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常,總有某時某刻覺察到自己知識匮乏,總有某時某刻覺察到自己閱曆淺薄。
然而,時間永不停歇,知識匮乏就去學習,閱曆淺薄就去經曆,人終究需要成長。
成長與年齡無關,早熟不及早智,幼學啟蒙,愚心啟封,思凡成智,學以盡用。
知識儲備的積累需要大量閱讀,閱曆的增長需要對過去事物的思索感悟。
從牙牙學語到識字認圖,從拼音筆畫到解字認詞,
從詞語名義到組詞造句,從歌謠童話到古詩名著。
書本上的知識需要我們讀寫背誦,知識裡的意義需要我們尋根問底。
啟蒙教育的選擇決定了個人興趣愛好的未來方向,
家庭教育的習慣局限了個人思維性質的未來發展,
學校教育的接受成長了個人知識領域的未來拓展。
能夠在自我命運選擇到個人興趣愛好對等或者相關職業的人,被冠名為命運的眷顧者。
殊不知,所謂的眷顧者本質上都屬于人群中最優秀的極少部分。
那些時常感歎命運不公的人,往往不自知。
也難怪,長期的某種思維習慣局限了其個人的思維上限。
偶爾一兩次自我認知到這種局限和上限,卻又畏懼不前,終究再難有作為。
改變局面的前提需要思想上對事物的深刻認知,
明白自身知識體系以及閱曆感悟的缺陷,
那就努力學習,認真思索,請教前輩,不恥下問。
總有一種方式适合自己,适用于破解當前的困局。
一次兩次困局的破解或許會幫自己下定決心,
決心重新學習知識,嘗試新領域并感悟人生,最後成就自己。
書到用時方恨少,這裡的“用”指的是自己不擅長卻又需要去涉獵的某種領域。
可能有人會說:“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這話沒錯,但是專業的人很忙也很貴。
偏偏某時某刻隻能自己頂上去,怎麼辦?
最佳方案是切身體會後想方設法去涉獵某項知識領域,
無非是多掌握一項技能,占用一部分時間罷了。
畢竟學到的都是自己的東西。
這就是生命本質上的意義——讀書修心。
修的是一顆學識之心,智慧之心,争命之心。
讀的是一本處事之書,能力之書,命運之書。
人言可畏才知修,這裡的“畏”指的是自己長期承受卻又無力反駁的不争事實。
人,不善言辭者多之,不聞人言者亦多之。
善言辭而語辯,争理而占,可為可不為,是為大智。
聞人言而知恥,學以改人言之實,
再行處世修身之舉,于心甚寬,于己心安。
人,終究是為了心安才能避免大部分小人言語搬弄是非,
人,終于是為了理得才能句句在實,字字在理。
心安理得,分兩種,一種是自我感覺,一種是他人眼裡的自己。
無論哪一種,都隻是一種生活狀态,利人利己而已。
利己在後,利人在前,利他主義也分先後。
長久的讀書修心加上處世修身,
必将成就出一個愈加完善的自己。
五十知天命以後,
慢慢地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慢慢地變得德高望重,
慢慢地開始被人尊重。
德高望重是基于年齡閱曆體現的某種口碑搭建,
與他人對自己的人品認可。
人生的意義在于老有所依之時,
回望半生後能夠無愧于心。
堂堂正正,名正言順,
所有一切都是自己交給自己最滿意的答卷。
真正到了生命盡頭的那一刻,
敢于高喊一句——我這一生坦坦蕩蕩做人,勤勤懇懇做事,轟轟烈烈處世,
我的人生一直精彩,我的命運一路坦途,這輩子值了,下輩子還要來人間一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