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抓周的習俗嗎?抓周,古時又稱為“試兒”,它是一種流傳已久的習俗,人們認為通過抓周可以測蔔小孩子将來的志趣、前途等。這種奇特的習俗是怎麼産生的呢?關于抓周這一習俗的起源,有的人說始于三國時期,也有的人認為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還有的人認為它産生于一種征兆觀念。對此,專家們觀點各有不同。
抓周習俗
抓周一般定在小孩兒滿歲的當天,人們将筆、墨、算盤、書本、銀錢、食品、剪刀等物品擺放在孩子面前,在不做任何誘導的情況下,讓孩子随意抓取,他先抓到什麼,今後的成長方向就很可能跟這件物品有關。
比如,小孩兒先抓了印章,則長大以後可能做大官;抓到算盤,則說明他日後善于理财;如果是女孩兒,抓到針、線、鏟子、勺子之類的,則說明她将來是個善于料理家務的姑娘;抓了吃食、玩具,小孩兒長大以後則可能生活富裕,不會受苦;等等。當然,這隻是長輩們對孩子前途的一種希望,是對孩子今後人生的祝願。
起源于三國時代抓周習俗,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的記載,但人們認為它的起源時間會更早,應該在三國時代。相傳,三國時吳主孫權稱帝後不久,太子孫登因病而亡,孫權需另選太子。這時西湖布衣景養進言:“立嗣傳位乃千秋萬代的大業,不僅要看皇子是否賢德,而且要看皇孫的天賦。”
孫權
于是,孫權采用景養選嗣的方法,将所有皇孫都抱至宮中。景養準備了一個滿是珠貝、象牙、犀角等物的盤子,讓小皇孫們任意抓取。大多皇孫或抓翡翠,或取犀角。唯有孫和之子孫皓,一手抓過簡冊,一手抓過绶帶。
孫權大喜,遂冊立孫和為太子。雖然後來孫和被廢黜,無緣帝位,但是經過幾次政治動亂,孫皓還是當上了皇帝。這不得不讓一些老臣回想起多年前景養選嗣的方式,稱贊抓周的靈驗。後來,很多人也開始采用這種方式來驗試兒孫的未來,逐漸成為一種習俗。
是一種巫術文化也有人認為,其實這種“試兒”習俗起源于先秦時期的一種巫術文化。
據說,楚共王要在幾個兒子中選出接任者,就秘密将一塊遍祭名山大川的玉璧埋在祖廟的庭院裡,讓五個兒子依長幼順序進廟拜跪祖先,誰正好壓在埋玉璧的位置上,誰就是神靈所确立的王嗣。
年齡最小的兒子被抱進祖廟後,兩次下拜,均壓在了玉璧的璧紐上。但楚共王最終把下跪時兩足各跨玉璧一邊的長子(即楚康王)立為太子。大臣鬥韋龜很感慨,他認為此舉違背了天命,于是将自己的兒子托付給楚共王的小兒子,之後楚共王的小兒子果然坐上了王位,即楚平王。後來,就有了“試兒”的習俗。
征兆觀念還有人認為這一風俗源于征兆觀念,即以為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人世間的吉兇禍福,在其發生之前都是有征兆的。這種觀念其實是人們因無法解釋和把握強大的自然力量與自身命運而産生的一種思想。 以抓周來預測前程就是這種征兆觀念的表現之一。
對于抓周習俗究竟是怎麼産生的,學者的見解各有不同。如今這一風俗,表達了人們對生命延續以及平安和興旺的祝願,反映了父母對子女的舐犢深情,是一種具有人情味的風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