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晏殊何處不相逢

晏殊何處不相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9 17:17:44

晏殊何處不相逢(無可奈何花落去)1

在宋詞的星空裡,晏殊無疑是閃耀得最早而又最亮的那顆,他開創了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其《蝶戀花》中“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玉樓春》中“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盡處”,《踏莎行》中“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等等,這些皆為千古絕唱,遂成一代詞宗。

然而,後人不太熟知的是,晏殊不僅是一個著名的詞人,更是一個産量高到驚人的詩人,宋祁在《筆記》一書中說:“天聖初元以來,缙紳間為詩者益少,唯丞相晏公殊、錢公惟演、翰林劉公筠數人而已。晏丞相末年詩,見編集者乃過萬篇,唐人以來未有。”為何“為詩者益少”?正如清人潘德輿所說:“詞之有北宋,猶詩之有盛唐”,大都填詞去了罷。而晏殊開創詞界新天地的同時,做詩益勤,到他晚年,見諸詩集的竟逾萬首之多,有宋一代,恐怕隻有“六十年間萬首詩”的陸遊可望其項背。

不過,晏殊所作的萬餘首詩,卻随着歲月的流逝和書籍的佚亡,大都散失,未能全部流傳下來,《全宋詩》中僅錄晏殊詩160首,相對他海量的創作,簡直如滄海一粟,難以飽覽他詩歌“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磅礴氣勢和瑰麗美景。

元朝脫脫曾在《宋史·晏殊傳》中評價他說:“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閑雅有情思。”對晏殊詩歌質量的評價,竟然蓋過了他為人所稱道的詞,讓人詫異。不過,通過晏殊存世的少量的詩歌,我們亦能窺其堂奧。宋初的詩流行“西昆體”,師法李商隐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但東施效颦,過了頭,導緻詩歌窒塞而氣悶,濃豔而呆闆。

晏殊雖然也學李商隐,但他懂得分寸,每每清新活潑,情思幽妙。如《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迹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瑟禁煙中。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寫怅然若失的思念,寫得纏綿悱恻而又含蓄幽深,真摯而又不渲染過度,句句敲在人心上。

晏殊何處不相逢(無可奈何花落去)2

晏殊作詩,是極講究錘煉詞句的,與賈島的“推敲”異曲同工。歐陽修《歸田錄》載:“晏元獻(晏殊谥号元獻)善評詩,嘗雲:‘老覺腰金重,慵便枕玉涼,未是富貴語。不如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此善言富貴者也。’人皆以為知言。”這是晏殊批評寇準“老覺腰金重,慵便枕玉涼”句堆金砌玉,全然不是真正的富貴氣象,不如白居易“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不着金玉一字,富貴氣卻撲面而來。

從這種批評和取舍中,既可看出晏殊對詩歌的好惡,更可以看出晏殊對詩歌詞句有一種近乎“潔癖”的“苛求”,這種“潔癖”和“苛求”,也從側面反映出他自己對待做詩的态度,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

晏殊名作中有一首《示張寺丞王校勘》,詩曰:“元巳清明假未開,小園幽徑獨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難禁滟滟懷。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遊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

是不是很眼熟?确實,“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便是晏殊詞作《浣溪沙》中的名句,不過,這不是晏殊以詞句入詩,而是以詩聯入詞。清人紀昀等編撰的《四庫全書總目·珠玉詞提要》載:“《浣溪沙》春恨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乃(晏)殊《示張寺丞王校勘》七律中腹聯……今複填入詞内,豈自受其詞語之工,故不嫌複用耶?”詩人忌諱重複,将自己詩中句子“移栽”到詞中,無異于“自我抄襲”,曆代少有。然而晏殊此舉,劍走偏鋒,卻又恰到好處,于不可為處而為之,起到了一舉兩得、錦上添花之效,頗令人意外,其愛詞之工麗、愛句之精警的執著,亦可見一斑。

而“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句,又着實來之不易,說來還頗有一段曲折故事。宋人所撰《複齋漫錄》一書記載了這段故事。宋仁宗天聖三年(1025年),晏殊因公赴杭州,路過揚州,遊覽大明寺,在寺内詩闆(題詩木闆)前讀到一首《揚州懷古》時,眼睛一亮,随即招來作者、揚州府江都主簿王琪一叙。正值暮春,二人飯後閑庭信步,晏殊看到滿地落花,歎息道:“我有時偶得一佳句,卻常常經年對不出下句,如‘無可奈何花落去’,至今無對,十分懊惱。”王琪應聲道:“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一聽,真是渾然天成的絕對,禁不住擊節贊歎!回京後,晏殊立即将王琪聘為僚屬,不久又推薦他出任大理評事、館閣校勘。得一妙句便獎引人才,甚至不遺餘力,恐怕隻有晏殊這種對煉句如此癡迷的人才會這般行事。

晏殊何處不相逢(無可奈何花落去)3

晏殊是一個成功的詩人,也許他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甚至不是一個合格的宰相,尤其缺乏擔當。他太愛填詞作詩了,常常影響了要務。宋仁宗慶曆年間,西夏犯邊,戰事吃緊,晏殊時任樞密使,主持軍務。他的學生歐陽修擔心老師日理萬機,太辛苦,便上門探問,但到了一看,老師卻在莺歌燕舞、詩酒流連,歐陽修大失所望,後作《晏太尉西園賀雪歌》一詩,中有“主人與國共休戚,不惟喜悅将豐登。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餘萬屯邊兵”之句,批評老師在這國難當頭之際,不應該閑如散官。

不僅彼時,在以後的日子裡,歐陽修對這位宰相老師的微詞一直沒有改變。晏殊去世後,歐陽修在給晏殊所作的《挽辭》中便說:“富貴優遊五十年,始終明哲保身全。”這已經是非常露骨的批評了。

晏殊雖然在政治上建樹有限,但不可否認的是,晏殊重才,獎掖後進,不遺餘力,歐陽修、範仲淹、王安石、孔道輔、韓琦等均出其門下,他們起于未名之時,均在晏殊的推介和提攜下蜚聲朝野,步步高升,後來或為名臣,或成名相,皆為一時賢俊,流芳千古。而就這一點來說,晏殊又不失為一個優秀的宰相。

◎本文原載于《學習時報》(作者晏建懷),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