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間神明信仰之竈君司命
客家民間信仰,既有來自宗教的影響,也有民間對某種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地處閩粵贛邊山區,崇山峻嶺,溝壑縱橫,舊時,交通不便,文化落後,生産生活條件差,客家人往往把美好的願望寄托在超自然的神靈身上,祈求得到庇佑,故而民間的宗教信仰盛行。
漢民族多神論的觀念在客家地區有突出的地位,客家人對各種文化兼容并蓄,客家地區民間信仰更是呈現多元化,既有漢民族傳統的神祇,也有客家區域及周邊地區産生的神靈,竈君司命就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經典神靈。
竈君司命,又稱竈神、竈君、竈王爺、竈神星君。舊時,家家戶戶竈間都設有“竈王爺”神位,人們稱這位尊神為“竈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竈火,因而受到崇拜。竈王龛大都設在竈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竈王爺的神像。沒有竈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隻畫竈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竈王奶奶”。
竈神是漢族民間最富代表性,最有廣泛群衆基礎的流行神明,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客家人對竈神的崇拜基本上與漢民族一樣,家家戶戶的“竈下”,也就是廚房,都有供奉竈神。即在竈頭上方,或在土牆上挖個拱形的小窟,或釘上一個木架,設竈君神位。
舊時因條件限制,竈君常常沒有神像,通常用一張長方形的紅紙,中間寫着“司命竈君神位”,兩旁一上一下寫“善财童子”和“進寶郎君”作陪,貼在牆壁上。神座兩旁還貼有對聯,最流行的有:“有德能司火,無私可達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炊煙直透青雲裡,燧火長懸赤日邊。”橫披是:“神在其上”。竈君神牌紅紙和對聯每年春節前要更新一次,以示對神明的敬重。除了平常時農曆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早晨要給竈君敬香外,每年歲末還要舉行一次隆重的祭竈儀式。
客家地區舉行祭竈儀式的具體時間各地不同,一般的都是在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晚上,叫“送竈”,就是送竈君上天。也有祭竈時間是在除夕夜吃了團圓飯之後進行的,這天正好是竈君上天言事回來,正有“接風”之意,也叫“迎竈”。
據《抱樸子•徵旨》雲,“月晦之夜,竈神亦上天白人罪狀。”這一天竈君要到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彙報人間善惡,所以人們都擺上“三牲”、糖糕粄、糖果等供品,讓竈君吃個心滿意足,在上天言事時多說些好話,免得玉皇大帝生氣降罪人間,所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就是這個意思。
客家人的祭竈禮俗,通常是當天吃完晚飯,把廚房收拾幹淨後,蓋上大鐵鍋鍋蓋,把祭竈用的供品擺在鍋蓋上,擺放一段時間後,開始進行祭禮。具體是這樣進行的:
首先,按規矩擺好供品,最前面擺放一隻茶杯,後面是三隻酒盅,然後擺上幾碟各色糖果、“三牲”,“三牲”一般是煮熟的雞、魚、豬肉,後面擺放兩大盤壘成金字塔狀的、削了皮、破成兩半的甘蔗,末了在竈角壓上一塊又大又厚的糖粄。家人依次敬香、倒酒。
接着,供品擺放一段時間後,便請司祭人來宣讀祭文。司祭一般由童生擔任。讀畢祭文,再燒一大疊“神金”,并燃放長長的一串鞭炮,祭禮至此才告完畢。
祭禮完畢,主家便招呼鄰裡,特别是孩童吃糖果、吃甘蔗,其樂融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