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是每個時代的人都渴望的東西,在古代,财富就表現在金銀這些貴金屬上,而中國則創造了世界最早的紙币,在宋朝被稱之為“交子”,因為中國自古就是貴金屬缺乏的國家,我們多用銅錢,不像歐洲地方用的是白銀和黃金。可是我們能夠看到,中國的宋元明清,都有用紙币,不過更多的是直接銀兩交易,因為紙币這玩意兒太容易搞通貨膨脹了,老百姓為了與朝廷作對,自發使用白銀交易,而且當時正逢美洲被發現的大航海時代,白銀流入中國,讓其成為了中國的民間貨币。
中國明朝下達過禁令,禁止民間使用白銀交易,因為那等于跳開了國家的法定紙币,不過紙币貶值嚴重,老百姓又不傻,所以明清時期,是中國的白銀貨币時代,而且還不像歐洲是用金銀币的,因為金銀币其實也能摻假,造成通貨膨脹。中國老百姓被朝廷吓怕了,索性改成稱重,再加上看銀子的呈色,斷絕了朝廷人為的通貨膨脹。
之所以說一下這些,是為了引出我今天要說的電視劇《聚寶盆》。主演是張衛健,可以算是電視劇界的周星馳。
小的時候我看了他好多電視劇,今天就單講《聚寶盆》,因為這是為數不多的講商人的電視劇。雖然劇情不是很真實,但好歹讓我們觸摸到了商業的冰山一角。
元朝末年有個沈萬三,被家裡人打成窮神。沈萬三是南方人,也是在我的故鄉蘇州奮鬥過的。我一開始就是抱着這個目的,想見識一下這位沈萬三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當然啦,我這次就從電視劇裡展現的來分析一下沈萬三的發家史,至于具體曆史考據,自然有比我資深的專家。
沈萬三不想當窮神,這是每一個成功人士的心理,他們不見得都是富貴人家,但有一點,就是必須要有一顆不安于現狀的心。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老百姓要是有錢,自然是在家刨個坑埋了,生怕出了意外。
古代中國其實并不安穩,亂世自不必說,刀光劍影,能保命就不錯了。太平盛世也不好,從皇家來說,他們有錢了要麼打仗,要麼修宮殿,沒錢了就抄幾個家,或者玩通脹。所以有錢和沒錢隻是統治階級眨眨眼的事。
而沈萬三在這樣的時代要想發家,靠的是要超出常人的智慧,還有機遇。果然他遇到了第一個機遇,就是孤燈人給了他一個“聚寶盆”。孤燈人在劇中設定是劉伯溫,是全劇最高深莫測的角色,他給了朱重八一把刀,後來朱重八當了皇帝,也就是朱元璋。給了沈萬三一個聚寶盆,他就成了一代富商。
當時家鄉鬧螃蟹災,破壞莊稼。沈萬三在劉伯溫的幫助下,将螃蟹當成商品,賣給了當時的四大财神。這告訴我們兩個道理,首先各種東西都能變成商品,商人之所以叫商人,是因為他們的眼睛能發現其中的價值。
第二就是交朋友,商人會越來越有錢,就是因為他們在做買賣,也就是把東西換來換去的途中,會結交更多的朋友,這些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客戶會變成朋友,朋友會介紹客戶,客戶又變成朋友,以此類推。而因為沈萬三是主角,所以導演直接把BUG,哦不,四大财神安排給了沈萬三。這樣等于讓他少奮鬥二十年。
沈萬三通過賣螃蟹掙了第一桶金,後來又通過賣藥掙了些,有了一百兩的本錢。在劇中,導演的換算是一百文錢兌一兩銀子,這個有點誇張了,一般來講是一千文錢兌一兩銀子的。
也就在這時,家裡發生了争執,沈萬三的父母是地道的農民,中國古代重農抑商,商人是很被人看不起的,看不起歸看不起,人家照樣有錢。沈萬三的父母自然是希望他買地,然後下聘禮成家立業。
可沈萬三就想做生意,拿錢掙更多的錢,而且從他以後,世世代代都要當有錢人。不過吵歸吵,媳婦還是要娶的,大家也看到了第一張圖,對,就是範爺。沈萬三要娶範爺,下了聘禮,就是那一百兩。可萬萬沒想到,丈母娘是個财迷,還做了一件不厚道的事,把範爺許配給了三個人,經過一番周折,沈萬三終于和範爺在一起了。可是卻得罪了一個人,就是蘇半城。
新人絕對不能得罪有權有勢的人,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和他鬥争。蘇半城是由梁冠華來扮演的,也就是後來的狄仁傑。這個角色我個人認為是個敗筆,他的出現就是來為難沈萬三的,處處與他作對,陷害他。這世上除了變态,是沒人會盯着一個陌生人下手的,當時沈萬三一無所有,并不構成威脅,蘇半城愣是把他給逼出來了。
蘇半城幾次把沈萬三折磨到崩潰,而沈萬三則吃一塹長一智,迅速成長起來。這也是沈萬三教會我們的,并不是一次失敗就會要人命,對商人來說,隻要抓住一個機會就能翻身。
原本丈母娘為了難為他,要求他一個月把一百兩變成一千兩,沈萬三發現了一個商機,立刻就完成了丈母娘的任務。後來又是一無所有了,他主動去當苦力掙了兩百文錢,一有本錢,立刻抓住機會賺了好幾倍。
我們現在大多數人都在哭窮,因為我們大多數時候是在花錢,而不是想辦法掙錢。誠然,我們會有工作,我們掙血汗錢,花錢買到我們想要的,這點無可厚非,但那樣也就失去掙更多錢的機會了。
不過像沈萬三用兩百文的定金,就得到了三十兩的貨物,并且要肯定這些能賣出去,不然他絕對付不起這筆全款。我覺得這一段兒,無論是商家還是沈萬三都是膽兒太大了,哪兒有定金比例這麼低的。
而且當時是元朝末年,沈萬三用軍需物資和官差做交易,這是極度危險的,因為古代官最大,随便扣個罪名就能抓進牢裡嚴刑拷打。
在那個時代,有兩種商人,一種就是像蘇半城這樣,為了自己好好活,就不讓别人活的,他喜歡攀附權貴,這也是商人的一種共性,誰不希望自己有官員可以保呢。
還有一種就是沈萬三,也是導演提倡的商人,合法買賣,不摻假。當然啦,你可以用抽獎、打折等手段讓老百姓花錢,還可以通過銀銅比價,賺取超額利潤。
在劇中最有金融性質的就是沈萬三依靠銀銅比價掙錢了。亂世的時候,大家都想要銀子,而銅錢就變得不值錢了。所以沈萬三用自己的銀子,換取老百姓貶值的銅錢,等天下安定之後,為了交易方便,銅錢肯定要重新流通,等銀銅比價恢複正常,沈萬三就通過這一進一出賺取差價。用現在的話說,有點像外彙賺錢。
不過這種交易風險是很大的。因為銅錢是官家的,張士誠是當時蘇州的管理者,他一紙令下,廢除舊銅錢,那沈萬三的這次行動就是白白虧損了那麼多銀子。幸好朱元璋及時趕到,重新流通之前的銅币,沈萬三才大賺了一筆。
收益和風險是成比例的,到後期沈萬三掙錢之後,給父母錢,他們不要,沈萬三就買地送給他們。這算是一種分散投資,也是我們現在可以學習的,沈萬三的情況是賺得多,但是資産都是店鋪和現錢的表現形式。現錢最容易被搶,店鋪也容易被封,因為都是可以直接拿了就走的東西。而土地一般來講,朝廷搶了沒用,還需要有人來種,不過是所有權的問題。
沈萬三因為太有錢了,所以跟皇上叫闆,他的初衷就是喜歡朱元璋開放海禁,讓老百姓能下海讨生活,當然自己這些商人也能掙到錢。
可朱元璋不認為這樣,從他行事風格來看,朱元璋對财富的認識跟沈萬三是不同的,沈萬三認為錢是賺出來的,而朱元璋認為錢是自己長出來的,他扔了一文錢到聚寶盆裡,說到期要拿多少多少錢,變相把沈萬三給抄家了。
富可敵國在古代可不是好事,因為皇帝是最缺錢的人。
幸好結局還是不錯的。沈萬三一行人成功說服了皇帝,皇帝開放海禁,不過收了沈萬三的東西是不會還給他的。沈萬三要下海經商,皇帝送了他一個羅盤,靠這個可以在大海上不迷失方向。
沈萬三很是高興,大喊:“羅盤才是聚寶盆。”
話到這裡,可能很多讀者要奇怪了,為什麼沈萬三會這麼說?
其實縱覽全劇,抛開一些運氣成分。沈萬三做的是什麼呢?首先就是有掙錢的雄心,他要去掙錢,就會拼命去尋找掙錢的機會。一翻身之後,他就去找朋友和人才,沈萬三對待朋友是特别的好,最後皇帝要殺蘇半城,還是沈萬三求的情,他寬恕了這個曾經的敵人。而蘇半城也終于變成了人,知道不能恩将仇報。
像蘇半城他們的家風,其實不适合當商人,因為他們家族流傳的是恨。要牢記隻有不擇手段,跟人鬥狠,才能賺到錢,這種涸澤而漁的方法,自然是不長久的。果然蘇家最後人心盡失,管家都跑到沈萬三那裡當差了。
沈萬三經過起起伏伏,終于發現了财富的真面目。财富不是種出來的,也不是靠錢堆出來的,而是交換出來的。
有了交換,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别人的勞動,而因為你知道可以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别人的勞動,你就會更加拼命的勞動。
商人最重要的就是發現價值的能力,有了羅盤,他就能去更遙遠的地方,把東西買東賣西,滿足周圍人的需要。
“商不出則三寶絕”這是《史記》中貨殖列傳的話,其實司馬遷老爺子早就寫明了商人的重要性,有了商人這個群體,才有了更大的市場,有了更大的市場,才有了更繁榮的經濟。
也許有些人畫得一幅好畫,寫得一手好字,但是也隻能孤芳自賞,而一旦融入了市場,就能換取别人的贊賞和交換。而你得到了好處,就會繼續練習,創造出更好的作品。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在今天的時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