壓光和養護不當過度的抹平壓光會使混凝土的細骨料過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漿層,水泥漿中的氫氧化鈣與空氣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鈣引起表面水化收縮,導緻混凝土闆龜裂。

而養護不當也是造成現澆混凝土闆裂縫的主要原因。過早養護會影響混凝土的膠結能力。過遲養護,由于受風吹日曬,混凝土闆表面遊離水分蒸發過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

而産生急劇的體積收縮,此時混凝土早期強度低,不能抵抗這種應力而産生開裂。特别是夏冬兩季,因晝夜溫差大,養護不當最易産生溫差裂縫。

3、樓闆的彈性變形及支座負彎矩位置施工中在混凝土未達到規定強度,過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達到終凝時間就上荷載等。

4、施工中不注意鋼筋的保護,把闆面負筋踩彎等将會造成支座的負彎矩,導緻闆面出現裂縫。

5、線管在敷設時應盡量避免立體交叉穿越,交叉布線處可采用預埋線盒,同時在多根線管的集散處宜采用放射形分布,盡量避免緊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線管底部的混凝土澆注順利和振搗密實。

7.2 預防措施:

1、在混凝土澆搗前,應先将基層和模闆澆水濕透,避免過分吸收水分,澆搗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既振搗充分又避免過度。

2、混凝土樓闆澆築完畢後,表面刮抹應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幹水泥刮抹,并加強混凝土早期養護。樓闆澆築後,對闆面應及時用材料履蓋、保溫,認真保養,防止強風和烈日曝曬。

3、嚴格施工操作程序,早上荷載和過早拆模。在樓闆澆搗過程中更要派專人護筋,避免踩彎面負筋的現象發生。通過在大梁兩側的面層内配置通長的鋼筋網片,承受支座負彎矩,避免因不均勻沉降而産生的裂縫。

4、防止在樓闆集中堆放物料過多、過高,形成超載後引起樓闆裂縫。

7.3 裂縫的處理

1、對于一般混凝土樓闆表面的龜裂,先将裂縫清洗幹淨,待幹燥後用去石子混凝土漿将表面塗刷封閉。施工中若在終凝前發現龜裂時,可用抹壓一遍處理。

2、其它一般裂縫處理,其施工順序為:清洗闆縫後用水泥砂漿抹縫,壓平養護。

3、當裂縫較大時,應沿裂縫切八字形凹槽,沖洗幹淨後,用水泥砂漿抹平,也可以采用環氧膠泥嵌補。

4、當樓闆出現裂縫面積較大時,應對樓闆進行靜載試驗,檢驗其結構安全性,必要時可在樓闆上增做一層鋼筋網片,以提高闆的整體性。

5、通長、貫通的危險結構裂縫,裂縫寬度大于0.3mm的,由設計、建設、施工及監理單位現場勘測後,依據具體情況,重新編制技術處理方案。

八、牆體爛根

8.1 産生原因:

模闆拼縫不嚴或加固不夠、下料過多導緻模闆出現縫隙,混凝土跑漿;漏振。

8.2 預防措施:

所有豎向結構模内均鋪拌同混凝土配合比的去石砂漿30~50mm,砂漿用料鬥吊到現場,用鐵鍬均勻下料,模闆下口貼雙層海綿條;外側根部用砂漿堵縫。

8.3 爛根處理:

将頂闆進行支頂,然後剔除根部松散混凝土,灑水濕潤,支模澆築高一強度等級的微膨脹混凝土。

九、洞口位移變形、梁變形

9.1 産生原因:

澆築時混凝土沖擊洞口模闆,兩側沖力不均,模闆未能夾緊。造成洞口變形,梁扭曲,甚至個别部位截面“頸縮”。

9.2 預防措施:

嚴格分層澆築,控制每層澆築不超過50cm,及時振搗,不漏振,鋼筋密集處使用小振搗棒。模闆拼縫嚴密,粘海綿條堵縫,模闆對拉要拉緊,澆築前灑水濕潤洞口澆築時從兩側對稱下料,及時振搗。

9.3 處理措施:

對變形位置進行挂線,凸出部分進行剔鑿打磨,凹下部分視情節進行挂網抹灰或鑿毛植入短鋼筋澆入高一等級細石混凝土。

十、錯台、脹模

10.1 産生原因:

牆體錯台的原因是模闆拼接位置未拼緊、支架不牢固,混凝土澆築時造成模闆位移。頂闆産生錯台的原因是頂闆支模時次龍骨未仔細篩選,模闆拼縫不緊,模闆與龍骨釘子過稀,未釘緊。

10.2 預防措施:

1、模闆支撐體系牢固可靠,模闆拼縫嚴密,龍骨規格統一并與模闆用釘子釘緊釘牢。澆注混凝土時,經常觀察模闆、支架、堵縫等情況。發現有模闆走動,立即停止澆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2、模闆支頂牢固,架體穩定;混凝土澆築時不出現架體走動和移位。

10.3 處理措施:

将突出部位進行剔鑿或打磨,使錯台或脹模位置截面偏差達到規範規定的允許偏差範圍之内。剔鑿部位用水沖洗幹淨後在表面用去石子混凝土漿抹平。

十一、漏振

11.1 産生原因:

對工人交底不到位,操作人員責任心不到位,振搗未按交底要求實施。

11.2 預防措施

組織專項的混凝土澆築工藝交底,現場監督人員嚴格把關,責任落實到人。

11.3 處理措施

将漏振導緻的松散混凝土剔除,剔至混凝土密實處,将松散混凝土清除幹淨用水沖洗,充分濕潤,支模闆,采用高一标号的細石混凝土(或澆注漿料)澆注,并認真養護。

蜂窩麻面發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蜂窩麻面露筋)3

十二、飄窗闆根部裂縫

12.1 原因分析

飄窗闆拆模過早、施加荷載過早;空調闆上排負筋與闆下皮過近,保護層過大;飄窗闆與結構牆體分兩次澆築,結合不牢。

12.2 預防措施

保證鋼筋間距,上排鋼筋用馬蹬鐵支撐;在達到允許條件後,方可拆除模闆;并且在達到設計強度前禁止對空調闆施加任何荷載。

12.3 處理措施

将空調闆全部剔除,并将空調闆與主體的結合處鑿毛,以剔出石子為宜,鑿毛後将表面的松散混凝土清理幹淨,澆水充分濕潤,重新支模,澆築高一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并認真養護。

十三、牆闆表面沉砂、混凝土離析

13.1 原因分析:

振搗時間過長;振搗不均勻;混凝土下料高度過大;混凝土配合比達不到要求。

13.2 預防措施:

組織專項的混凝土澆築工藝交底,現場監督人員嚴格把關,責任落實到人;控制混凝土澆築高度小于2米,大于2米時應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混凝土振搗時,必須掌握好每點的振搗時間。

合适的振搗現象為:混凝土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

13.3 處理措施:

将混凝土離析,混凝土表面起砂嚴重的部位全部剔除,支模,重新澆築高一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并認真養護。

十四、樓梯變形

梯段闆、踏步扭曲變形:

14.1 産生原因:

澆築時混凝土沖擊樓梯模闆支撐體系,沖力不均,模闆支撐不牢固。混凝土下料高度過高,沖力過大,拆模過早。

14.2 預防措施:

混凝土拆模要達到規定的拆模強度;澆築高度大于2m時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模闆支撐要牢靠并承托在達到強度的混凝土面上。澆注混凝土時,經常觀察模闆、支架、堵縫等情況。發現有模闆走動,立即停止澆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14.3 處理措施

對變形位置進行挂線,凸出部分進行剔鑿打磨,對剔出鋼筋的部位,應繼續剔至出現凹槽,将鋼筋調直,支模,澆築高一标号的細石混凝土。

凹下部分視情節進行挂網抹灰或鑿毛植入短鋼筋,澆入高一等級細石混凝土,并認真養護。

十五、梯梁夾渣漏振

樓梯梁内部有較大孔洞,并摻有雜物。

15.1 産生原因:

清理不到位,混凝土中有硬塊和雜物摻入。或木塊等大件料具掉入混凝土中,混凝土振搗不到位;在鋼筋密集處或預埋件處,混凝土澆注不暢通,不能充滿模闆間隙。

15.2 預防措施:

澆築混凝土前将模闆表面的雜物清理幹淨,控制澆築高度小于2m,澆築過程中及時振搗;鋼筋密集處,搬開一定空隙,使混凝土能充滿整個結構斷面。

15.3 處理措施:

将梁内松散的混凝土剔除幹淨,剔至混凝土密實處,以露出石子為宜,澆水充分濕潤,然後按圖紙設計尺寸重新支模,澆築高一标号的細石混凝土(内摻膨脹劑)。拆模後,澆水認真養護。

十六、闆面不平

樓闆上表面有凹凸、腳印等,下表面跨中下沉。

16.1 産生原因:

模闆支撐不牢固,次龍骨大小不一,澆築承壓後模闆變形,支座處無豎向支撐,闆跨中未按要求起拱,後澆帶未回頂,闆面上人過早,混凝土收面工作不到位,标高控制不到位。

16.2 預防措施

模闆拼接位置要拼接緊密,嚴格控制龍骨标高,滿堂架按方案要求搭設,模闆與龍骨釘緊釘牢固,嚴格控制闆面标高及模闆起拱弧度。

16.3 處理措施

将不平的凸出部位挂線剔鑿打磨至控制标高,凹陷部位視情況挂網抹灰,或植入短鋼筋,澆築細石混凝土并認真養護。

十七、電箱留洞變形

17.1 産生原因

電箱留洞的木套盒模具無三角支撐;用聚苯闆的輕質易變形材料填充留洞;混凝土下料不均勻或一次性下料過多。

17.2 預防措施

統一木套盒規格及制作方法;木套盒安裝時用短鋼筋與結構牆體或樓闆鋼筋焊接牢固;禁止采用聚苯闆等彈性材料作為留洞模具。牆體合模前,派專人重新檢查木套盒尺寸及位置是否正确,若發現松動或變形應及時整改。

17.3 處理措施

對于已變形的電箱留洞,應按設計尺寸彈線,剔除多于混凝土,若剔至牆體鋼筋,應将鋼筋調直,支模,重新澆注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并認真養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